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要補充體內益生菌,建議最好從日常飲食下手,在我們的身體裡培養好菌、調整腸道「菌相」,以幫助減重。

撰文=宋晏仁(現任陽明大學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教授、榮總家庭醫學部特約主治醫師)

過去科學界並不太重視腸道菌叢,認為腸道菌雖然也可以製造一些B群維生素,但有時卻是對身體有害的汙染源,所以不只是台灣,幾乎世界各國都有抗生素濫用的情形。但最近十幾年,科學上有了一個全新的觀念,認為這些細菌大部分的時候,其實是防止我們生病、幫助健康的。也就是說,腸道細菌不但不是敵人,反而是我們的好朋友。

2006年, 國際間有好幾個研究團隊分別發現, 腸道菌叢( gutmicrobiota)居然會影響肥胖以及糖尿病的發生。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大腸菌叢的菌種分佈狀態(稱為「菌相」)與小鼠及人類的肥胖或纖瘦體型有高度相關性。研究中發現,所謂的「肥胖菌叢」(obese microbiome)會增加個體熱量攝取的效能,更有趣的是,這個效能還可以「被移植」,也就是說,把「肥胖菌叢」移植到無菌小鼠身上後,這些原本體型纖瘦的小鼠體脂肪會大量增加;移植「苗條菌叢」(lean microbiome)則能讓小鼠保持苗條纖瘦。

我國的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在2016年也有重要發現,在號稱「永遠吃不胖」的特殊基因變異小鼠(剔除了「雙特異性去磷酸酶dusp6」基因)的腸道內,發現到特定的菌相可抑制高脂飲食造成的發炎反應,達到減肥效果。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傑出的國際期刊《自然微生物(Nature Microbiology)》上,同時引起國內媒體廣泛報導,因為它證實了此種特定的腸道菌種,能有效增加熱量消耗,抑制飲食所引起的肥胖,讓人怎麼吃都不胖!(我想,這個重大發現應該讓不少人喜出望外吧!)未來可望進一步開發出新的益生菌保健食品,運用於肥胖預防上。

益生菌還具有很多功能,例如可以透過發酵作用,幫助分解食物中的纖維,產生對身體有利的短鏈脂肪酸。這些短鏈脂肪酸以及細菌代謝的產物,在某種層面看起來,就像是另外一個神經荷爾蒙,具有調解免疫系統功能的效果。除此之外,益生菌也能從消化食物纖維的過程中,合成維生素B、K,代謝體內多餘而有害的膽酸及固醇類荷爾蒙,甚至在我們不慎攝入一些毒害物質時,有利於解毒。

所以現在有些科學家把「腸道菌叢」稱為人類的一個新器官(New Organ)或隱藏的器官(Hidden Organ)。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腸道系統是調節人體免疫、內分泌、神經與情緒的核心,不但影響熱量代謝,腸道菌叢的失衡,還可能是造成過敏、失眠、憂鬱、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的原因!

說了這麼多,你可能會想問,減肥是否需要補充益生菌?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益生菌的製劑,讓人眼花撩亂,難以選擇。事實上,即使科學研究方面有很多令人雀躍地發現,到目前為止卻沒有任何一株或一組益生菌可以宣稱特定療效,包括減肥在內,所以我並不主張要用補充的方式來獲得益生菌,而是應該想辦法利用天然食物,在我們的身體裡培養好菌、調整腸道「菌相」,以幫助減重。

肥胖的人通常是長年吃進高醣類食物或是不好的油脂,蔬菜、水果及纖維的攝取量一般來說都是嚴重缺乏的,以致於破壞了腸道菌叢的健康平衡,導致「菌相」偏向「有害菌」生長、減少了益生菌。解決的根本之道是努力調整飲食,自然就能促進益生菌的生長!

如果你能掌握正確的飲食配搭原則, 就等於掌握住了所謂的「 益菌元(prebiotics)」。益菌元指的是能夠促進益生菌生長的食物,這些其實都在我們的「211平衡餐盤」裡。所以儘管益生菌很重要,但並不需要做額外補充,假如你真的考慮額外補充一點益生菌,那麼我的建議是,千萬不要只用一個品牌、單一或少數菌種,否則長期下來,你的腸道菌反而又會偏向某些菌株,對腸道也不是健康的。

延伸閱讀:
【廣編企劃】有喝有「酵」?你知道發酵液跟酵素的差異嗎?
邱美菁:挑對抗過敏益生菌 先看成份表
改善飲食習慣或許可治療阿茲海默症

內容來源=《終生瘦用 211全平衡瘦身法》,由原水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