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海裡現撈現的牡蠣直接食用最美味,是常見的迷思之一,事實上牡蠣捕撈後還需浸於水中,待靜定下來吸水後,滋味最為鮮美。在食用牡蠣時,要先充分領略牡蠣的鮮美滋味,再決定是否添加其他調味料。

撰文=德魯.史密斯(《衛報》美食評論家)

或許是無人採用,或許是應用不當,如今已經無人注重吃生蠔時的餐桌禮儀。

牡蠣現撈直接食用並非最美味 靜置後滋味最鮮美!

常見的迷思之一,是認為海裡現撈的生蠔直接食用最為美味。其實並非如此。牡蠣經採撈後還需浸於水中數日,在受在擾動之後靜定下來吸水後,滋味最為鮮美。考慮到現今大多數河口灣的水質狀況,到海邊自行採撈牡蠣可能稱不上很明智的作法。只有在美國和澳洲某些水質經確認安全的水域,才會鼓勵民眾到海邊採撈牡蠣。

在廚房將牡蠣去殼後,也需要靜置一陣子。開殼時最先溢出的是海水(有些人會直接倒掉),要再等一下,海水裡才會混入牡蠣本身的汁液。

從實際層面考量,送餐時將生蠔置於碎冰堆上有其優點:外殼不會刮壞上好的瓷器,溢出的汁液不會潑濺出來,而且不會弄髒桌巾。但碎冰並非必備,生蠔如同白酒,不一定要在冰涼時食用,放在室溫下或再暖一點也很美味。

純粹品嘗牡蠣的鮮甜 再考慮是否需要烹調

純粹主義者可能會主張,一餐最開始吃下的2、3顆牡蠣一定要直接生吃,不加任何醬料。不加檸檬、塔巴斯科辣椒醬、紅酒醋或紅蔥頭,也不加香腸,什麼都不加。這些都是淵遠流長的經典配料,搭配食用時充滿儀式感,但它們只是錦上添花,帶來的酸味或澀味其實不一定能襯托出牡蠣的甘甜,生食時尤其明顯。

品嘗牡蠣最重要的,是看牡蠣來自什麼地方。要先充分領略牡蠣的鮮美滋味,這時候如有必要,才考慮是否需要採用一些烹調手法將牡蠣料理得更加美味。

生蠔搭配全麥麵包和奶油,同樣是考慮不周。生蠔與奶油勢不兩立,配在一起食用會將奶油的本質暴露無遺:一團脂肪。熟牡蠣料理則是另一回事,加入鮮奶油和奶油的風味絕佳。

波爾多的生蠔盤會配上熱呼呼的小香腸,巧妙形成冷與熱、海鮮與肉、無脂肪與脂肪、原汁原味與辛香料調味之間的對比。

《生蠔老饕》(L'Amateur d'huîtres),出自奧諾雷.杜米埃(Honoré Daumier, 1808~1879)「人相面面觀」(Galerie Physionomique)系列,收錄於法國出版的《諷刺畫報》(La Caricature,1836)。(圖片來源:日出出版提供)

內容來源:《牡蠣萬歲:美味、誘惑、金錢與權力,完美食材的地理與歷史,附贈保證好吃的經典食譜》,日出出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秋分食 牡蠣
牡蠣熱量低卻有高蛋白質含量!營養價值從古羅馬時期就用來補充體力
為了牡蠣設計精美牡蠣盤?19世紀流傳的牡蠣盤成為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