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南以其新鮮的虱目魚著稱,並發展出獨特的虱目魚料理,特別強調魚的鮮度與獨特的口感,並以傳統方式保存與製作,成為台南的經典美食。

撰文=曹銘宗(台灣文化偵探)、盧靖穎(虱目魚女王)

台南人吃虱目魚講求鮮度,特別在夜晚甚至天亮前撈捕,隨即送往最近的市場,其鮮度最高。

另外,為了減少魚腥味,除了在撈捕的前一天即不再餵食,撈捕前還要「弄魚」在水中跳躍,把胃腸裡未消化的殘留物排泄出來,故其魚腸乾淨可食。


煎小虱目魚非常好吃,是台南養殖人家才有的特色。(圖片來源:貓頭鷹出版提供)

到台南不防試試特別的虱目魚料理

1、虱目魚腸:一尾虱目魚只有一副魚腸,包括相連的腸、胃( 胗) 、肝, 肝軟嫩, 胃有脆度, 腸的口感有如豬粉腸,可汆燙、醬滷、乾煎等。


虱目魚腸,腸的口感有如豬粉腸,可汆燙、醬滷、乾煎等。(圖片來源:貓頭鷹出版提供)

虱目魚攤店賣的一碗虱目魚腸,至少要使用5副,所以必須有大量的虱目魚才能供應魚腸,而且有其限量。虱目魚腸又講求新鮮無腥味,所以台南產地較能滿足需求。

2、虱目魚臍:號稱是虱目魚的「肚臍」,即一塊魚肚中靠近腹鰭的小塊肉,可說是整尾魚最肥美、軟嫩的部位,有滷、紅燒等煮法。

虱目魚臍,號稱是虱目魚的「肚臍」,可說是整尾魚最肥美、軟嫩的部位。(圖片來源:貓頭鷹出版提供)

3、虱目魚五柳枝:這道台南的古早味料理,始於祭祀要用全魚,先將虱目魚炸熟、祭祀之後,再煮成「五柳枝」的魚料理。整尾虱目魚可先去骨拔刺,再裹粉酥炸。另以酸筍、金針、香菇、黑木耳、紅蘿蔔五種蔬菜(五種會略有差異),切成絲狀,以醋、糖、醬油、辣椒調味,炒成湯汁,再以番薯粉勾芡,然後淋在魚上,即成口味酸、甜、微辣,魚肉外酥內嫩的節慶料理。

虱目魚五柳枝,口味酸、甜、微辣,魚肉外酥內嫩的節慶料理。(圖片來源:貓頭鷹出版提供)

4、酸魚湯:虱目魚的湯料理,一般煮成薑絲魚湯,但在台南也常見煮成「酸魚湯」。

台灣文獻記載最早的酸魚湯,其酸來自以鹽漬青芒果發酵而成的「鹹檨仔青」。

清乾隆9年至12年(1744~1747)巡臺御史滿人六十七《臺海采風圖》:「番檨……臺產也,切片醃久更美,名曰蓬萊醬。」日本時代台南文人連橫《臺灣通史》:「檨為台南時果。未熟之時,削皮漬鹽,可以為羞(饈),或煮生魚,其味酸美……然非臺南人不知此味。」

除了鹹檨仔青,今天台南人也常以「西瓜綿」煮虱目魚湯。鹹檨仔青、西瓜綿,都是利用果樹「疏果」時採集,以生果切片鹽漬發酵而成,用來煮酸魚湯非常美味。

西瓜綿虱目魚湯,以生果切片鹽漬發酵而成,用來煮酸魚湯非常美味。(圖片來源:貓頭鷹提供)

此外,醃瓜仔(酸越瓜)、酸菜(芥菜)、酸菜頭、高麗菜酸、酸白菜、酸筍絲等,也都可以煮虱目魚湯。


內容來源:《虱目魚的身世:從台灣到世界,從產地到餐桌的完全考察》,貓頭鷹出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在菲律賓當國魚、靠牛奶肌稱霸東南亞!台灣養殖史達500年的虱目魚 你到底哪來的?
台南美食怎麼吃?21樣正港台南味 帶你品味府城獨有飲食文化!
台南知名小吃為何不插旗北部?四大理由帶你剖析背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