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農業部自2022年起推動「找回原力」計畫,花連區農業改良場於同年成功將山胡椒種子發芽率由10%提升至70%,並於2023年攜手秀林鄉公所及與太魯閣族人,共同推動胡椒產業發展。至今,花蓮場已提供超過400棵優質種苗,預計於2025年將辦理山胡椒栽培及應用等相關課程,持續為原民部落族人提供專業技術培訓與山胡椒產業新思路。

整理=編輯部

山胡椒苗以往多以傳統燒墾山林方式取得,不僅種苗品質與來源受限,亦有破壞生態環境之虞。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花蓮場)為促進產業穩定性,2023年將「山胡椒繁殖與栽培技術」移轉給秀林鄉公所,並由鄉公所主導及成立山胡椒執行推動小組,凝聚族人力量,投入產業發展。迄今,花蓮場已提供超過400棵優質種苗,未來該場、秀林鄉公所及與太魯閣族人將持續深化三方合作,讓花蓮山胡椒產業蓬勃發展。

花蓮場將成功繁殖的山胡椒苗提供給秀林鄉轄區的太魯閣族族人。(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山胡椒既是消暑聖品,也是舒緩腸胃的良藥

花蓮場表示,山胡椒是許多族人傳統上不可或缺的辛香料,也是原鄉部落的特色作物,泰雅族的「馬告」與太魯閣族的「馬格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別名。最常見的食用方式就是於冷開水中加入一小搓捏破的山胡椒果實,既是夏日的消暑聖品,也是醒酒、舒緩腸胃不適的良藥。

花蓮場成功扭轉傳統種植山胡椒困境,發芽率提升至70%

傳統的山胡椒種苗來源以野外採集的實生苗為主,尤常發現於火耕過後的林地。族人以火耕的方式燒墾,約1個月後即可發現野生山胡椒萌芽,但該方法取得種苗並不穩定,若採自行留種的方式培育種苗,則會面臨種子休眠的困境。

圖為使用市售介質之對照組,植株明顯黃化。(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農業部自2022年起推動「找回原力」計畫,主要目標為導入農業科技,找回原鄉傳統農耕文化及吸引原鄉青農回流,因此花蓮場積極投入山胡椒相關研究,從低溫層積、物理裂解種子結構及生長激素處理等多個面向切入,成功將發芽率從10%提升至70%,並且研發調製出適合山胡椒苗生長的介質與肥料,使山胡椒幼苗更加強壯,並於2023年將技術移轉給秀林鄉公所。

圖為使用配方後的山胡椒,生長勢整齊且葉色濃綠。(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攜手秀林鄉公所與原民,共同推動山胡椒產業發展

秀林鄉鄉長王玫瑰有感部落傳統作物逐漸流失,也有遠見看到山胡椒的特色與發展潛力,因此鄉公所作為領頭羊,召集於秀林鄉轄區的太魯閣族人共同努力推動花蓮地區山胡椒產業發展。

在2024年,花蓮場提供6位族人超過400株山胡椒種苗,族人各自將種苗定植於適合山胡椒生長的山坡地;後續該場更派員定期前往農友的田區輔導與交流,確保交給族人的山胡椒種苗生長能夠萬無一失。已經種植山胡椒十年的族人何光男先生表示,「之前種植遇到問題都沒有人可以詢問,現在有改良場的幫忙可以隨時諮詢,讓人放心」。

花蓮場同仁至族人田區查看山胡椒幼苗定植狀況。(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秀林鄉公所承辦人鍾楚禾小姐也積極規劃與花蓮場的後續合作,預計於2025年辦理山胡椒栽培及應用等相關課程,為族人提供專業技術培訓與山胡椒產業新思路。未來也將推動山胡椒產銷班的設立,壯大花蓮秀林地區的山胡椒產業。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花蓮場提升山胡椒種子發芽率至70%!有利大量繁殖且能離開山上於溫室育苗!
來自山中的傳統香料馬告與刺蔥 是原住民料理去腥解膩的最佳角色!
找回特色原民作物種原!台東農改場輔導部落建置保種圃 打造食農教育傳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