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西元4世紀末,羅馬帝國內部動盪,西哥德王國以胡椒等香料換取羅馬的和平。香料成為當時貴重商品,價格甚至超過黃金。這種貴重性使得香料在歐洲與中國流通,成為支付和貿易的工具,並影響了當時的經濟與社會結構。
撰文=呂欣倫(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畢業)
西元4世紀末,當時最強權的國家—羅馬帝國內部已逐漸分崩離析,諸多內憂外患讓其地位岌岌可危,西元408年發生羅馬城被俘虜的事件,西哥德王國(位在現在西班牙伊比利半島與部分法國)在亞拉里克(Alaric I)的帶領之下,率3萬名士兵入侵佔領羅馬城,最後協商由羅馬帝國交付5千磅黃金、3萬磅銀子、4千件絲質長袍、3千塊皮革和3千磅胡椒作為和解與贖金 ,你沒看錯,最後一項就是胡椒!
由於多數香料原產地都在亞洲,當時交通不便,貿易過程冗長,加上市場炒作與政府控管,研究指出,很可能當時消費者支付的香料價格都是當時原產地的10到100倍,導致中古世紀歐洲香料的價格可以比黃金還高,好比說在十字軍東征之前,一磅的番紅花可以和一匹馬一樣值錢、一斤生薑相當於一隻羊、兩磅肉豆蔻皮可以買一頭牛。
香料在貿易與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即使到了14、15世紀,香料價格依舊居高不下,儘管胡椒已經降價成了相對便宜的香料,一磅胡椒的價格仍可等同於一頭豬的市價,甚至,一篇德國文獻更發現,西元1393年的一磅肉荳蔻價值相當於7頭牛,2013年時,多倫多大學的經濟歷史學家約翰.芒羅(John Munro)計算了西元1438到1439年英格蘭香料的價格,並以當時資深工匠的工資作為衡量標準,發現一磅的胡椒等於是工匠2天半的工資,一磅丁香與豆蔻要花4天半工資,肉桂則是3天,薑需要1天半,最後,要工作將近23天才能賺到一磅番紅花。
由於香料珍貴搶手,胡椒、番紅花、肉桂、肉豆蔻、小豆蔻等便因此可以代替貨幣,例如東歐人與倫敦商人進行貿易可以支付胡椒,歐洲部分地方政府也接受用胡椒來支付稅款、通行費,許多歐洲城鎮都用胡椒記賬,甚至可以作為嫁妝,一些房東會接受以胡椒作為租金給付形式。
在中國歷史上,也有類似的情形,胡椒在唐朝時傳入中國,據說宰相元載收受貪賄被抄家時,院子裡藏了八百石的胡椒;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也記錄官員的俸祿上半年給寶鈔(明朝發行紙幣「大明寶鈔」),下半年則改發蘇木與胡椒,大航海時代,船員們也可以選擇以香料作為薪水唷!
內容來源:《香草香料圖鑑:從基礎知識、歷史軼事、文化到料理,發現101道香料的祕辛》,晨星出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茶葉曾可拿來物易物?歷史悠久的茶磚貨幣 營養與經濟價值兼具
▶「蔗糖」在大航海時代有多重要?甚至讓蘭姆酒成為紅極一時的流通貨幣?
▶家家戶戶少不了的調味靈魂「胡椒」 在中世紀可是身價非凡的「黑色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