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炸醬麵這個名字是從中國料理名稱而來,在中國和韓國皆屬於道地美食。在清朝商人登陸朝鮮後,展開韓國華僑的歷史,中國傳統炸醬麵也隨之演變,形成屬於朝鮮的炸醬麵口味。中國山東地區是將麵煮好之後先用冷水沖洗,再淋上中國式春醬;韓國則是在熱麵條淋上韓式獨特春醬後食用。
撰文= 宋永心(송영심,歷史老師)
炸醬麵這個名字是從中國原有的料理名稱而來的。也就是「把醬炒(炸)過後淋在麵上面一起吃」的意思。但是中國的炸醬麵和韓國的炸醬麵在味道上確實有明顯的差異。
在中國山東地區吃的炸醬麵做法是麵煮好之後先用冷水沖洗一下,然後再淋上中國式的醬料一起拌著吃。與此相較之下,韓國的炸醬麵是把帶有甜味且濃稠的醬汁淋在剛煮好的熱騰騰麵條上,然後一起拌著吃。正確要說的話只有一句話,那就是「中國並沒這樣的炸醬麵」。炸醬麵是用依據韓國人口味特別開發的春醬製作而成的,春醬之所以會帶著光澤和甜味,這是因為它將中國醬料甜麵醬的焦糖醬汁與水分混合得恰到好處之故。
韓式炸醬麵是用依據韓國人口味特別開發的春醬製作而成。
炸醬麵的歷史並不是很長,一直到1970年左右,炸醬麵都還只是在入學典禮、畢業典禮或生日時偶爾才會吃的食物。但是炸醬麵誕生的故事背景之中,卻包含著令韓國人惆悵的近代化歷史。現在開始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炸醬麵登場的時候,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時代背景。
被迫開啟的國家大門,展開炸醬麵在朝鮮的歷史發展
19世紀在歷經勢道政治的期間,在腐化墮落的政治當中,朝鮮逐漸地失去了自生的能力,後來在興宣大院君掌權後似乎稍微恢復了王權,也填補了原先已經見底的國家財政。然而西方的帝國主義正在一步步地侵襲亞洲,可是當朝卻沒有正確地解讀當時的情勢。
在興宣大院君執政的10年之間,一直堅持奉行著鎖國政策,牢牢地關上國家大門,拒絕與其他國家通商往來。在丙寅洋擾中,法國軍隊登陸江華島擊敗朝鮮軍隊,其後美國與朝鮮發生衝突並且派軍登陸引發了辛未洋擾。在這兩個事件之後,更進一步地加強警戒,在全國各地豎立了「斥和碑」,上面刻著:「洋夷侵犯,非戰則和,主和賣國,戒我萬年子孫。」過去把興宣大院君的外交政策稱為「鎖國政策」,但是為了反映最新的研究,近來的韓國教科書以「通商修交拒否政策」來取代完全封閉意味較為強烈的「鎖國政策」。
在朝鮮緊閉國門的10年裡,世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可是朝鮮卻依舊沉浸在民族自豪感之中。在這種情況之下,興宣大院君退位,由王妃閔氏(死後追封為明成皇后)的外戚驪興閔氏掌權執政,此時日本挑起了「雲揚號事件」,事後兩國簽訂了「江華島條約」,從此朝鮮被迫開啟了國家大門。雖然「江華島條約」是朝鮮與外國最早簽訂的近代條約,可是對於國際形勢堪虞的朝鮮而言,是受到日本脅迫而簽下的不平等條約,其內容都是單方面有利於日本的條款。
在丙子胡亂之後,清兵擊敗朝鮮,因此朝鮮開始以清朝的藩屬自居,並且自稱為「藩國」,熟知此事的日本在江華島條約的第一款即表明:「朝鮮國自主之邦,保有與日本國平等之權。」由此顯露出其侵占朝鮮的野心。日本在簽訂江華島條約時,已經失去了最起碼的良心底線,在通商章程中採取了零關稅主義,並且要求朝鮮同意日本船舶自由進出朝鮮海域,擁有隨時審其位置深淺的海岸測量權。另外還要求開放3個在政治軍事上最重要的要塞,居住朝鮮的日本人即使犯罪也依然可以適用日本法律,等於要求朝鮮承認其領事裁判權。
伴隨清國華僑遍佈足跡,群居地區留下發源深根
另外一方面,在壬午軍亂當時,清朝的吳長慶提督進入朝鮮之時,軍艦上還有40多名清國商人。當他們在朝鮮登陸之後,韓國華僑的歷史也隨即展開。
清朝在干預朝鮮內政的同時,也把他們在西方列強侵略之下遭受的一切依樣畫葫蘆地應用在朝鮮身上,要求將濟物浦的5000坪土地劃為清朝的租借地。之後清朝的人民如潮水般湧入此地,且取得了商業主導權,並與日本商人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然後他們在韓國最早的西方現代公園,也就是自由公園這裡打造了1座中國城。
從清朝來的中國人都是原先住在濟物浦對面山東半島的居民。他們漂洋過海遠道而來,在濟物浦地區開設商店的同時,也會按照中國本土的口味製作炸醬麵,除了自己吃之外,有的人也會拿來當做小吃生意。在口耳相傳之下,在碼頭工作的中國工人每當想吃中國本土的食物時,他們就會去中國人群居地區的飯館打牙祭。
熱麵條淋上韓式獨特春醬,韓式炸醬麵道地登場
其中一家叫做「共和春(仁川廣域市中區善隣洞三八•一)」的中華料理店,首度開發出一種與至今吃過的口味截然不同的炸醬麵。中國炸醬麵裡放的春醬,也就是甜麵醬,是一種在麵粉中加入鹽巴發酵而成的甜味醬料。
1948年,華僑廚師王松山在共和春的廚房裡把焦糖醬放入甜麵醬當中,開發出一種符合韓國人口味的春醬。再加上這裡並不是使用冰冷的麵條,而是採用現製的手工麵條,剛起鍋的麵條不僅彈性十足,而且熱氣騰騰,淋上醬汁後即可送上桌。
共和春是1908年從山東地區移居來的22歲年輕青年于希光所創立的中式餐館,本來的名字叫做「山東會館」,它被公認為是第一家推出炸醬麵的餐廳。後來在1911年1月15日,由於辛亥革命成功,清朝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中華民國就此誕生,因此于希光也懷著喜悅的心情,將原先的山東會館更名為如今的「共和春」。
春天是一年的開始,也是新的生命和希望萌芽的季節,所以為了祈願中華民國的永續發展,他才帶著祈願的心情更改了餐廳的名字。特別聘請山東地區的建築師和工匠打造而成的共和春,是一棟典型的中國式中庭型(建築物中間設有庭院)建築。在外部的紅色磚牆上刻有象徵中式餐館的多彩圖案,使用紅磚建造出兩層式的結構,這是一棟外型相當引人注目的建築物。
共和春於1908年的中國式建築。2012年改建為「炸醬麵博物館」並且正式開館。(圖片來源:台灣商務出版社提供)
享受美食當前,連結美味背後的歷史變遷
讓中國的炸醬麵更上一層樓,重新誕生為符合韓國人口味的炸醬麵,隨著口耳相傳廣為人知,很快地炸醬麵就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一道美食。特別是在政府從1960~1970年代推行麵食獎勵運動後,隨著炸醬麵的普及,其後更成為最受韓國人歡迎的食物之一。而炸醬麵的元祖餐廳共和春也隨之聲名遠播,找上門的遊客絡繹不絕,成為了仁川具代表性的知名景點。
但是共和春在進入1980年代之後,政府為限制華僑經濟的過度發展而限制華僑的財產權,在這個政策的影響之下,共和春的經營開始走下坡,最後在1983年面臨倒閉的局面。不過共和春的建築在生活史及近代建築史方面的價值得到了認可,因此在2006年被指定為近代建築文化遺產第二四六號。另外仁川廣域市中區廳於2010年購入該建築,並且將其打造成一座韓國最初,而且是其他地區前所未見的「炸醬麵博物館」,該博物館每年大約會吸引20萬名遊客前來參觀。雖然促使炸醬麵誕生的共和春餐廳已經消失,不過在博物館裡還是可以看到從前製作炸醬麵的廚房,經過修復後如今已原封不動地重現舊時模樣。
如今炸醬麵已經成為每天可以銷售700萬碗的國民料理。但是我們應該要記住炸醬麵誕生背後那段以近代化為名,實則無情地剝奪了韓國權益的侵略歷史。
內容來源=《飲食中的朝鮮野史》,台灣商務出版
延伸閱讀
▶源自朝鮮時代的韓式料理「生菜包飯」,歷史紀錄留下士大夫的美味攻略!
▶韓國傳統飲食辣牛肉湯、肉雞醬都是源自「狗肉湯」?
▶冷麵竟然不是夏季專屬?朝鮮歷代君王這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