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牛蒡含特殊成份「菊糖」,菊糖是一種屬於水溶性膳食纖維的益菌生物質,有利於腸道中益生菌之生長,尚可增加鈣、鎂和其他礦物質的吸收,對於膽固醇和血脂肪有降低效果,又可以提昇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
撰文=林正文
外觀呈灰褐瘦長的牛蒡,看似不起眼,但是隨著健康飲食意識提升,牛蒡卻和「養生」「健康」畫上等號,除了直接料理食用,還被製成茶包或健康食品,甚至成為台灣外銷日本的重要農產品之一。
牛蒡並非台灣原生植物,日據時代,日本派遣農業博士來臺勘察,在屏東縣歸來地區找到適合種植地點,開啟了台灣種植牛蒡推廣,進而擴大至高雄台南等地大規模栽種。民國 70、80年間是台灣牛蒡栽培黃金期,外銷日本,但近年隨著台灣農地縮減、中國大陸大舉搶攻日本市場後,牛蒡種植規模急速萎縮。近年則在 高雄區農改場與屏東市農會攜手輔導農民轉型,導入現代化、標準化經營模式,並推行吉園圃、生產履歷等安全農業認證。年輕農民還進一步應用結合生物科技技術研發牛蒡加值產品,讓牛蒡成為科技農業推動下最具成效的經濟作物。
牛蒡之所以能夠再度受到消費者青睞,還是要歸咎本身「天生麗質」:牛蒡含特殊成份「菊糖」,菊糖是一種屬於水溶性膳食纖維的益菌生物質,有利於腸道中益生菌之生長,尚可增加鈣、鎂和其他礦物質的吸收,對於膽固醇和血脂肪有降低效果,又可以提昇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牛蒡中各種礦物質含量高,如鈣、鎂、鋅都具有抗氧化特性,另外,牛蒡還含17種胺基酸,其中有7種為人體無法自行生成的必需胺基酸。而日本名醫南雲吉研究出牛蒡皮泡水時所滲出的「黑水」主要成分是「皂素」,能夠分解脂肪和膽固醇,因此飲用牛蒡茶,可以去油解膩,避免吸收過多脂肪。生長在泥土中的牛蒡,病蟲害少,農藥殘留機率低,再加上一般人是食去皮食用,因此也被視為是健康安全的天然食品。國家衛生部更在2002年把牛蒡列入可用於保健食品的食物名單。
牛蒡含有大量纖維質,容易木質化,過度成熟就會變得老硬難吃。因此選購牛蒡時,建議挑選整體粗細均勻一致者,表皮淡褐色且不長鬚根,質地細嫩而不粗糙。一般直徑約為一元硬幣大小,如果直徑超過三公分以上,表皮粗糙且鬚根長,有可能內部肉質鬆散,口感較差。此外,用手秤一下牛蒡重量,越重者表示其內部沒有空心現象,味道較好。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