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目前校園午餐仍受到許多人的關注與討論,「學校午餐專法」也正如火如荼的擬定中。台北市自110學年度第2學期起就推動「有機三菜一米」政策,意指每週提供3次有機蔬菜及1次有機米,藉此提升校園午餐品質,後來更從112學年度第2學期開始,試辦加入每月1次有機菇,讓校園午餐更優質的同時也更加豐富。

採訪·撰文=巫芷玲

目前校園午餐仍受到許多人的關注與討論,「學校午餐專法」也正如火如荼的擬定中,不過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學校營養工作促進暨品質委員會召委黃翠華表示,大家對於校園午餐的討論,大多仍僅限於食安問題和午餐滿意度,但她希望大家能從另一個角度理解,校園午餐其實是一個重要的示範。以一日三餐計算,一週有21餐,學童在學校最多只吃到5餐。考量到現今社會外食頻率高,家長不一定有時間為孩子準備均衡營養的餐點,而學童如何在剩下的16餐中,主動選擇健康的食物,並搭配出均衡的飲食,校園午餐正是關鍵示範角色,因此結合飲食教育的校園午餐時光十分重要。

送禮就要送到心坎裡 立意良善的政策需要食農教育配套

針對校園午餐結合飲食教育的重要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教授林如萍及台北市民生國小教師關婉琪共同提及一點,那就是台北市自110學年度第2學期起推動的「有機三菜一米」政策。該政策意指每週提供3次有機蔬菜及1次有機米,藉此提升校園午餐品質,後來更從112學年度第2學期開始,試辦加入每月1次有機菇,讓校園午餐更優質的同時也更加豐富。

當然,這是地方政府教育局的心意,出發點良好,但第一是家長不見得知道,再來是對學童而言,學童不愛蔬菜就是不愛,哪還管有不有機、更何況也吃不出來!林如萍強調,「提升午餐食材品質、支持友善環境農業」這些都是好的目標,但是要讓政策真的到位,需要食農教育配套,才能讓「有機」蔬菜達到它的效果,讓孩童從吃認識到環境友善的意義。

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曾特別委託林如萍教授研究團隊針對台北市國民中小學家長進行線上問卷調查,以了解家長對校園午餐的期待。調查結果顯示,家長認為的前三名配套,第一是改善烹調方法,包含截切大小、味道調整等等,第二是讓老師、家長、孩子了解產地,比如透過校外參訪、學校課程進行食農教育,若無法去到產地,也可以透由產地端的影片介紹,來增加孩子、家長對有機蔬菜的認識與接受度。

【更多食育深度解析,請詳閱食力Vol.35季刊《2024食育力總體檢獨家揭曉!22縣市要補修的一堂食育課》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食安與衛生】透過食育讓食安不再只靠稽查 嘉義市金門縣前進13名 宜蘭成為最大贏家!
【推廣滿意度】食農教育政策哪項最有感?7成以上民眾增加國產食材購買意願 惜食、飲食文化的感受度則較弱
中央挹注資源、地方協助串連 才能讓食農教育真正落實於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