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自古中醫就有將熊膽入藥的作法,而以西醫的角度來看,熊膽確實有治療膽結石的作用,其藥理有效成分為「熊去氧膽酸」,雖然熊去氧膽酸早在1950年代就可用人工合成了,但仍有部分地區有捕獵熊、取熊膽的現象。

撰文=譚健鍬(廣州中山大學醫療系畢業,現任澳門鏡湖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澳門日報》專欄作者。著有《歷史課聽不到的奇聞》、《歷史課本沒寫出的隱情》、《病榻上的龍》等。)

熊膽,苦入心,寒勝熱,手少陰、厥陰、足陽明經藥也。故能涼心平肝殺蟲,為驚癇疰忤、翳障疳痔、蟲牙蛔痛之劑焉。
——《本草綱目》

歷史上和熊的關係很複雜微妙

儘管熊貌似強悍,老虎有時也得讓其三分,但遇到裝備致命武器的人類,終究凶多吉少。歷來,牠都是獵人的鎖定的目標,特別是帝王級獵人。大清康熙皇帝總結一生功業的時候,曾得意地說:「朕自幼至今已用鳥槍弓矢獲虎153隻、熊12隻。」大概木蘭圍場內的熊類繁衍得不太多,比起老虎,熊似乎更難獵獲。

12歲的皇孫弘曆後來的乾隆皇帝有一回跟隨爺爺康熙打獵。康熙用火槍擊中一熊,熊應聲倒地,康熙命弘曆前去補槍,鍛鍊其勇氣。弘曆領命,剛一上馬準備攻擊,不料負傷的熊負隅頑抗,猛地站立起來試圖反撲,老皇帝眼疾手快,遠距離又迅速補開一槍,熊中要害,一命嗚呼。未來的小皇帝一場虛驚,爺孫倆相視而笑,群臣齊呼萬歲。

也許童年的經歷令弘曆印象深刻,繼位之後,乾隆也喜歡獵熊。中國大陸故宮博物院珍藏著一張碩大無比的熊皮,展出時特意註明是乾隆所獲。面對生前如此恐怖的龐然大物,沒有先進的火器,恐怕乾隆也無能為力、驚慌失措。他曾諭令宮廷畫家郎世寧等人繪製巡狩系列作品,其中有一幅圖,畫中30餘歲的乾隆在田野與黑熊相遇,畫師為了表現皇帝的勇猛剽悍,不但繪他獨自與熊對峙,僅備弓箭,毫無懼色,而且將本是強大的黑熊描畫得怯弱膽小,畏縮在樹後的緊張神態,烘托出乾隆履險如夷的帝王風範。不知是否確有其事,但每次面對危險,乾隆大概都會想起爺爺康熙曾對他發出的讚嘆:「是命貴重,福將過余。」(你的命太好了,福氣遠遠比我多啊!)這麼辛苦獵殺一頭熊,目的當然不僅是為了炫耀武力,獲得熊皮、熊肉、熊掌這類珍寶了。

熊掌固然令人垂涎三尺,連亞聖孟子都不能抗拒;然而口福可以不嘗,疾病則不可以不醫。千百年來,熊膽才是中國人的摯愛。

熊膽入藥

獵熊季節大多選擇冬季,此時熊膘肥體壯,體內儲存了相當多的營養物質;先殺死熊後,剖腹取膽,剝去外表的油脂,再用木板夾扁,之後掛於通風處陰乾,亦可放在石灰缸中自然乾燥。

能夠出售的熊膽大致如下模樣:光澤鮮亮是上品必不可少的條件,至於顏色,可多種多樣,據醫書記載,金黃透亮如琥珀,質鬆脆,味苦而回甜者,稱「金膽」或「銅膽」,此類多為佳品;黑色、質堅而脆或呈稠膏狀者,稱「墨膽」或「鐵膽」;黃綠色、光亮較差、質亦較脆者,稱「菜花膽」。佳品一般氣微清香或微腥,入口即化,味極苦,但清涼而不黏牙。

熊膽在中醫藥方面的地位是在唐朝才開始逐漸確立下來的,至今有1千多年的歷史,而且深入民心,難以撼動。在此之前,熊膽往往只是以其苦澀甘涼的口感引起民眾的注意。不知道當年那位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他嘗的是豬膽還是熊膽?筆者以為熊膽似乎比豬膽更苦澀,而熊比豬更為珍貴難獲,更何況古人認為膽主決斷,相信以形補形,做為一代有為的君主,立志報仇雪恥,含著一顆來自威猛大熊身上的器官,總比含一顆豬膽更偉大吧?

唐代大臣柳公綽之子柳仲郢,除了有政績之外,學術也了得。他少年時勤讀經史,尤對《史記》、《漢書》以及魏、晉、南北朝史做過深入研究,不僅熟讀,且能手抄。其學術成果得到一代宗師韓愈的讚許。這成就得來不易啊!據《新唐書‧柳仲郢傳》記載:「其母曾和熊膽丸,使夜咀咽,以苦志提神。」為了讓兒子取得良好的學習狀態,柳母韓氏以熊膽製成藥丸,利用苦澀清涼之味助他夜讀。這是賢母教子的典範,堪比孟母三遷。

自宋以降,熊膽的功效愈來愈神乎其神,主要包括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生肌美顏、消腫止痛等。南宋周密甚至在《齊東野語‧經驗方》說:「熊膽善辟塵。試之之法:凈一器,塵冪其上,投膽一粒許,則凝塵豁然而開。以之治目障翳,極驗。」他首先把熊膽當成古代吸塵機,繼而又附會到眼科疾病上,功效如何,後人自有評論。

概括來說,中醫認為熊膽清熱、鎮痙、明目、殺蟲,治熱黃、暑瀉、小兒驚痼、疳疾、蛔蟲痛、目翳、喉痹、鼻蝕、疔痔惡瘡,而且有《唐本草》、《綱目》等經典著作佐證。在中醫的理論系統裡,有他們的一套道理。不過,綜合古代的方劑來看,熊膽入藥,往往不是讓病患單獨服用了事,還需要配合其他藥材,聯合各藥之長,製成湯劑或丸子,方能起效,而麝香就是熊膽經常配合的「搭檔」。

在西醫看來,熊膽似乎不像虎骨那樣乏善可陳,它還是有可用之處的,只不過沒那麼神通廣大罷了。化學分析顯示,熊膽主要含膽汁酸類的鹼金屬鹽,另含有膽脂醇及膽汁色素。膽汁酸的主要成分為牛磺熊脫氧膽酸,水解後能生成牛磺酸與熊去氧膽酸。現代科學證明熊膽主要有治療膽結石的作用,其藥理有效成分為「熊去氧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此物質在脊 椎動物、甚至人類的膽汁中廣泛存在,只不過一般含量很少,如人的膽汁酸中,熊去氧膽酸只占大約4%。而黑熊膽汁酸中熊去氧膽酸含量高達39%。除了黑熊,北極熊(含17%)和棕熊(含19%)的含量也較高。

不是所有熊類都富含此物,例如南亞的懶熊只含1%,南美的眼鏡熊含6%,馬來熊含8%。有一種囓齒類動物–南美洲海狸鼠,其膽汁酸也含有很高的熊去氧膽酸,高達37%。相反,有幾種熊科動物的膽汁酸中的熊去氧膽酸含量很低,以上資料見於相關的生物學研究報導。

口服熊去氧膽酸對溶解某些類型的膽結石有一定的效果,此外,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醫學界又開始研究熊去氧膽酸在治療肝臟疾病方面的應用,例如用於治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是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的唯一用於治療這種疾病的藥物,而熊去氧膽酸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人工合成成功了!

人之妄

可惜,科技的進步未能終結熊類的厄運。有的地方依然存在盜獵的現象,如同為了獲得虎骨一樣,最大的目標也是熊身上的器官—熊膽、熊掌等,熊繼續被剖腹、砍掌、剝皮。近些年,又有些地方興起「人道」的活熊取膽鬧劇:在養殖熊農場,飼養人會從體外插管到其腹部抽取熊膽汁。

為了便於操作和反覆多次,農場通常將可憐的熊固定在狹小的籠子內,金屬鉗鎖,動彈不得。熊的一生就在監禁與抽膽汁的痛苦酷刑中度過。淒厲的哭嚎漫山遍野,有良知者聽之,黯然神傷,心驚肉跳。

如同養鵝者為取得可口的法式鵝肝,故意強迫鵝大量吞下難啃的玉米,致使嚴重畸形的脂肪肝形成,活熊取膽的殘忍性、野蠻性、非人道性亦是罄竹難書!這些熊因如此虐待,早已精神渙散、形如枯槁,有的甚至由於傷口人為不癒,繼而發生癌症。這樣不健康的熊製造出不健康的膽汁,難道可以挽救那些不健康的人嗎?就文明程度而言,今人較之古人,又有何進步之處?

延伸閱讀:
以粥為主食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古人的食安奇聞:再毒也要吃的老饕蘇東坡
膽腎結石不一樣 小心越保養越大顆

內容來源=《史料未及的奪命內幕》,由時報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