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25年台灣餐飲業進入轉型期,精緻餐飲面臨挑戰,小酒館崛起,單點與短套餐回歸,甜點店轉型為完整餐廳,Z世代推動健康飲食趨勢,缺工問題促使業界探索自由服務員等新型人力運用方式。

前陣子我做了一則「2025年餐飲趨勢預測」的影片,獲得很不錯的迴響。現在我把重點濃縮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歡迎關心餐飲的你與我交流討論!

近年來,台灣餐飲業以驚人的速度成長,2023年全體餐飲業營收首次突破兆元大關,達到約1.02兆元。根據官方統計2024年1至2024年11月的營業額已高達9,412億元,若2024年12月能再創788億元的營收,全年紀錄可望再創新高。從數字上看,台灣餐飲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但表面的繁榮卻掩蓋著細分市場面臨的轉型與挑戰。

2025年六大台灣餐飲趨勢

1、精緻餐飲的轉型陣痛

Fine Dining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自2018年米其林進軍台北後,台灣的星級餐廳數量節節攀升,2024年49間星級餐廳中,有近三成是在2022年後新開幕。高級餐廳數量大增,使得消費者往往只願嘗試一次,再加上市場上同質性太高,回頭客比例偏低,這對餐廳而言無疑增加了經營風險。

另外,隨著疫情後出國旅遊熱潮興起,不少消費者將預算與時間用於海外體驗。以日本為例,由於日圓走弱,許多二星餐廳大約只需台幣4,000元便能享受頂級料理,讓部分消費者對國內高價精緻餐廳產生疑慮。同時,過去四年內,精緻餐飲套餐價格從原先的台幣二、三千元一路漲至台幣四、五千元,甚至有的高達台幣七千到一萬元。若餐廳僅僅靠價格優勢,而未能同步提升服務與創新內容,消費者自然難以埋單。此外,傳統精緻餐飲常見的品嘗套餐用餐時間長達三至四小時,實在過於耗時,令人望而卻步。

除了消費端的挑戰,經營者也面臨多重壓力。首先,人力資源一直是餐飲業的心病。低薪、高壓與長工時使得許多有經驗的服務人才紛紛流失,即使薪資有調整,也難以抵抗其他工作環境較佳的行業吸引。缺工問題直接導致了服務品質難以保證,甚至出現「趕鴨子上架」的現象。再者,從原物料、租金、電費等各項成本也持續上漲,經營壓力不斷疊加。面對這些挑戰,如何在提升消費體驗與維持合理利潤之間取得平衡,成為精緻餐飲未來必須解答的命題。

2、小酒館興起:新世代的美食主張

在精緻餐飲遇到瓶頸的同時,小酒館和餐酒館(Bistro)卻遍地開花。這類店家主打輕鬆自在的用餐氛圍,卻仍不放棄食物的精緻與創意。對於習慣於傳統精緻餐飲繁複流程的消費者來說,小酒館無疑提供了一種更為休閒、隨性的選擇。許多曾在高端餐廳服務過的主廚,選擇自行開店經營小酒館,既可發揮料理專長,又能減少對人力與設備的龐大需求。

這讓人聯想到2010年代巴黎興起的「bistronomy」(小館美食學)運動,當時也是回應精緻餐飲過於昂貴和沈重的反動。台灣經過十年的精緻餐飲發展,現在似乎也走到了類似的轉捩點。

3、單點菜單、短套餐回歸

市場正在重新擁抱單點菜單和短套餐。過去十年盛行的長達三、四小時的品嘗套餐(tasting menu)固然精彩,但也讓不少消費者感到疲憊。現在,就連知名主廚也紛紛推出較輕量的用餐選項。這反映了市場對用餐彈性的重視,人們希望能自主決定用餐內容和時間。

隨著消費者對用餐自由度與效率要求提高,單點菜單與短套餐模式逐漸回歸。過去流行的長時間品嘗套餐,雖能展現廚師創意,卻因用餐時間過長、價格昂貴而失去部分消費者青睞。現在,不少知名大廚選擇推出單點菜單,讓顧客根據自身口味自由搭配,也有餐廳推出午間短套餐,用餐時間縮短至1至1.5小時,價格也較晚餐套餐更為親民。這種靈活多變的經營模式,既滿足了消費者快節奏生活的需求,也使餐廳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尋得出路。

4、甜點店轉為新型態餐廳

與前述趨勢相反,甜點店卻在近年逐漸擴大其經營範疇,從單一的甜點供應轉型為完整的餐飲體驗。無論是概念創新的甜點套餐,還是以甜點為主題的全新用餐模式,都在吸引追求獨特體驗的消費者。2024年台中的MINIMAL曾摘下米其林星,成為全球首家獲星的冰淇淋店;即使其後僅轉為外帶杯裝冰品,仍顯示出甜點市場創意與專業度的提升。如今,台北、台中、高雄等地的多家甜點餐廳紛紛亮相,逐步模糊了傳統「甜點」與「料理」之間的界線。這個趨勢獲得米其林的支持,預期會持續發展。

5、Z 世代:健康新風潮影響消費習慣

隨著1997至2012年出生的Z世代逐漸成為主要消費力,餐飲市場的飲酒習慣也在悄然改變。這一代人強調健康與正面形象,在社群媒體上樂於展現「少喝酒」的生活度。國際調查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烈酒與啤酒的銷量均有所下滑。為了迎合這一趨勢,越來越多的餐廳與酒吧開始推出無酒精調飲產品,不論是即飲型或是現場調製,都以精緻與創新呈現,成為健康飲食風潮的一部分。

6、缺工困境的創新解方

人力資源依然是餐飲業最大的挑戰。除了引進外籍勞工、運用AI科技等常見解方外,「自由服務員」的概念值得關注。在此我引用了餐飲科技顧問蕭至瑋 (Wii) 在《經理人》發表的看法,自由服務員類似餐飲版的Uber,讓服務人員能彈性選擇工作時間和內容,讓餐廳共享人力資源。雖然這個模式還需要克服管理和品質控管等問題,但不失為一個創新思考。

(影片來源:Liz 的美食家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Youtube頻道)

【本文獲美食加TASTER授權刊登,原文標題:2025 台灣餐飲趨勢觀察:從精緻餐飲的轉型陣痛到缺工的創意解方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2024年餐飲營業額成長3.6%創新高!不只優惠活動帶動、品牌聲譽也是關鍵!
從精準營養到氣候變遷應對!「2025全球食品飲料十大趨勢」揭曉
多元移民文化刺激澳洲餐飲業加速創新!2025年7大餐飲趨勢預測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