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舉行的日本大阪世博會,其中飲食主題館「地球市場EARTH MART」以「透過食物思考生命」為核心,由小山薰堂策劃、隈研吾設計,結合自然美學與生命哲學,藉由與日本飲食文化與未來可能性的25種食材,表達對萬物生命的敬意,宣導「いただきます(我開動了)」感謝食材、料理人和生產者的精神。
2025日本大阪世博會(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的主題是「創造閃耀生命光輝的未來社會」(Designing Future Society for Our Lives),其中與未來的飲食緊密相關的就是食之主題館「地球市場EARTH MART」,透過提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25種食材「EARTH FOODS 25」展示日本人對未來食生活的思維。
透過食物思考生命,感謝萬物奉獻出的一切!
「地球市場EARTH MART」的核心理念是透過食物來思考生命,由京都藝術大學副校長、人稱「熊本熊之父」的小山薰堂規劃。展覽館則由體現自然素材之溫馨與美的「負建築」大師隈研吾操刀設計,以茅葺為頂,狀似階梯金字塔,立刻將訪者拉回到人類對食物最原始的初衷。在這個充滿「生命」的市場空間內,展示日本人民所孕育的飲食文化的可能性,以及技術所帶動的飲食進化,並邀請參觀者一起思考「新的飲食方式」。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內容把各種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重新調整,培養對「生命」的感謝之心。換句話說,就是向全世界宣導「Itadakimasu」(いただきます)這句話的意義:感謝食材獻出的生命,感謝料理的人和生產者,並且對所有為這一餐付出的人表達敬謝之意。
EARTH MART的屋頂是用茅草搭建成,象徵這塊土地的繁榮與生機勃勃。(圖片來源:EARTH MART Instagram)
展方期許參觀者可以體會到食物與生命循環的緊密關係,同時愉快地踏上探索的旅程,將「食之生命意義」傳承至下一代。從蔬菜的生命、家畜的生命、世界上吃得最多的沙丁魚,談到磅秤是為了感受「生命的重量」,而不是單純食材的重量,以至體悟到雜食性動物的人類其實是由多樣的「生命」在支持著。為改善人類飲食的未來,館內展示日本的食物智慧,即25種嚴選食材。
EARTH MART展示各種食材的生命歷程,呈現出人類是如何被這些食材支持著生命的延續。(圖片來源:EARTH MART Instagram)
10項標準重新定義出未來新飲食的25種「好食材」
此選單由食品專家組成的檢討委員會齊力選定,依照營養價值、環保性、永續性、多樣性、道德、經濟、大眾取向、文化、泛用程度及情緒提升等10項標準進行評比,也是對於日本人如何思考未來新飲食的一個瞥見。
一、保存類
1、米粉:無麩質時代的主食候補,小麥粉的替代品,解決過敏原和支持稻米產業的新力軍。
2、餅(乾燥塊狀麻糬):號稱鹹甜皆宜的萬能碳水化合物,現在正以「Mochi Ice 麻糬冰淇淋」風靡全球。
3、高野豆腐:冷凍乾燥食品,代表精進料理的精神;傳統的永續型蛋白質,吸水膨脹後富有飽足感,適合蔬食主義盛行的現代。
4、紅豆泥:營養豐富、飽足感十足的和菓子材料,與奶油搭配成為高人氣的餡料絕配,佔領日洋雙拼的存在感。
5、干瓢:卷壽司的配角,咖啡色甜醬瓜。匏瓜去皮削成薄片烘乾而成,是富含膳食纖維的超級食物;沒有特殊滋味,可輕易融入各國料理。
6、蒟蒻:獨特Q彈的口感,是低熱量、低糖、富含食物纖維的健康食品,具整腸作用,除乾燥零食和無麩質麵條外,仍在持續進化中。
7、乾香菇:乾燥後風味增加,維生素D含量增加10倍。近來,做為「鮮味加強劑」的香菇粉受到海外餐飲業的關注。
8、海苔:蛋白質含量約40%,受到海外蔬食主義者的喜愛,是大人小孩都愛的零食和配菜。
二、發酵類
9、梅干:用鹽巴和紫蘇葉醃漬,促進消化和恢復疲勞,因發酵食物的大勢而在海外廣受好評。
10、麴:日本特有的麴菌,味噌、日本酒、醬油等的原點,期望以粉末形式出口,成為發酵食品的新星。
11、日本酒.本味醂:極致展現稻米發酵文化的產品,前者名揚四海,後者是集鮮和甜於一身的家常調味料。
12、醬油.味噌:獨自進化且發展多元的醬文化,近來以粉末和慕斯形式輸出,而受到海外廚師的活用。
13、野菜漬物:日本是漬物大國,從鹽巴、味噌、醋、米糠到酒粕等,各地都有獨門配方,一次補充乳酸菌和蔬菜纖維。
三、風味類
14、山葵:特殊辛辣和殺菌特質,象徵日本料理的香氣與智慧,在各國料理中被廣泛應用。
15、山椒:辛香麻辣的滋味令人上癮,春天的「木之芽」、夏天的「青山椒」、秋天成熟的「實山椒」,各具特色,為可以推廣至海外餐飲業的潛在資源。
16、香酸柑橘:不食用果肉,只取果汁和果皮香味的柑橘類,其中辨識度最高的就是「柚子(Yuzu)」,從沾醬、酒飲到料理,其殺菌和保存效果逐漸吸引海外餐飲人士的應用。
17、昆布:日本湯頭文化不可或缺的支柱,豐富的麩胺酸有三大功效:調節生理機能、活絡思緒、舒緩情緒!難怪日本料理總給人一種「安靜、有深度的感受」。
18、鰹節(柴魚片):高湯的源頭及日本料理的精髓,鮮味成分的濃縮體,經過煙燻、乾燥和黴菌覆蓋熟成的工匠食品,是世界料理人注目的調味料。
19、河豚:處理有毒河豚的技術,可說是日本飲食文化的頂點;由於養殖技術的跟進,有望成為未來蛋白質來源的焦點食材。
四、萬用類
20、豆乳:低熱量、高蛋白植物性乳飲,可延伸為腐皮、豆腐、甜品、湯底等的萬能選手;對自然環境造成的負荷相對小。
21、大根:白蘿蔔,從葉子到皮都可食用,煎煮炒炸或生吃,蘿蔔乾或發酵漬物,怎麼吃都有滋有味。
22、抹茶:橫掃全球高人氣的飲料和甜品口味首選,除了象徵日本禪的靜謐,還含有茶葉的健康益處。
23、寒天:天然海藻冷凍乾燥製成的粉末,吉利丁(動物性明膠)替代品,適用於零食、甜點和菜餚,由於可以呈現肉質的口感,近來變成廣泛使用的素肉材料。
24、海帶芽:含豐富礦物質及食物纖維,從味噌湯、醋醬開胃菜、炒菜到滷菜、煮飯等使用廣度無限。
25、魚漿:魚板、竹輪、半片、甜不辣、蟹肉棒等變化無窮,可望大放異彩。
5位世界名廚用創新料理傳達25種食材魅力!
為了以色香味俱全的方式向世界傳達25種懷舊又新奇的食材魅力,5位擁有國際視野與自由精神的名廚被委以重任,透過他們的創新料理來表達。以下簡介每位廚師創作的5道菜式中的其中一道!
乾香菇之「森之聲」(東京.銀座ESqUISSE行政主廚Lionel Beccat)
著眼於菌類與土壤的再生能力,表達「地球再生之強力盟友」的存在感。一片層層交疊的凍肉,鋪上山葡萄、醬油粕、大葉香樹的香氣,以發酵的香菇水凝結合一。「讓我們透過香菇,與曾經是獵人的祖先相連結,香菇承襲了土地的DNA,在大自然創造生命的循環。」
梅干之「嗨叢林」(東京.紀尾井町「MAZ」主廚Santiago Fernandez)
以「發酵」為共通點,結合秘魯的玉米奇恰酒製作而成的甜點。一道跨越國界的甜點,之間交錯細微不同的酸味。
昆布之「昆布」(「SEA VEGETABLE」料理開發者石坂秀威)
顛覆昆布=湯底的刻板印象。石坂主廚選用新鮮幼嫩的海帶,在黑糖漿中煮出柔軟和清香,再與海帶冰淇淋、櫻桃乾和櫻花海綿蛋糕結合成一道甜點。甜與鹹之間,大海的餘韻猶在。
紅豆泥之「檜菊」(東京.銀座「FARO」甜點主廚加藤峰子)
檜木的香氣溶入白豆泥之中,利用玫瑰花和檜木熬製的紅色醬汁,渲染了一層層由豆泥剪裁而成的菊花瓣,烘托出秋色與細膩情感;這是與和菓子達人濱田浩二的聯手之作。
蒟蒻之「毒與毒」(新潟.南魚沼「里山十帖」料理長桑木野恵子)
魔芋的毒與河豚卵巢中的毒,透過人的智慧和發酵的力量,將毒素去除並轉化成美味食物。藉由與食材面對面,體現自繩文時代就流傳下來的「領受生命」的飲食文化。
感謝的心固然重要,實際上真能廣泛應用於平民百姓?
「地球市場EARTH MART」提倡對食物抱持「敬謝生命」的感恩之心是很棒的觀點。儘管「EARTH FOODS 25」與世界分享了日本的飲食智慧,一部分卻少了溫故而知新的前瞻性,已知的部分多過新發現。比方,日本向來以大豆製品引以為傲,但是大豆現在已經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列為8大過敏原之一,進而使食品開始出現「無大豆」的標示,這一缺點無疑尚未獲得討論。5位大廚展現的創意著實令人驚艷,但是離平民百姓的三時三餐遙遠,從精緻料理的角度切入,真的能帶動你我對未來的飲食生活進行反思,並廣泛應用這25種好食材嗎?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一服一煎的小茶會!日本岡山「茶方薈」如何以十茶十色體現21世紀現代茶道美學?
▶日本5大流行美食代表大公開!異國料理成翻轉日常的捷徑
▶代理進口日本食品非難事!「日本食品輸出展」如何同時幫助你打開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