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從50年代美國在電視興起後出現的「電視餐」,到社會日漸富裕後開始流行於社交圈的法國料理,以及近幾年健康意識抬頭,開始興起的學童健康飲食,飲食文化的改變,往往可以看出時代的變遷。
撰文=蔡子強(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報刊專欄作家,拿過由香港記者協會及國際特赦協會所聯合頒發的人權評論獎項。)
孩童年代,晚飯時候,常常喜歡夾些菜,拿起餐盤,便離開飯桌,走到電視機前,邊看邊吃,原本以為這只是孩童稚氣行為,想不到,原來堂堂貴為總統也一樣如此,他就是艾森豪。50年代電視剛剛興起,艾森豪與太太倆老旋即迷上,晚上總愛乖乖留在電視機前「煲」節目,吃飯但求簡單打發,於是坐在沙發上,對著電視,膝上放著一個托盤,上面盛些簡單食物,邊吃邊看,那便是一餐了,也就是當時流行的所謂「電視餐」,亦反映戰後初期,大家對飲食並不講究。
到了60年代,甘迺迪夫婦把精緻的法國料理引入白宮,找來法國名廚坐鎮,誓要把白宮的社交及飲食辦得多姿多彩,於是拿來奉客的,也由以往簡單的水果調酒和三明治,變成琳瑯滿目的雞尾酒和法式小點心。之後,70年代的尼克遜也一樣喜歡法國菜,更喜歡親自挑選葡萄酒來搭配。其實,華府的轉變,也反映了美國社會的轉變。當時美國已經從戰爭復原,社會日趨富裕,中產階級除了傳統美國口味之外,開始追求新的味覺之旅,希望多嚐其它國家的佳餚。
到了8、90年代,問題已經變為大家營養太好,以及過於肥胖,於是雷根夫人南西,以及克林頓夫人希拉蕊,都嚴格看管自己丈夫的飲食,不准他們多吃紅肉和甜食,而改以白肉和蔬菜為主。作為醫療改革的大旗手,希拉蕊更異常重視白宮的健康形象和訊息,白宮室內不單禁煙,而膳食亦進行了徹底的改革,由濃油厚醬的法國烹調手法,改為健康、蔬菜為主、低卡路里、清新的現代美國烹調手法。
於是白宮裡的早餐,也由油膩和高熱量的法式牛角麵包、奶油麵包、丹麥甜酥餅,轉為沒有那麼好吃但較健康的貝果。法式烹調也改為亞洲和拉丁美洲烹調膩。總之是低碳水化合物和低脂,尤其是少牛油、乳酪,和奶油,另外,亦差不多要戒絕紅肉。再加上大量的蔬果。
華府飲食風尚的轉變,到了現今第一夫人蜜雪兒,又更進一步。在歐巴馬當選總統之後,她致力在美國校園內推動「反肥胖」和「健康飲食」運動,甚至擔任宣傳大使。事實上,她和英國帥哥名廚吉米奧利佛,已經成了一場學童飲食革命中,最耀目的雙星。她立志要為在校園內為學童提供健康飲食,並鼓勵學童多做運動,讓他們遠離肥胖,長大之後成為一個健康、體重適中的美國公民。在她倡議下,不少學校已把校內售賣機內的食品,由薯片和巧克力等,換成胡蘿蔔和蘋果,學校的菜單也改得更低脂、低糖、低鹽,以及更健康。她更推薦「胡蘿蔔狗」( carrot dog,即把熱狗中的香腸換成胡蘿蔔),作為理想的校園午餐之選。
就是這樣,從電視餐,到法國料理,到新派清新美國料理,再到胡蘿蔔狗,仔細看看白宮裡不同總統飲食上的轉變,也可窺看到美國社會變遷的軌跡。從中可見,對政治家來說,餐桌之上,蘊藏著是一套豐富的學問,既可觀人於微,也可傳遞含蓄、微妙的政治訊息,亦可窺看社會變遷,甚可可以把食物融入治國的方略、政治論述等當中。
延伸閱讀:
▶《深夜食堂》中的拿破崙義大利麵 其實跟拿破崙無關
▶力挺第一夫人 歐巴馬捨棄漢堡改吃花椰菜
▶三分鐘看美國家庭餐桌:食品百年演變
內容來源=《大人們的餐桌:從希特勒到歐巴馬,33位牽動政局的歷史人物飲食軼事》,由時報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