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因應種原活力衰退與基因多樣性流失對農業永續發展的威脅,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與國家作物種原中心自2023年起合作進行作物種原更新,除了確保種子的健康與發芽能力,更保護作物的多樣性,有助於品種改良與應對氣候變遷。目前已完成超過250個種原的更新工作,包含番茄、胡瓜、西瓜與茄子等作物。

整理=編輯部

作物種原是現代農業基因庫的來源,對農業品種改良、提高抗病性、抗旱性,以及改善產量和品質至關重要。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簡稱種苗場)與農業試驗所國家作物種原中心合作,自2023年起陸續更新超過250個種原,為未來農業生產與試驗研究奠定穩固基礎。

種原活力衰退、基因多樣性流失影響農業生產

種苗場指出,種原的衰退將對農業生產帶來巨大挑戰,隨著時間推移,作物種原的活力會逐漸下降,基因多樣性也會逐步流失,削弱農業面對環境變遷和病蟲害的抵抗力,也對農業生產永續發展造成威脅。因此,如何有效保存並更新作物種原,成為當前農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至今已更新250個種原,確保種子的健康與活力

為此,種苗場麟洛分場自2023年起持續進行番茄、胡瓜、西瓜和茄子等作物的種原更新,2023年度完成120個種原更新、2024年度完成130個種原更新,而2025年預計完成90個種原更新。在更新過程中,該分場針對苗期、植株、花、果實與種子等性狀進行詳細調查,找尋可能應用於育種的植物特性,並進行採收種子的發芽率測試,以確保更新後種原的健康和活力。

種原更新田間栽培情形。(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種苗場表示,藉由種原庫種子更新,不僅保護農業多樣性,也為未來進行作物改良和氣候變遷做出積極準備。透過栽培與性狀調查,使這些作物基因資源的特性更加清晰,並為農業生產提供穩定的基礎。希望藉由維持種原歧異性,應用於增強作物的抗病能力、穩定產量的品種改良,還能在面對極端氣候或其他挑戰時,為農民提供更多的選擇與保障。

種原更新時進行性狀調查,有助於更瞭解種原的特性。(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不依賴進口!種苗場增加玉米、高粱種子生產 確保國內糧食安全
避免芋頭染病腐爛!苗栗農改場建議提前消毒種苗 有效降低缺株率至1%以下!
「薑」樣種才健康!種苗場蒐集12個地區36個品系 逐步建立完整的健康種薑生產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