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蛋白經過攪打後,空氣進入蛋白會產生膨脹,而打發蛋白的打發量、狀態及時間長短也受到溫度以及使用器具的影響。

撰文=BRYAN LE(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食品科學博士)

Q1、為什麼蛋白攪打後會膨脹?

A:因為空氣進入蛋白中所致。

蛋白轉為發泡泡沫是迷人的過程。卵白蛋白是蛋白中的主要蛋白質,通常呈圓形。卵白蛋白經攪拌被破壞時,機械力將其拉直為線狀,同時空氣中的氧氣被迫進入蛋白,導致卵白蛋白中名為雙硫鍵的化學鍵斷裂,又找到新的夥伴。越來越多氧氣與蛋白質發生反應後,這些雙硫鍵重新組合,像繩子的蛋白質開始互相連結,形成網狀網絡。空氣在巨大的蛋白質網絡中被困住並形成泡沫,如果加入穩定劑在混合物中(如鹽、塔塔粉、檸檬汁),透過輕微的蛋白質變性可加強蛋白質網絡,更容易重新斷裂及結合。糖可以維持水分,預防蛋白質在泡沫空氣表面乾掉,進而改善蛋的蛋白質網絡。如果蛋白質乾掉,結構會碎裂,泡沫也會崩解。

然而,這種擴張也有限。攪打太過會導致鄰近的蛋白質形成許多小塊狀。隨著時間過去,蛋白質網絡斷裂,最終成為一團無用的砂礫,無法復原。

脂肪也會破壞蛋白質網絡形成,這就是為何要確保沒有多餘蛋黃(富含脂肪)混入蛋白的重要性。蛋黃中的脂肪分子有親水性及疏水性的化學組織,會與圍繞在溶解空氣泡泡的蛋白質互相競爭,在網絡中戳出小洞,使空氣泡泡快速離開。

你可以這樣做

為了達到最佳效果,蛋白中不該含有蛋黃。如果你需要很多蛋白(例如做天使蛋糕),可以先把蛋分別打進兩個小碗內,確定蛋白中沒有任何蛋黃後,再換進更大的碗裡─你絕對不會想掉一點點蛋黃在蛋白裡。同樣地,也要確保打蛋器和碗的乾淨度,沒有殘留任何會影響蛋白泡沫的脂肪或清潔劑。

Q2、攪打蛋白時,溫度重要嗎?

A:重要,因為會影響打發的時間長短。

攪打蛋白會混合空氣及蛋白質。氧氣加上機械攪拌,導致這些圓形蛋白質被拉成直線,連成一張蛋白質網絡。變性發生的速度取決於溫度,溫度越冷所需時間越長。因此同樣時間下,比起冰箱取出的蛋白,室溫蛋白打發的量更多。

你可以這樣做

蛋白應先置於室溫下30分鐘,或打發蛋白前置於溫熱的碗中,可增加打發量。但是,若是使用從冰箱拿出的蛋,必須馬上將蛋白及蛋黃分開,否則要花更多時間打發。

Q3、用銅碗來攪打蛋白,可以增加打發量?

A:可以,打出來的泡沫也會更細緻。

卵白蛋白是蛋白中主要的蛋白質成分,含有名為半胱胺酸的胺基酸。半胱胺酸富含硫,可和其他硫結合組成雙硫鍵。打發蛋白時需要少量雙硫鍵,它們可以幫忙組成蛋白質網絡,困住氣泡形成蛋白泡沫。但過度攪打會形成太多雙硫鍵,使得過度打發的蛋白結塊,最後只能丟棄。

使用銅碗打發蛋白時,碗中會脫落微量銅,溶解於蛋白中組成銅離子。半胱胺酸中的硫會與銅形成穩固的鏈結,甚至比其他半胱胺酸的鏈結更強。銅離子可在打發蛋白時,阻止形成過多的半胱胺酸雙硫鍵,也能幫助穩定蛋白質網絡,蛋白就能保持膨鬆與穩固,沒有過度攪打的風險。

你可以這樣做

在銅碗中打發的蛋白泡沫,其狀態會更穩定。為了最大化銅碗的效果,擦洗乾淨碗面後,可加入1匙鹽和1匙醋或檸檬汁,除去表面生鏽的銅(即銅氧化物)。若不這樣做,銅氧化物會封住用來混合食物的銅碗表面,反而會阻止蛋白與新鮮銅元素接觸,就達不到想要的效果了。

內容來源=《原來,食物這樣煮才好吃!:從用油、調味、熱鍋、選食材到保存,150個讓菜色更美味、廚藝更進步的料理科學》 ,聯經出版

延伸閱讀
先放鹽還是先放醬油?烹飪遵守調味順序是有道理的!
你懂怎麼切魚嗎?看看最會處理魚料理的日本人怎麼做!
湯太鹹?魚肉好腥?熟記小竅門讓你輕鬆搞定料理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