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近年食安事件頻傳,為了抑止食安事件不斷發生,大學食品相關科系的篩選、教學應更嚴謹、扎實,或者精進現有人才的能力,鼓勵食品技師以及資深業界從業人員進修。
採訪=林玉婷、楊芸甄
撰文=楊芸甄
近年食安事件頻傳,舉凡塑化劑事件、餿水油混充食用油、含二甲基黃的豆乾、以工業用漂白劑漂白豆芽事件等,到近期發生的業者回收不良蛋重製成液蛋販售,接二連三的風波,造成人心惶惶。
為了抑止食安事件不斷發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於2016年12月發佈「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食品安全人才培育計畫申請作業須知」,其中明確寫著「規劃食品安全教育已是刻不容緩之事」、「以培育高階專業人才及強化在職人員食安職能為推動方向」,而隨後便有6間大學,循著這樣的計畫初衷,展開「食品安全相關研究所(簡稱食安所)」的設立。
入學資格沒限制、食科學分少,沒有食品專業如何管食品業?
《食力》蒐集6所食安所的招生資料發現,目前台灣成立的6間食安所在招生條件上,竟未針對專業領域知識作篩選,只要是具有學士學位學歷,皆可報考,因此就讀食安所的學生可能有對食科相關基礎知識毫無概念的問題,那麼即使懂風險管理卻不懂食品科學,要如何「主動」找出食安疑慮以擬定應對機制,未來又如何做好食品業的風險管理、達成當初食安所創立初衷,有效杜絕食品安全問題呢?
此外,各校食安所設立在哪個學院也並不同,除了中興大學、海洋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原本就有食科相關系所,且食安所也設在同個學院底下之外,陽明大學與成功大學則分別成立於「藥物科學院」及「醫學院」下,這兩間學校並無食科相關系所,雖在課程安排上,皆有納入食品科學的相關課程,但相較花了四年時間在學習食科知識的學生,僅有幾學分的食品科學相關課程,就能掌握應該了解的食品專業知識嗎?
另外台灣大學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則是設立於「公共衛生學院」之下,而非與該校食品科技系所成立於同個學院,即使有安排食科所師資來上課,然而,公共衛生學院所著重的教學重點本身便與食科所有差異,那麼培育出的人才在看待食安事件及風險管理的角度是否又會不同呢?
沒有食品專業的風險管理人才,未來的出路是什麼?
令人疑惑的是,這些從食安所畢業生的未來出路為何?在各校食安所的網站上可看到,學校認為其所培育出的學生未來可到政府機關或是食品業界做食安相關的工作,然而目前公家單位的窄門是要經過高普考等考試,相關職位考科也不外乎脫離不了食品加工、食品化學、食品微生物等科目,難度高之外,也必須與食品科學科系畢業生競爭。而若想往食品業發展,但具備的食品專業知識不夠,會是食品業者可用的人才嗎?
教育部當初希望透過推動此計畫解決食安人才不足的問題,而此計畫即將邁入第二年,也是教育部提供經費補助系所的最後一年,108學年度起學校要自立經費以持續發展。但107學年度相較前一學年度的招生人數有減少的跡象,也有不少考生是因為覺得食安所目前的規劃似乎尚未發展成熟,而對是否報考有所質疑。因此各校也應要開始思考定位與發展的問題。
從食科專業人才培養風險管理職能,才是解決之道!
提升食安、培育人才的方式很多,但要找到對的方法才是解決現今食安問題的解決之道!食安人才確實是我國目前所缺乏的,但與其開大門招人、從基礎從頭培訓起,不如精進現有人才的能力。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孫璐西表示,可跨院合作成立食安學程,並要求或鼓勵食品技師以及資深業界從業人員進修的方式做起。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兼任教授許庭禎也認為培育食安的人才,可以從食科系所增修風險管理課程開始,或是鼓勵食品業界人員取得食品技師等證照人才,再進修風險管理職能,這樣才能有效訓練出能解決現今食安問題且為業界所需要的人才。
延伸閱讀:
▶食品業人才缺口大!學界與業界間的鴻溝該從何填平?
▶學界與業界的距離為什麼那麼遠?
▶台大食科所名譽教授孫璐西:「稽查人才」與「溝通人才」是首要需培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