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18年4月9日植物醫師制度推動座談會中,政策轉彎下的犧牲者農藥「氟派瑞」再度被提及,再加上2018年4月10日預告的「食品製造工廠衛生管理人員設置辦法」修正草案,顯見食藥署不斷讓民意凌駕專業。

撰文=黃毓棻

在2018年4月9日的植物醫師制度推動座談會中,曾於2017年引起軒然大波後而後終止實行的農藥「氟派瑞(Fluopyram)」放寬政策再度被提起,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新藥進來遭遇這樣大的阻礙,完全沒有從專業的角度去出發,他直言:「這樣對食安怎麼會好?對農民怎麼會好?」

回顧農藥氟派瑞的爭議,在台灣,氟派瑞已可使用在部分果樹上,藥商台灣拜耳公司申請擴大使用範圍於茶樹,獲得農委會核准使用與公告,2017年3月在食藥署公告殘留容許量後,立委與民意激起反對的聲浪,竟讓政策大轉彎,食藥署隨即又公告禁止使用氟派瑞,禁令於2017年6月生效。

民意凌駕專業,諸多不幸由此而生

氟派瑞的毒性被美國環保署分類為對人體無致癌性的E級,相較於目前同樣被使用在赤葉枯病10多種農藥有不少是毒性較強的B、C級,氟派瑞的毒性低、效果好,成本也較低。當時氟派瑞的申請案經過了田間試驗、毒理安全測試等重重測試與審核,在專家諮詢會議上也被確認安全性無虞,核准使用後,卻慘遭食藥署翻轉結果,讓具有科學證據基礎的申請案變成一樁人為的鬧劇。

雖然氟派瑞在其他國家尚未有用在茶樹的先例,但所有的科學證據都能支持使用的安全性。食藥署公告允許殘留量值後,受到民意、立委的壓力輿論,於是在短短2週的時間,再度公告廢止使用氟派瑞。這樣的舉動無疑是將政策的嚴謹制定化為一場兒戲,也凸顯了食藥署在溝通與教育上的明顯不足,也顯見在各方的利益考量之下,民眾食的安全、台灣農業的正常運作,變得無足輕重。

不只是氟派瑞,諸多政策顯示出政府的軟弱無力

事實上,氟派瑞禁用事件並非食藥署被民意凌駕專業的單一個案,從2018年4月10日預告的「食品製造工廠衛生管理人員設置辦法」修正草案也可見一斑,該草案的演進則更是不可思議:將原先需要擁有相當專業背景(專科資格以上)的衛生管理人員,第一次草案公布調整為「食品製造工廠資本額未達新臺幣3千萬元者,其從事品質管制相關工作4年之資深員工」即可符合衛管人員資格,被各方批評為台灣食品業者習於便宜行事的陋習作為解套之舉,又重新公佈了另一加強的版本,除了資深員工可擔任外,新增「得由具高中(職)以上食品等相關科畢業學歷者擔任」。

理性思考,不難發現政策暴露出幾個食安問題點:首先,食品製造工廠的衛生安全管控程度,與資本額真有所相關嗎?抽驗不合格、添加違法添加物者,中小型業者並非少數!再者,既然已知此職位需要充足專業,開放降低學歷,不也正為是替中小型業者便宜行事而解套?

台灣並非高等學歷人數不足,而多半是因台灣食品業工作環境、工作條件與待遇等多方條件影響,導致部分業者無法晉用具高學歷的衛管人員。政府未能輔導業者升級、取締業者非法行為,甚或協助提升工作環境條件與勞動待遇條件,反而是替業者的敷衍行事鋪一條大路,這樣的作法,反而凸顯出政府協助產業提升時的有氣無力。

問題應該要回歸專業,不能只是從既得利益角度操作

在座談會中,陳吉仲鄭重呼籲各界要以理性與專業的作法面對政策問題:「如果每一個人都從他的既得利益的角度,或者是非專業的去操作的時候,這個國家絕對不會進步啊!」從這個觀點再回顧氟派瑞、衛管人員等食藥署多個政策轉彎的過程,台灣的食安要進步、人民要吃得安心,政府恐怕需要更強的抗壓性,讓專業好好地站穩腳步支持社會才行。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農藥是「藥」還是「毒」? 農藥殘留真的很可怕嗎?
科學輸了!食藥署不敵政客引發的民粹
政府放寬「雞蛋芬普尼殘留量」你接受嗎?數據如何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