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21年中國以檢出害蟲為由,宣告暫停進口台灣蓮霧農產品,促使許多長年出口中國的農產品積極轉換外銷跑道。高雄市路竹區出產優質等級「高雄紅蜜蓮霧」重振旗鼓,2022年首度在台銷售,2023年也順利擴增杜拜訂單。
採訪·編輯=張語屏
為讓吃下去的每一口都能多汁甜脆、維持外皮完美,特別矮化蓮霧果樹,才不會因為風吹而果實相互碰撞,農民因此得仰躺在果樹下、蹲跪在地小心奕奕地採收這款頂級蜜蓮霧。
為了避免讓蓮霧因風吹而相互碰撞讓外表損傷,比一般蓮霧樹還要再矮的果樹,讓農民必須蹲跪或仰躺在地檢視、採收。(張語屏攝)
不同於一般站著就能快速採收的蓮霧,在高雄市路竹區一處的蜜蓮霧園中,不只採收要手腳輕盈,連搬運過程、將蓮霧取出套袋的各種動作,都要求輕巧緩慢;就連把相連成串的蜜蓮霧剪下蒂頭時,也要控制掌心力,稍一用力,就會讓特別纖細的蜜蓮霧外皮破裂。
就怕快刀剪下的震動導致裂果,在包裝理貨時,農民也需小心奕奕地剪下。(張語屏攝)
細膩呵護 成就頂級農產品
如此細膩地呵護採收、理貨及包裝的過程是16年來的田間哲學,因此成就了主攻外銷頂級水果市場的產品,年平均出口曾經可達15口貨櫃的成績,在上海曾銷售至台幣500元左右的天價,近2年在台灣首賣也能要價近百元的佳績。
16年來專攻外銷 仍不敵疫情、戰爭及貿易受阻損失3000萬
然而,在連續受到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影響,打亂了外銷航運秩序,再加上2021年中國突然禁止進口台灣蓮霧的連續衝擊之下,蜜蓮霧有9成以上銷往海外市場,已損失3000萬。
輾轉求助、重整營運方針 增加台灣市場與擴及新興海外市場
在不斷輾轉求助之下,找到位在專門在屏東陪伴數位轉型的農業技術顧問臺灣獨角獸創意公司,其負責人黃耀寬說,當收到高雄路竹蜜蓮霧的需求時,也仔細做了果園在海外銷售的過往佳績,為了能讓專業外銷供果園,增加台灣知名度,也打通更多新興海外市場,避免再把蓮霧放在同個籃子裡的窘境。
黃耀寬對於農民遭受如此困境,倍感揪心地說,吃過他們蜜蓮霧、親眼看見他們守護農場的身影,就能了解價值所在,然而要重新調整到台灣市場也要步步為營,影響自身及市場價格,但不能再如以往只顧國外,仍需看重台灣市場;因此近2年配合國內需求,2023年農產品檢驗標準更加嚴格,所幸都能通過SGS411項的指標檢驗標準。
日夜應付天氣最棘手 遇大雨、低溫就得睡在農場
高雄是蓮霧主要產區之一,雖然因品種及產期調整下,一整年都可見到蓮霧上市,《食力》訪問其他在高雄的蓮霧農民,了解到因氣候及品種關係,冬春季是最好吃的時節,而蓮霧仍常見盛產於5至7月,路竹的蜜蓮霧果園場主樊豫興說,為了應付這幾年變化多端的氣候、供應市場需求,已逐步調整故定產期為1月到4月。
樊豫興表示,5至7月對蜜蓮霧是災難期,「因此從2007年開始,16年來不斷調整開發,在8月時開始陸續分批種植,1月開始就能階段式採收到4月底,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往年南部到了5月梅雨季,時常碰到突如其來的豪大雨、以及7月左右的颱風季。」
雖然不斷配合調整產期,農民們仍然需要與時常與老天碰運氣。黃耀寬表示,2023年就來了3波寒流、溫差又特別大,只要有低於攝氏10度C,蓮霧就會開始裂果,若低於8度,就會損失慘重。
「所以每當預知有鋒面南下、變冷或大雨,樊場長和團隊就會在果園旁的廠房裡徹夜待命。」黃耀寬說,農民也將積極研究與考量對應氣候的管理與生產方式。
產地細節功夫缺一不可 用心成果勝過其他蓮霧品種
《食力》一到樊豫興家的蜜蓮霧果園,都是家族成員的農民拿出正在理貨中的蜜蓮霧,剛從套袋取出,簡單用水沖下就能食用,而農民們說,關鍵在於體驗咬下的那口「咔嗞脆響」、以及入口時那多汁的甜蜜風味。
青花素含量高的蜜蓮霧,特色在於表皮有點Q彈的脆度、內部較少的空氣感不同於一般蓮霧口感。(張語屏攝)
因寒流及缺水影響,加上4月是收成接近尾聲,都是影響蓮霧結果的大小因素,但卻也因此更加甜脆,當下農民也隨手拿取幾顆蓮霧檢測糖度,切片後輕輕擠壓就有大量水份,隨機測都有15至16.8度之間的糖度。
蜜蓮霧隨機檢測都有15至16.8度的糖度。(張語屏攝)
農糧署南區分署長羅正宗表示,此款蜜蓮霧由農民以子彈蓮霧再做改良,從栽培技術包含水量與肥料的管理、田間管理,農民做了許多詳細的調查與紀錄,最終找到專屬的方法,過程雖然非常艱辛,卻也成就了如今優良品質,可說已勝過其他蓮霧的品種。
處理雜草、果樹狀態、結果階段 是生產管理關鍵工作
為讓水果好吃,勤勞管理怠忽不得。樊豫興說,平時都會適時管理雜草,粉介殻蟲最容易從雜草跑到果樹上,「也要隨時剔除不斷往上生長的枝葉,因此都隨時處在觀察蓮霧樹的健康狀態,『有點健康、但又有點嬌弱』的狀態。」目的就是為了讓養份能充份供給水果、卻又不會讓蓮霧樹真的生病。
圖左是把剛長到一定高度的果,樹修掉新生的枝芽,好讓養份集中提供給蓮霧果實。(張語屏攝)
同時,農民也會在葉面做養份管理,依果實生長階段做不同維護,雖然相當複雜,卻很有系統化地管理,分批栽種維護與採收,也是安排人力非常重要的原因,避免因天候導致全面性災損,分次處理也能減少人力支出,保留體力,同時適時供應出貨,不致一下就斷貨。
樊豫興說,在重新穩固銷售市場同時,目前4公頃的農場依既有家族人力及分批生產方式都還能夠管理,除非果園再次壯大,就必須做更謹慎的管理,「畢竟還是自己人比較願意共同採用最嚴格的標準生產。」
路竹的蜜蓮霧果園在2007年以農業素人「從零開始」,曾因投機者突然撤離,面對投入的心血及沉沒成本,16年來從按圖索驥到無師自通,不斷優化蓮霧生產方式,因此打下一片江山,近3年再次受困後仍然不願放棄,黃耀寬說,一般果園若在種種外力虧損3000萬早就收山,樊豫興一家對品質及經營的堅持,著實令人刮目相看。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糖度超過14度、揮別空氣感的甜脆口感!頂級高雄紅蜜蓮霧罕見在台上市
▶冷凍乾燥技術新開發!高雄六龜農會推出「蜜風鈴蓮霧凍乾」
▶蓮霧我最大!高雄農改場耗時10年產出薄皮多汁的「高雄2號-春之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