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補冬。
第一陣秋風吹起,人們想起菊黃蟹肥,或是滋潤的鍋品湯物。其中不能少的第一配角就是薑了。薑入藥有數千年的歷史,《神農本草經》說薑特性「辛、溫、無毒」,有逐風濕、溫中活血、出汗之效。受了風寒要喝薑湯,有道是秋蟹性寒,一邊吃要一邊配溫熱的薑湯去寒。天氣變化感冒,母親們也會拿薑煮雞湯給孩子吃。
台灣終年產薑,產區多在近山地帶,好比苗栗泰安,台東大武,南投的名間、埔里、國姓。一般以秋冬之際挖出來的較好。春天則有充滿水份、低辛辣的嫩薑可食。生薑的本株喜生於溫熱的氣候,潮濕、寒冷及陽光猛烈的地區不利於生薑的生長,適宜在坡地及陰暗的地區栽培。土壤以砂壤及重壤為宜,土壤須深厚、疏鬆、肥沃及排水良好。
常見的薑類別有:嫩薑、生薑、老薑、南薑(良薑)以及薑黃。嫩薑、生薑、老薑這三者因為成熟程度的差別,在口感以及辛辣程度上有所分別,一般認為老薑的療效最佳。南薑中醫又稱為高良薑、良薑,是製作沙茶醬和五香粉的材料,有理氣暖胃開胃的功能。而薑黃是用來製作咖哩的主原料,嚐起來帶點土味,味苦帶辛。因為被證實薑黃素對於抗氧化、阿茲海默症有所效用,是近年來很受歡迎的健康食材。
除了整塊的薑,菜市場和超市也可以買到機器切好的細絲。有些不良攤商,為求賣相好看易於保存,會在浸泡薑絲的水中添加過量的二氧化硫。食力提醒消費者,薑絲保鮮期比塊薑短,如果您不急著食用,還是購買塊薑自行切絲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