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現在常見的小點「韭菜盒子」可追溯至明朝時期,但當時習慣將韭菜與豬肉搭配,加上各式調味料一同拌炒,夾進薄餅內。直到清朝「盒子」的概念才愈發清晰,同時在歷史記載裡不只有韭菜能包入餡,無論是菠菜蝦米、甜口芝麻或是燒酒鴨肉,都是當時極為風靡的飲食口味。

撰文=尤陽(筆名蟲離先生,知乎飲食文化、神話志怪領域答主)

起源於明朝的中華美食 韭菜盒子一開始做葷食用

北方飲饌,偏愛大開大合,直來直去,韭菜盒子最對味。明朝的韭菜盒子並非素食,跟韭菜搭夥的,不是雞蛋,而是豬肉。

「帶膘豬肉作臊子,油炒半熟,韭生用,切細,羊脂剁碎,花椒、砂仁、醬拌勻,擀薄餅兩個,夾餡子熯之。薺菜同法。」

「用生熟水和麵,擀開薄。取豬肉先燖,細切醢。新韭細切菹,花椒、胡椒屑、蔥白、醬勻和入內鎖之,再餘餅,熱鍋中熯熟。」

即五花肉剁臊子,炒半熟。生韭菜、羊油切碎,同肉臊子、花椒、砂仁、醬拌勻,夾入麵餅烤熟,薺菜也可如法炮製。

「盒子」概念始於清朝 內容物更是千變萬化

當時尚未有「盒子」之名,「盒子」之稱見於清代,清初詞宗、大學者朱彝尊博物洽聞,學無不覽,著述頗豐,其《食憲鴻秘》二卷,記飲食、本草之事,書內「韭餅」一條寫道:

「好豬肉細切臊子,油炒半熟或生用,韭生用,亦細切,花椒、砂仁、醬拌。擀薄麵餅,兩合攏邊,熯之,北人謂之合子。」

清乾隆朝,袁枚《隨園食單》中的韭菜盒子向現代人熟悉的形態更進了一步:

「韭白拌肉加作料,麵皮包之,入油灼之。麵內加酥更妙。」

盒子之為物,非獨韭菜可以造就,《帝京歲時紀勝》說,仲春時節,北京街市、人家多喜用菠菜同金鉤蝦米烙盒子。《調鼎集》又見芝麻、脂油、白糖的芝麻盒子,鴨肉、熟栗子、醬油、燒酒調餡的野鴨盒子,蟹肉、薑汁、鹽、酒、醋、油的蟹肉米粉盒子。天生萬物,落地成盒,盒子裡住著薛定諤的那只貓,咬一口下去,方知過去未來,本末始終。

內容來源:《越讀越餓的中華美食史:從先秦米香、大宋燒烤到明清茶點,探訪千道食物的源起、演進與古代食譜》,麥浩斯出版社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香脆軟嫩一次到位!鍋貼和生煎包酥脆外皮口感的秘密大公開
中華料理離不開蒜 竟是張騫通西域帶回的外來種!
眷村菜其實超級台!以台灣土地養出來的大江南北新滋味——台南眷村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