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3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351071292
壽司郎與藏壽司靠IP聯名提升聲量,但爭議影響品牌形象;爭鮮雖然聯名聲量低,但創新口味與優質服務累積好感度。可見品牌唯有穩固核心價值,才能在市場中立足。
2025/03/2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351068095
2024年餐飲業營業額雖創歷年新高,成長3.6%,但業者仍面臨諸多挑戰,如缺工、消費者喜好多變及產業間競爭激烈等。因此,透過分析2024年的關鍵字變化,觀察是否有新的趨勢正在崛起,為餐飲產業提供一個明確的執行方向。
2025/03/0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471061988
王品集團旗下韓式料理品牌「初瓦韓式料理」開幕2年半,全台共3間門市,即使有韓國五星主廚孫榮助攻,全台門市將於2025年3月3日正式結束營運,王品集團證實:「為汰弱留強、提升營運效,各門店將由集團內的其他品牌進駐,並媒合同仁轉入集團其他品牌繼續服務,相關福利、年資、權益,不受任何影響。」
2025/03/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231062102
日本大阪米其林餐廳「日本料理喜一」於2025年2月初接連發生食品中毒事件,導致顧客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56名顧客及6名餐廳工作人員經檢測後確認感染諾羅病毒。目前,當地的富林保健所已於2025年3月2日下達無限期停業的命令。
2025/02/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6351053993
位於南港的北雲餐廳自2025年1月30日起陸續發生有消費者用餐後不適就醫情況,統計至2月3日14時累計通報共計35人,用餐時間集中在1月28日~1月30日3天。待檢驗結果出爐後綜合研判,如屬食品中毒案件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第1項第4款規定,可依同法第44條處新臺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
2025/01/3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591052474
鰻魚血含有毒性蛋白質,需充分加熱去毒,接觸血液與黏液也可能引發炎症,處理需謹慎,完全放血的鰻魚還是可以生吃。
2025/01/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6731053555
台中「林酒店」2025年1月24日晚間承攬一起團體尾牙活動,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共有14人有症狀送醫,目前皆已出院。台中市食安處已抽驗檢體共8件,並令業者改善不符合食品衛生規範部分。
2025/01/22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6591052074
春節期間大啖年菜時,需注意復熱食物的過程中存在食品中毒的風險。溫度範圍在7~60度C細菌容易孳生,因此復熱溫度要確保達70度C以上,並遵守「五要二不」原則。此外,秋冬為諾羅病毒的盛行季節,也要注意諾羅病毒等食媒性疾病的預防。
2025/01/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6611052862
2024年3月發生的寶林茶室「邦克列酸」食物中毒事件為台灣首例,2025年1月21日台北地檢署偵查終結、起訴負責人黎仿軒等5人。1月22日監察院召開記者會表示事發當時北市府未於第一時間採樣食物檢體,錯失採樣黃金期,因此通過對北市府的糾正案。
2025/01/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6851050248
2024年3月台北市信義區遠東百貨寶林茶室發生食物中毒事件,造成6人死亡、24人受傷。2025年1月21日,台北地檢署偵查終結,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刑法》過失致死等罪起訴負責人黎仿軒等5人。
2025/01/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6731048758
微風信義百貨高級自助餐餐廳「饗饗」2025年1月7日起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疾管署調查共有77人用餐發生不適,其中有59人經由醫療院所通報。1月15日北市衛生局公布於1位員工手部檢出仙人掌桿菌。
2025/01/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6471047984
微風信義百貨高級自助餐餐廳「饗饗」2025年1月7日起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疾管署調查共有77人用餐發生不適,自1月7日至12日停業、在通過北市衛生局複檢後重新營業。1月13日晚間公告賠償方案,針對身體不適者和停業期間訂位受影響的消費者都各有補償。
2025/01/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6351047796
微風信義百貨高級自助餐餐廳「饗饗」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截至1月12日上午9時累計通報共計59人、人數已不再增加。在經過北市衛生局前往複查合格後,同意1月12日上午9點可復業,饗賓餐旅集團也表示在1月12日下午2點30分的餐期就會恢復營業。
2025/01/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6971046734
微風信義百貨高級自助餐餐廳「饗饗」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截至1月10日下午15時累計通報共計58人,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已啟動流行病學調查,近日將依用餐時段分批次以簡訊或電子郵件方式發送調查問卷連結予用餐民眾,請有接獲通知的民眾儘速協助填寫,並協助轉知同行親友填寫調查問卷,以利後續流行病學分析。
2025/01/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6731047158
根據NHK統計,日本2022年食物浪費約472萬公噸,其中236萬公噸來自商場中賣不完的食物、客人吃不完的餐點等,因此日本厚生勞動省在2024年12月提交餐廳剩食打包指引草案,強調僅點可以完食的份量並且吃完,而打包是吃不完的選擇,消費者須承擔將剩菜帶回家的食安風險,進而希望可以讓「打包帶走」成為新文化。
2025/01/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6231046308
微風信義的「饗饗」餐廳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至2025年1月8日上午11時,醫院通報就醫人數已達19人,攝食日期涵蓋到1月6日,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已依中央發布「疑似食品中毒事件處理原則」向疾病管制署申請流行病學調查!
2025/01/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6091046627
微風信義百貨高級自助餐餐廳「饗饗」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至2025年1月8日下午5點,醫院通報就醫人數已達32人有擴大之虞,因此駁回復業申請。且衛生局1月7日下午已送達停業處分,饗饗當日晚間卻仍持續營業,北市衛生局確定開罰300萬元並稽查全部分店。
2025/01/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6111046710
有民眾控訴於鼎泰豐新光A4店用餐後身體不適、就醫後確診諾羅病毒,北市衛生局表示未接獲醫院通報,但是至餐廳稽查發現衛生缺失,責令限期改善。
2025/01/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6471046184
微風信義的「饗饗」餐廳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因醫院通報就醫人數超過6人,北市衛生局已要求業者停業,待業者提出復業申請、完成從業人員4小時教育訓練及相關改善措施後,經衛生局審查同意暨複查合格始准復業。
2024/12/3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471044184
餐飲品牌若缺乏全面行銷規劃,容易犯錯。本文探討透過數據分析和有效的危機溝通模型,提高品牌應對危機的能力,並以案例解析應對策略。
2024/12/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6971041239
台東賓茂及壢坵部落於2024年9月18日凌晨驚爆食物中毒事件,食藥署在檢驗臺東縣衛生局送驗「血桐」、「蝸牛」及「食餘(蝸牛小米粽)」共3件檢體之後,在蝸牛小米粽檢體中驗出劇毒型農藥有機磷劑托福松(terbufos),導致4人死亡;台東地檢署於2024年12月20日偵查終結,表示83歲曾姓阿嬤視力、味覺不佳,誤用含農藥托福松的小米可能性高,因此以無人為故意或過失等刑事犯罪終結。
2024/12/14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6591038270
冷凍食品是一種良好的儲存方式,是透過低溫降地微生物的活躍程度,並停止其生長及繁衍以達到保存效果,只考慮食品安全,冷凍食品是可以無限期存放。但是,考量到食品品質,肉品冷凍過程中會出現「凍燒」,在外觀、氣味和口感方面會明顯下降。
2024/12/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6351037894
2024年3月26日台北市信義區遠東百貨A13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事件,引起社會恐慌,也造成6人死亡及24人受害,為此2024年12月11日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簡稱消基會)正式提出團體訴訟;共計30位受害者及其家屬請求權讓與,請消基會代為提起團體訴訟,總計求償2.9億元,盼為受害者及其家屬,爭取應有的權益。
2024/11/07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6851024247
台灣氣候適合野生蕈菇生長,但某些毒蕈菇如綠褶菇與擬灰花紋鵝膏具有高度危險性。誤食這些菇類可能導致中毒症狀,食藥署建議民眾遵守「不採不食」原則,避免誤食。
2024/10/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6111018414
美國9月底爆發大腸桿菌疫情,共49起病例遍布西部10個州,就連麥當勞也淪陷、造成1死49人中毒,初估為洋蔥引發,但不排除絞肉的交叉汙染可能。對此,台灣麥當勞回應,台灣麥當勞所用的洋蔥絲與肉餅食材來源皆與美國不同,可請消費者放心。食藥署也表示將檢視有無進口相關食材。
2024/10/17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6351013195
生肉、熟肉可以同時烤,重要的是「烤肉夾」需明確區分,不可一支烤肉夾遍夾天下,而造成生熟食交叉污染。
2024/10/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6111013214
王座於2024年9月上櫃,是首個只做品牌代理的餐飲公司,旗下5大餐飲品牌「銀座杏子豬排」、「京都勝牛」、「段純貞牛肉麵」、「大阪王將」、「橋村炸雞」全由日韓品牌方代理而來。
2024/09/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6611007962
台北知名自助火鍋店「松江石頭火鍋城」遭民眾反映在食材冷藏櫃看到一整排的蛆在蠕動,2024年9月29日台北市衛生局前往稽查發現衛生環境等有7點缺失、已要求限期改善。業者則在官方臉書粉絲專頁上道歉並說明至10月13日用餐9折優惠。
2024/09/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6351003198
台東賓茂及壢坵部落食物中毒事件截至9月19號中午,已有3人宣告死亡、4人命危。食藥署在檢驗臺東縣衛生局送驗「血桐」、「蝸牛」及「食餘(蝸牛小米粽)」共3件檢體之後,在蝸牛小米粽檢體中驗出劇毒型農藥有機磷劑托福松(terbufos)。
2024/06/30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5111963511
有機汞是種強效的神經毒,在上世紀的世界各地都有發生嚴重的中毒事件,甚至有人在食用了遭受汞污染的湖魚之後也出現了中毒現象。但是魚類中含有豐富的DHA,因此如何在降低吃魚時的汞污染風險是個重要的課題。
2024/06/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616965561
遠雄廣場鴻屋咖哩疑似食品中毒案新北市衛生局於6月27日,在2人糞便檢體和豬排咖哩蛋包飯驗出沙門氏桿菌陽性。因此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9條情節移送檢調偵辦,並且該店家仍持續停業。
2024/06/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739963759
位於遠雄廣場的鴻屋咖哩於2024年6月19日起陸續有民眾因不適而就醫,直至6月24日再次傳出2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因在1年內出現2次通報,新北市衛生局命其暫停營業,並採集現場11件檢體以釐清事發原因,若確定為食物中毒案件,將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9條規定移送檢調偵辦。
2024/06/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739962759
於2024年6月13日上市掛牌、正式進入台灣證券市場的「大武山牧場」與具有百年飼養經驗的日本最大的蛋雞牧場「TAMAGO&COMPANY株式會社」合作,於6月19日正式發表推出生食級雞蛋「幸せ鮮蛋」,期待將風靡日本的生食雞蛋文化帶入台灣。
2024/06/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852960842
在2024年3月22日爆發的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引起社會恐慌的同時,也造成6人死亡及24人受害,為此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決定啟動寶林茶室團體訴訟,並請受害民眾及家屬盡快填寫訴訟表單以利盡快進入訴訟環節。
2024/06/16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357953990
白腎豆也可以稱為腰豆,有研究團隊發現白腎豆當中含特定成分可抑制體內澱粉酶的活性,以一些科學證據來看,白腎豆的Phaseolamin具有阻止食物能量吸收的效果,因此成為一些人減重的飲食選擇之一。但,需注意食用白腎豆內含毒性,若未充分加熱將無法將毒性完全去除。
2024/06/14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5098959421
目前國內正處於腸病毒流行期,雖然多數病例為輕微或無併發症,但仍有少數病例發生重症或死亡,而其中原因尚不清楚。近期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強調了控制血糖水平,對於減少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嚴重併發症的重要性。為預防幼兒感染後產生腦併症的發生,建議當幼兒感染時,家長應控制不要給與幼兒過多的含糖飲料、布丁或果凍等。
2024/05/2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945379
唐菖蒲伯克氏菌可分成四種病原型:唐菖蒲病原型(pv. gladioli)、洋蔥病原型(pv. alliicola)、洋菇病原型(pv. agaricicola)及椰毒病原型菌(pv. cocovenenans)。其中只有 椰毒病原型菌會在含富含脂防酸的發酵食品中繁殖,產生有毒的米酵菌酸(邦克列酸),而目前國產農作物並無遭此種病原型菌危害之紀錄。
2024/05/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942917
大武山牧場營運長魏毓恆指出,台灣蛋雞產業正面臨多重挑戰,大武山透過一體化產業結構,打破傳統產銷體系同時兼顧高品質。更與日本最大蛋雞牧場TAMAGO&COMPANY株式會社合作,興建彰化洗選廠,預計2025年落成。
2024/05/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852942543
上市櫃公司有營收與股東壓力,在快速展店的策略中,加上疫情3年的耗損,餐飲業大量流失人才,然而正巧任何食安品管把關,都需要人力;沒有人,這些把關的機制,就容易流於形式。業者此時應頂住股東及同業競爭的壓力,放慢擴張步伐,回頭檢視各個環節,徹底防堵食安漏洞。
2024/05/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739941650
在餐飲業,備餐人員配戴手套是確保食品衛生的基本措施之一,但僅戴手套不足以防止食物交叉感染,還須注意勤換手套及定期消毒,方能有效降低食安風險。
2024/05/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470940086
2024年4月發生貓咪疑似因飼料而引發低血鉀症案例,農業部除了透過各縣市動物保護主管機關查報收集案例,也將邀集獸醫、營養、飼料安全及寵物病理等專家進行討論。但與人類食物中毒事件相比,寵物食安的追溯與通報系統顯然還須更加完善,在寵物數量增長率已經比生育率高的現代社會,保障毛小孩的食安已經受到大眾重視。
2024/05/02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616937865
由大享食育協會主辦的「2024臺日韓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交流分享會」由日韓講者與台灣進行交流,借鏡兩國經驗共同探討校園午餐與食農教育推動的情形,並作為台灣未來針對校園午餐立法的參考。
2024/04/24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852934346
諾羅病毒常因不良衛生習慣、食用遭汙染食物而患上,食藥署提醒個人應確實做好手部消毒、減少觸碰口鼻,餐飲業者應注重衛生管理、加強環境衛生等等。此外,生食也應充分加熱後再食用。
2024/04/21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5470932889
2024年3月22日日本「小林製藥」宣布自主回收旗下含紅麴之5項機能性標示食品,原因是該公司接獲民眾攝食前述食品後發生腎臟疾病之通報,後續更驗出罕見高毒性的「軟毛青黴酸」。紅麴為近年熱門保健食品,究竟污染事件是如何發生的?來聽聽台灣大學生化科技系名譽教授潘子明的說法。
2024/04/1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357932291
台灣是世界上對蛋最狂熱的地方之一,但從去年的進口蛋議題到今年的食品安全事件,引發了人們對蛋品質的關注。如何全面改善雞蛋的安全問題?大成集團以台灣最大的農畜集團身份,致力於改進雞蛋供應鏈,逐步實現了對台灣蛋品業的翻轉和產業升級,成為同業效仿的典範。
2024/04/13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593930972
日本「小林製薬」旗下紅麴產品遭檢出「軟毛青黴酸」,該化學物質由青黴菌衍生而來,毒性相當高,甚至到達可抗瘧疾程度,但目前對於軟毛青黴酸的研究了解甚少,也尚不清楚軟毛青黴酸實際對人體的影響,以及與腎病的因果關係。
2024/04/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593930477
士林區溪山里近山區近日發生多位民眾腹瀉及嘔吐,為提供即時醫療服務,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於4月12日至20日週一至週六開設急性腸胃炎特別門診,自來水事業處也就近設立5個緊急取水點供民眾飲用。
2024/04/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852929644
王品旗下餐廳「初瓦台北西門店」跟「嚮辣和牛麻辣鍋西門店」爆發集體食物中毒事件,王品提出3種關懷方案,包括餐費全額退費、醫療給付、及消費者慰問金。消費者若有於2024年4月2日~4月6日前往用餐,王品會協助全額退款,4月2日~4月11日的醫療費用,也可依憑醫療收據辦理給付,針對海外顧客,王品也會協助辦理。
2024/04/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098929820
藏壽司在新莊宏匯店及淡水站前店各自發生兩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之後,2024年4月11日又傳新店威秀裕隆店也出現案例。為此食藥署表示從4月12日起將稽查全台藏壽司分店。
2024/04/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852929044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燒兩週,食藥署表示最後1批檢體,包含曾於手部驗出邦克列酸陽性的越籍廚師,其位於基隆的住所共12件檢體,以及寶林咖啡館饒河店廚師南港住所15件檢體,檢驗結果預計於4月14日完成公布。食藥署也表示,未來勢必會將邦克列酸列為常規檢驗項目。
2024/04/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593929470
藏壽司新莊宏匯店及淡水站前店各自發生兩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新北市衛生局表示這兩家分店在1年內已接獲2次疑似食品中毒通報,已達暫停作業標準,因此即日起暫停作業,且將撤查新北市轄下的所有藏壽司分店。
2024/04/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739928456
八方雲集北投公館店傳出疑似食物中毒案,台北市衛生局接獲通報後立即前往稽查。八方雲集表示將配合釐清真正原因,該店目前仍正常營運。
2024/04/0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928470
近日發生的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其中造成多人不適甚至致死的「邦克酸」,其菌源是唐菖蒲伯克氏菌毒亞型,會攻擊人的粒線體而導致嚴重的肝、腎損傷,在印尼與中國等國就曾發生過多起因攝食發酵食品而中毒的事件。要預防邦克列酸食物中毒有3大方式,包含濕的澱粉產品不於室溫存放超過半天、不食用不當保存的發酵米製品與確實控管發酵製品等等。列
2024/04/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111928513
王品集團旗下餐廳「嚮辣和牛麻辣鍋西門店」及「初瓦台北西門店」疑似出現集體食品中毒事件,截至2024年4月8日20時各醫院通報新增26人,累積共82例。台北市衛生局表示民眾若曾於4/2~4/5用餐後出現身體不適,可至指定醫院門診就醫,並呼籲確實遵守4大原則以確保衛生安全。
2024/04/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593928375
王品集團旗下「嚮辣和牛麻辣鍋西門店」及「初瓦台北西門店」在2024年4月5日起爆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截至4月8日上午10時接獲醫院通報分別有嚮辣25人及初瓦31人出現嘔吐、腹瀉症狀,台北市衛生局已命2家業者暫停作業、停止供應餐點,並呼籲民眾注意食品衛生安全。
2024/04/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739928351
王品集團旗下萬華區「初瓦台北西門店」跟「嚮辣和牛麻辣鍋西門店」疑似爆發食物中毒事件,直至2024年4月7日共有22人上吐下瀉就醫,台北市衛生局已命兩家餐廳暫停營業,需複查合格才可復業。
2024/04/0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926844
寶林茶室事件喚醒了大家對食物保存的關注,回頭看當年營養午餐白飯供應商甫洲事件,反映出了食品添加劑爭議,為求無添加而忽視食物中毒發生的機率是否真的正確?
2024/04/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852928044
2024年第一季出現的食安事件中,辣椒粉驗出蘇丹紅色素事件以及信義遠百A1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最受到引起全台民眾高度關注與討論,但是從相關報導中卻也讓民眾感到恐慌,甚至有認知不完全的誤解,使得消費大眾食不安心,在事件延燒的過程中,到底有哪些事件使得網路聲量不斷升高?食安認知上有產生哪三種誤區呢?
2024/04/02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616926563
最近「米酵菌酸」食物中毒事件被懷疑是食材保存不當所造成的病菌繁殖。米穀類是我們的主食,究竟要怎麼去除穀類的毒素,吃到安心好吃的米飯呢?
2024/04/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234927006
屈臣氏集團2024年3月26日及27日共有2201人參加頤品大飯店新莊晶冠館春酒活動後,共計62人出現腸胃道不適症狀,其中有9人就醫。新北市衛生局接獲線報後3月31日立即派員前往頤品大飯店新莊晶冠館稽查,並於4月1日下令該飯店暫停作業。
2024/04/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098927020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截至4月1日共累計31例,包含2人死亡、5人住加護病房。台北市長蔣萬安在4月2日記者會中表示,在寶林A13店採集環境與生物跡證中,送驗結果呈現米酵菌酸陽性反應。而所謂「環境跟生物跡證」具體採集項目包含刀具、砧板,以及現場人員的手部等。
2024/04/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975926537
在寶林茶室患者驗出米酵菌酸中毒後,民眾人心惶惶,農業部表示,國產稻米、木耳及純米製成米粉、河粉和粄條等產品未經發酵加工,在正常儲存及烹調下不易受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污染而產生米酵菌酸;另外,鳳梨與杏鮑菇檢測之報告,也未有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存在台灣農業生產環境並造成作物病害之紀錄,因此請民眾不用過於恐慌。
2024/04/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234926806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衛福部長薛瑞元說,截至2024年4月1日信義店含輕症病例累計14人驗出米酵菌酸陽性,饒河店個案皆為陰性,毒素源頭待分析,認為毒素從國外飄洋過海或故意添加可能性較低。
2024/04/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098926820
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會要求以對受害者最有利的方式進行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相關理賠及範圍認定,台北市法務局長連堂凱1日對外說明,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確認,遠百A13寶林茶室包含在「台灣大食代」所投保「公共意外責任保險附加食品中毒保險條款」承保範圍,參考消保法第7條規定,企業經營者對消費者的損害,應負連帶賠償責任,因此,將會啟動本保險契約,交由第三方公證公司等專家小組,協助依據保單條款進行後續程序。
2024/03/3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975926232
直至2024年3月30日已有25例通報個案因為至「寶林茶室」用餐而身體不適,且發生兩例死亡、多位重症,在檢驗出中毒原因是因為罕見的「米酵菌酸」之後,造成民眾恐慌而不敢再吃粿條、河粉等米濕製品,但致命的「米酵菌酸」要有特定條件才會生成,民眾不需過度恐慌。
2024/03/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852925244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案,截至2024年3月28日中午,由醫院通報地方衛生機關已累計14例,台北市衛生局透過6大機制持續追蹤案情進度,新北市府跨局處調查粄條製造商、現場已責令業者全面暫停作業。而台北市衛生局稽查發現,寶林有漏登一家執業分店「馬來西亞風味蔬食酒館」於3月28日才補正、已勒令停業並研討裁處額度最高300萬。
2024/03/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234925406
台北市信義區遠東百貨素食餐廳「寶林茶室」2024年3月26日爆出疑似食品中毒事件,連日受害人數持續增加且造成2死,3月28日晚間衛福部記者會表示,死者解剖發現「米酵菌酸」毒素。
2024/03/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357924494
台北市信義區遠東百貨素食餐廳「寶林茶室」2024年3月26日爆出疑似食品中毒,累計至3月27日中午案例至少9例,其中2人死亡。食藥署目前已啟動聯合調查,會同疾管署、北市衛生局與毒理專家赴現場了解可能導致中毒之相關環節,並現場抽驗食材進行相關檢驗。
2024/03/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975924937
日前引發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台北遠百信義A13「寶林茶室」粿條(粄條)已查出是由新北市業者製造供應,新北市衛生局已協同食藥署共同釐清,目前已知粄條主要販售予3家中盤商並有販售至4家餐飲場所,還有少量供應予約10家販賣業,業者表示僅有信義A13寶林茶室反應粿條(粄條)異常事件。
2024/03/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470924282
2024年3月26日傳出台北市信義區遠東百貨A13素食餐廳「寶林茶室」出現疑似食物中毒事件,3月19~22日之間共有5位民眾在該餐廳用餐後感到不適,其中一位有心悸至休克之情形,後因腎衰竭死亡,26日晚間台北市政府已命該餐廳暫停營業。
2023/12/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470892685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日前宣布回收美國桂格燕麥公司旗下疑遭沙門氏菌污染的數十款產品,經台灣食藥署確認,自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17日止,未有此次美國FDA發布回收警訊產品(燕麥等)之輸入紀錄。台灣佳格食品集團也聲明,在台灣所販售的燕麥系列產品,與美國桂格之產品原料及生產線皆無關聯,可安心使用。
2023/12/17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616891661
食材來源透明化是保障消費權利的國際改革新趨勢,法國初步採取的行動就是立法規定每間餐飲店和餐廳必須讓食客知道,餐點是利用「央廚便利料理包」還是「現場新鮮食材烹調」。而澳洲的新法令規定餐廳和咖啡館必須標明海鮮食材的來源是國內或國外,幫助消費者做出最佳的點餐判斷。
2023/11/10 https://www.foodnext.net/life/culture/paper/5975883133
英國皇室日常所享用的料理,都有專業御廚為他們量身設計把關營養。2011年威廉王子世紀婚禮引發皇室話題,香港便有人趁機邀請曾照顧過王子起居飲食的皇室御廚卡洛琳.羅寶一展技能,女廚師談起王子們幼年時一些特別的飲食癖好,比如偏愛哈根達斯雪糕,幼年的王子們也曾為了想吃披薩當作晚餐,不惜向御廚說謊。在種種與王子們飲食有關的回憶裡,也不乏讓人聽了心頭一暖的故事。
2023/11/02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357879198
近年因為食用餐廳不潔食品而食物中毒的事件頻傳,對於食品的安全及衛生的維護,餐廳與民眾都該於日常中便多所注意,就能避免一定的風險。
2023/10/23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470876681
隨著連假的來臨,許多人計劃到戶外踏青,但要警惕野外採菇的危險。即使專家也難以從外觀區分具毒性的野生菇類和可食用的菇類,而且多數有毒野菇無法透過烹煮去除毒性。呼籲大眾在野外不明菇類時應遵守「不採不食」原則,並謹慎選購和調理菇類食材,以預防食物中毒。
2023/10/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357874293
2023年10月12日大成集團與日本昭和產業花費5年、斥資10億元打造的全台灣最先進蛋品加工廠舉行落成儀式,正式端出突破產業天花板的生食級雞蛋產品。為了打造真正生食級雞蛋,以科學化管理溯源概念打造一條龍生產運送流程,這背後所花費的心血有哪些?《食力》帶你第一線直擊!
2023/10/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234864008
2023年9月6日傳出台南市安南區海東國小疑似因飲用校園午餐附餐飲品而有食物中毒症狀,35名學童有嘔吐、腹痛等症狀,而同樣食品供應商於安南區另外一處國小供應同樣飲品,經《食力》向台南市政府衛生局確認後,截至2023年9月11日則尚未傳出不適消息,而於10月3日詢問送驗檢體後續,已確認該飲品皆符合規範,並無查出導致食物中毒狀況項目。
2023/10/0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975870136
燕窩在古代即被視為上流社會的珍饈,除了美容、養身的效益之外,燕窩亦被認為能夠改善膚色、治療哮喘、增強免疫力等,而近代科學分析燕窩成分,發覺唾液酸對於免疫系統強化和皮膚健康有著正面影響。然而因燕窩受到文化影響而備受華人社會推崇,商家為獲取利益也導致食安問題層出不窮,如何選購純正燕窩產品需要消費者審慎思考與把關。
2023/09/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111865915
高雄市7月至9月,為確保期間因大港閱冰、鹽酥雞嘉年華、奶茶節等美食觀光活動食品衛生安全,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於2023年9月15日公告抽驗434件食品,其中3件因「腸桿菌科」微生物超標,經限期改善後再次抽驗仍不符規定標準,已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2023/09/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852865941
為保障民眾食用中秋應景食材衛生安全,屏東縣加強抽驗80件食品,皆符合規定,1家餐廳及2家製造商也於限期內改善並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
2023/08/3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859075
沙門氏桿菌是全球經常位居首位的食物中毒病原菌,也導致層出不窮的食物中毒事件,其傳染途徑可能藉由生食或是外界環境,感染症狀48小時內由腹瀉至休克皆可能發生。避免生食、確保食物充分煮熟、保持衛生等皆能夠有效避免沙門氏桿菌感染,維護自己的健康。
2023/08/0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853649
因著短影音的興起,許多商家、餐廳皆找到了新商機並成為爆紅名店。但近期卻連續發生知名冰店及越南法國麵包店數量龐大的食品中毒事件,食材管理、備料過程與環境造成的污染都可能是造成的原因,大量人氣只是讓隱憂曝光的推手。
2023/08/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739851756
夏日高溫炎熱,食物容易變質,北市衛生局提醒冰箱食品保存及 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保障食安避免食物中毒。
2023/07/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593849373
自2023年7月18日高雄市刨冰配料檢出多種病菌因此有多人中毒入院檢查,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消費者食用飲冰品衛生安全,持續擴大飲冰品及配料稽查行動,在210件檢體中,初查有9件冰飲品腸桿菌科超標、也已於限期內改善,尚有147件檢體微生物仍在培養查驗。
2023/07/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616845561
高雄市六合路一家冰品店配料於2023年7月14日檢出多項病菌,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也於7月18日稽查該冰店冰塊來源製冰廠,發現RO過濾器材未有更換紀錄等缺失,並已將業者衛生冰塊送檢中。
2023/06/01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616827462
「2023食育力城市大調查」基隆市藉由高食品衛生稽查率、零檢出學校午餐生鮮蔬果食材農藥殘留以及零檢出田間及集貨場蔬果農藥殘留超越嘉義縣成為「食安與衛生」的冠軍!正確的飲食選擇和食品處理方法可以減少食品中毒的風險,也可以提高生產者對於食品衛生安全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2023/05/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470823686
防檢局在盤查南非進口蘋果時,分別於2批貨物各檢出1隻鱗翅目幼蟲,並且經送專家鑑定確定為蘋果蠹蛾幼蟲。目前通知南非政府暫停該國蘋果輸台作業,並自即日起全面嚴格加強南非輸出蘋果之輸入檢疫。
2023/05/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470820686
好市多遭檢出科克蘭冷凍三種綜合莓、冷凍藍莓2種商品為陽性的A型肝炎病毒產品,於2023年5月15日陸續發佈手機簡訊,通知購買相關回收產品會員可於建議日期,到鄰近好市多賣場申請慰問金及相關補償。
2023/05/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852818546
嘉義縣衛生局於2023年5月8日公布2家全家超商販售的「桂花油醋雞肉沙拉」被驗出不得檢出的「李斯特菌」陽性。消基會呼籲衛生主管機關應速立專案,針對可能含有李斯特菌的食材進行檢驗,確保消費者食用無虞。
2023/05/02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814972
A型肝炎病毒經過85度C、60秒加熱才會不活化,所以冷凍莓果等生食的食物如果生產管理不衛生如水源等遭到汙染、或是採摘的人手上不乾淨,包括生菜和生魚片都有可能因此造成感染。
2023/04/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975805632
食品從業人員不只是創造美味,維持自身的健康管理,遵守衛生規範,讓消費者吃得安心也是很重要的。
2023/04/1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5593807270
冬春兩季是諾羅病毒的好發季節!《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2023年1月6日至4月6日內「諾羅病毒症狀」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如果出現類似症狀務必提高警覺,並盡速採取對應措施!
2023/02/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357791491
北市衛生局呼籲生產即食食品之業者應做好衛生自主管理,才能避免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影響到消費者的健康。身為消費者的我們也應培養食安意識,以預防食品中毒事件之發生。
2023/01/2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781220
雖然英國皇室的光環,早已不如從前,也不需處理繁重的國務,不過仍需經常接待外賓、出國訪視,做公益,不僅得注重皇室禮儀,連吃什麼都要很小心。
2022/11/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852762345
新北市衛生局於2021年起,連續2年專案進行餐飲衛生管理分級評核,共計1246家餐廳優良業者通過認證,並公告於「新北市食材登錄平台」的「精選餐廳通過餐飲評核」專區,讓民眾在外用餐吃得安心。
2022/11/07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098755924
近年來清涼爽口的蔬果沙拉特別受消費者青睞,也有許多人以沙拉作為正餐。但是,食品未經烹煮殺菌,在處理及保存上就要更加謹慎,否則很容易孳生細菌,引起食物中毒。
2022/09/07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741177
梅精是日本的傳統保健食品,是深黑色的膏狀食品,有非常強烈的酸味,可衍生出很多不同型態的產品,除了傳統的膏狀,也有乾燥成為粉末的梅精粉、梅精錠、梅精丸、梅丹等等。梅精對身體也有很多益處,包括幫助排便、調整腸胃、恢復疲勞、預防感冒、預防三高等。
2022/08/1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111737318
疑似腐敗的食物最好的處理方法不是把爛掉的地方切掉就好,而是要整個丟棄,因為造成腐敗的病菌如果出現在蔬果表面,表示菌絲可能已經遍佈蔬果內部了。若食入太多黴菌,可能會造成黴菌性腸胃炎,或是黴菌毒素進而造成致癌危險。
2022/08/10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616734863
砧板是廚房中不可或缺的要角,而不同材質的砧板各有其特性。以市面上最常見的四種材質為例,不鏽鋼砧板與玻璃砧板都容易磨損刀具,且使用時易滑動;相較之下,雖然木頭砧板不易造成刀具損傷,但其容易吸水而導致發霉。最平價的塑膠砧板則是容易留下刀痕,需時常更換。
2022/08/08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975734837
在疫情之下,為降低人群接觸,許多人開始在家自煮,希望能吃得比較安心。然而,在家料理仍要注意一些小細節,以避免食物中毒。以砧板的使用為例,生、熟食應使用不同砧板,避免生食中的微生物交叉感染至熟食。砧板使用完畢後,除了要避免使用鋼刷或是用滾燙熱水沖洗之外,更要放置在通風處晾乾,防止發霉。
2022/07/26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739727854
沙門氏桿菌常出現在受污染及未烹煮完全的料理中。而大家喜愛的雞蛋又是最常受到污染的食材之一。若是受到沙門桿菌感染,可能會產生噁心、腹痛,嚴重者更可能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 因此,選擇品質良好的殺菌雞蛋、勤洗手,以及避免混用 生熟食都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2022/07/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616727666
2022年7月15日,臉書社團「Costco好市多 商品經驗老實說」一位網友發文分享,收到來自好市多的發信公告,產品「有機蘇門答臘咖啡豆」因部分商品包裝袋封口不完全,呼籲於5月22日~6月9日期間有購買該商品的消費者不要食用,請攜帶會員卡及商品至鄰近賣場退貨。而咖啡豆包裝不完全、存放條件不當,恐產生赭麴毒素,進而對人體產生危害。
2022/06/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975719833
諾羅病毒是全球食品中毒的主因,黴菌毒素雖較不常見,卻具器官毒性可能致癌,美國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食品科學團隊與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工程學院等人正開發一組能檢測諾羅病毒、黴菌毒素的可攜式快速檢測生物傳感器(Biosensor),並獲美國農業部國家糧食農業研究所(USDA NIFA)補助75萬美元支持該傳感器的開發研究。
2022/06/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111715514
維護食品安全與環境衛生是餐飲業的基本準則,百貨美食街由於場域的限制較多,更需要建立標準流程作業,並積極做好管理,才是良好把關食安的經營策略。
2022/06/21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739715152
屠宰後的魚肉在低溫保存超過6-8小時後肌肉會放鬆,而24小時後變得非常柔軟,且隨時間的變化,魚肌肉組織的變化根據魚種、大小、活力及宰殺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2022/06/1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098715821
嘉義縣藉由低抽驗不合格率、零校園食物中毒案件、高衛生稽查率等好成績奪下「2022食育力城市大調查」中「食安與衛生」構面冠軍。而食安與衛生知識的培養也是食育中不容忽視的一環,不但是飲食首要把關,更是每個人要擁有的基本飲食原則。
2022/06/1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111715914
在「2022食育力城市大調查」中的客觀指標中有四大構面共43個指標,其中「農業與環境」構面代表各縣市於在地農業支持、永續農業、環境保育的資源和落實度,在本次調查中,由花蓮縣蟬聯「農業與環境」分項冠軍。
2022/06/1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852715940
「2022食育力城市大調查」由台北市拿下「健康與營養」構面的冠軍。養成健康體位是食育中重要的一環,不論過瘦、過重或肥胖都屬於營養不良的一種。而平常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更是對於健康體位養成的重要最後一哩路。
2022/06/1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470715988
「2022食育力城市大調查」的「教育與文化」構面由台南市拿下冠軍。而食育不僅在學校學,家庭更是扮演重要角色,爸媽怎麼吃,孩子也跟著吃。另外,早在地方政府還沒起跑前,全台各地就有不少食育相關的民間團體、基金會早就在努力推動食育,因此懂得結合民間資源,在地方的推動上將更能系統化進行。
2022/06/1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470716588
嘉義市是一座300年的老城,這裡有著濃厚的文化,其中當然也包含飲食。嘉義市長黃敏惠認為要打造幸福城市,從小市民到老市民都應該要從健康營養核心發展,而食育就是發展基礎,更是推進幸福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
2022/06/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234714807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於2022年4至5月抽驗台北市超市、餐飲店等處共30件產品,包含花生製品、辛香料、穀類製品、玉米製品、米製品、麵製品中的黃麴毒素(B1、B2、G1、G2),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 。
2022/06/0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616702862
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甚至民間團體都在推動「食育」,回歸國家發展本體,從產業經濟到國民健康,飲食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藉解析台灣正面臨的5大問題,正視推動食育的重要性!
2022/04/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852692445
在全球均面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成本吃緊、利潤微薄的校園午餐面臨漲價壓力,對此,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市不定餐費天花板,作為提供公開、透明平台的角色,會函文各校調整價格原則及相關流程,各校在符合程序的情況下,可以決定是否調漲。
2022/04/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692695
校園午餐,除了美味度外,最令人在乎的就是食品安全的問題,雖說控制好只需要把握兩點:時間與溫度,台灣校園午餐走過這麼長的時間,食物中毒的問題卻始終沒有辦法被解決,其實也與產業背後的問題有關,現在又面臨物價攀漲,原材料空間受到壓迫下,所衍生的食安連鎖效應值得被重視。
2022/04/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593692976
經《食力》獨家調查,發現110學年度(2021年9月~2022年6月),全國校園午餐的平均一餐費用只有40元,比一杯連鎖超商的拿鐵價格還要低。其中,許多縣市更是長達5至10年從未漲價,面對長年難漲、凍漲的校園午餐價格,民營業者與學校廚房只好勒緊腰帶、開源節流,利用農委會的3章1Q溯源食材獎勵機制,補貼食材支出、壓低成本。而家長,卻始終對餐費用途充滿質疑,使「餐費調漲」成為敏感話題,校園午餐的餐費用途需做出什麼變革,才能重新洗白?
2022/03/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098685729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於2022年3月18日緊急公告,來自台灣彰化的「尚旺農場」所供應出口至美國的金針菇(200克/7.05 盎司規格包裝)檢測到李斯特菌,被加州當地衛生機關於零售端Jan Fruits Inc查驗到不符法規,目前正在全面進行回收作業並將銷毀處理。然而為何美國檢驗此病原菌,台灣卻沒有訂定?主因來自飲食習慣差異不同。
2022/02/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616674865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簡稱北市衛生局)於2022年2月11日晚間公告,同日下午接獲士林某幼兒園16名學童腸胃不適,疑似食物中毒。目前調查中。
2022/02/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673196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於2022年2月7日公布2020年起基隆市中山高中食物中毒案件後續結果,檢出3名學生糞便中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B型,以及留樣餐點檢出微量金黃色葡萄球菌,因此判定為食物中毒事件!但業者對於檢驗程序有疑慮,上訴後,經北院判定為檢驗不符標準。
2022/01/21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5975671134
根據2021年4月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全球平均溫度已上升1.2℃,地球面臨前所未有的熱!而北美在2021年夏天日夜平均溫度也都顯著高於過往,這導致北美地區的馬鈴薯體積變小、數目變少、且畸形比率增加,大家最愛的薯條外觀也因此受到影響!
2021/11/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357647490
新北市衛生局於2021年11月12日公告造成聖心女中校園集體食物中毒抽驗結果,校園午餐證實含有仙人掌桿菌超標9倍,團膳業者受罰30萬元。
2021/10/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975640838
新北市聖心女中於2021年10年21日傳出142位師生,因前一晚在食用校方提供晚餐導致食物中毒。新北市衛生局已派人留樣檢查,若檢出致病菌最高可罰2億。
2021/09/24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975632336
35 年前,臺灣曾發生上百人食用了西施舌貝料理導致中毒的事件,甚至有人因此不幸死亡,主因來自於麻痺性貝毒。
2021/08/26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852618144
吃壽司時有許多不可或缺的配角,山葵中的辛辣成分具抗菌作用,特別是對魚類帶的腸炎弧菌等導致食物中毒的細菌有很高的抗菌效果;清爽的柑橘酸味可襯托出每種海鮮的不同特色;薑片的功能和茶一樣,在吃完一個壽司後吃下一個,可消除上一個壽司料的餘味,清潔味蕾使味覺常保清新;生薑具有消除魚腥效果的成分,辛辣成分亦有促進食慾的功能。
2021/08/1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357614899
食物在接觸地表的瞬間,或者至少在1秒內,就受到污染了。
2021/08/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357615099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針對連鎖超商、賣場、小吃店及涼麵販售商等進行涼麵食品抽驗,總計抽驗42件,其中7件經初、複抽結果仍不符衛生標準,不合格率16.67%。
2021/06/16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357596099
「食安與衛生」應為飲食的最基本原則,人人都需將此觀念內化,大到食品工廠、餐飲從業人員,小到家庭烹飪都和個人行為,先將飲食前的食安衛生做好,才可能談營養美味,而縣市政府的把關更為重要。
2021/06/0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111591413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餐飲業者,但是仍然有許多餐飲業者逆勢成長,靠著新產品及服務、促銷活動以及品牌力的溝通,創造了在疫情中的新市場。作者針對餐飲業者近期的問題,用診斷輔導的方式做出重點是回應,希望對於同樣碰到困境的朋友提供幫助。
2021/05/26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975588535
麴在東方飲食文化中使用已久,無論醬油和清酒都少不了它,而麴菌引發的一連串發酵和分解作用不僅能改變食物質地和風味,也能讓幫助食材保存。近年日本以米麴為核心開發出麴水、麴茶、鹽麴,多主打保護肌膚、幫助消化等功效,來源自米麴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物和寡糖等有益物質。
2021/05/18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technology/paper/5739586559
自2018年美國蘿蔓生菜爆發大腸桿菌衛生危機,生菜銷量大跌27%,連帶造就「環境控制農業」產業興起,不僅吸引投資者目光,國際組織「環控農業食品安全聯盟」也在2021年4月推出全球第一個室內生菜識別標章!
2021/05/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234583604
從校園食物中毒事件頻傳、到飲食教育的缺乏,集營養師、家長、團膳業者等台灣數個民間團體,眼見校園午餐缺乏統一規範造成許多亂象,在2021年5月6日推出台灣首部民間版《學校供餐法》專法草案,盼能於2022年母親節前通過立法。
2021/04/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975579738
韓國食品藥物安全部為了嚴格把關進口肉品,於2021年3月推出食品溯源App,一掃就知食品進口日期、在國內外是否爆發過食安爭議,未來也預計研發出以聲音或AI辨識的App,以把關進口食品安全。
2021/04/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975577338
消基會發布2021年「自助餐廳防疫措施調查」,調查全台共125家自助餐廳,調查結果發現,經歷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多數調查項目相較2020年均有進步,唯有收銀員接觸食物一項退步較多、桌面清潔度些微不及2020年。
2021/04/08 https://www.foodnext.net/lab/goods/paper/3975311234
台北市中山國小附設幼稚園2020年3月24日發生至少有80名師生上吐下洩的食物中毒事件,其中更有3例檢出沙門氏菌感染,可以說是近三年台北市規模最大的校園食物中毒案件!事發3個月來,市政府、校方、廠商各方缺失不斷,在無辜病童與憤怒家長背後,反應出來的是幼兒園不被重視的食安黑洞!
2021/02/10 https://www.foodnext.net/tv/tvmovie/tvpublish/paper/5470559689
過年期間,圍爐吃年菜、大魚又大肉,但是總是忍不住準備太多,如果年菜吃不完,該怎麼保存比較好呢?趕快看看這些食物保存建議,避免食物中毒!
2021/01/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470555584
台中知名自助餐廳「漢來海港」於2021年1月27日無預警公告28日、29日暫停營業2天。後經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證實,該餐廳在1月24日至25日期間,陸續有消費者出現嘔吐、腹瀉及腹痛等症狀,累計共有49人不適,其中有12位就醫,因此已命業者暫停營業,並將於3日內複檢。
2021/01/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false/paper/5593550677
食物在接觸地表的瞬間,或者至少在1秒內,就受到污染了,這表示5秒原則是胡扯。把食物留在原地愈久,轉移的菌數會愈多。細菌可以在乾燥環境中存活,但無法存活太久。物體表面如果已經風乾好幾個小時(數天會更好),或許可在該表面上生存的細菌數量就會非常少。但如果物體表面覆著薄薄一層水,可能就會充滿菌類。
2021/01/16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111542913
引起食物中毒的雜菌可分為兩類:細菌和病毒。兩者通常被當成是相同的東西,但其實完全不同。食物不是生物,所以病毒沒辦法在食物中增殖,而細菌能夠在食物中增殖,這是非常大的差異。
2020/11/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111537611
「109年度消費者權益報導獎」於2020年11月27日舉行頒獎典禮,《食力》傳媒榮獲【雜誌媒體類-專題報導獎】特優、【平面媒體類-平日報導獎】優勝 、【平面媒體類-平日報導獎】佳作、【平面媒體類-專題報導獎】佳作,共4項大獎肯定。
2020/11/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593535178
北市衛生局2020年11月19日公布抽驗78件餐食食品來源檢驗結果,此次檢驗項目為衛生指標菌,結果皆符合食品衛生標準。此外抽驗2件麵製品及1件豆製品,檢驗項目為防腐劑及過氧化氫,結果均符合規定。
2020/10/0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098521721
掉到積水裡的落果雖然外表無恙,但是其實有很多不可見的裂縫,無法從外觀上判斷,可能遭到微生物污染與化學物質污染,讓食用者食物中毒。
2020/09/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357520690
文華高中與衛道中學共74名住宿生,於2020年9月24日、25日發生食品中毒不適症。28日除了文華高中新增4人出現病症外,豐原高商亦爆出52人疑似食品中毒。
2020/09/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616510067
2020年9月4日新北市府副秘書長朱惕之率領「新北市午餐品質聯合稽查小組」考察團膳業者作業環境,確保新北市衛生局「食安智慧監控中心」要求的供膳原則,包括起鍋溫度須達85度,確保食材澈底煮熟及9點仍可維持60度以上等都有確實達到並上傳回報雲端系統。
2020/09/04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5593508377
中秋烤肉,近一、二十年來已成為「全民運動」,歡度佳節同時也要懂得聰明飲食!跟著營養師從食材選擇、聰明烤法,再搭配健康飲品,心滿意足地明月相伴過中秋。
2020/09/03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409877012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以下簡稱農委會防檢局)自2007年開始抽驗國產豬肉的瘦肉精殘留狀況,竟然有8年都檢出瘦肉精,其中除了毒性較低的萊克多巴胺之外,甚至還包含毒性較高的沙丁胺醇,以及在國際上曾引發食物中毒的克崙特羅等其他種類的瘦肉精。不過,2016~2019年已連續4年100%合格,未發現有檢出的案例。
2020/09/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234570207
事實上,我國早於2005年就已經全面開放豬肉進口,目前爭議的重點並不是在「是否開放『低價美豬』進口」,而在於「是否要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
2020/08/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616505060
2020年8月28日總統蔡英文宣布,將擴大開放美國牛肉和豬肉進口,引發社會議論擔心「萊克多巴胺」和「狂牛症」等問題,但事實上此議題一直是政治和經濟議題,在食安部分不須太擔心。
2020/08/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852496748
宜蘭縣政府衛生局表示,礁溪老爺酒店疑似食品中毒案部分檢驗結果2020年8月12日出爐,已完成之環境檢體(刀具、砧板)、食品及飲用水檢體計9件檢驗結果為陰性,9件尚在檢驗中,但部分人體檢體驗出諾羅病毒為陽性。
2020/08/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852490948
礁溪老爺酒店疑似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截至8月5日中午為止,共有旅遊團等旅客約59人發生噁心、嘔吐及腹瀉等疑似食品中毒症狀,有35位民眾就醫。其中有32人為中租迪和公司員工。許多當天在餐廳用餐的客人表示,深夜陸續有人出現拉肚子、嘔吐、胃不舒服及發燒等食物中毒跡象。
2020/08/02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852470849
熱騰騰的米飯若是放著自然降溫,會使細菌快速增殖,尤其是喜愛孳生在米飯上的仙人掌桿菌,而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因此,做好即時的保存處理,將食物控制在安全溫度範圍內,才能更安心地享用美食。
2020/07/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234481808
越來越多台灣人把麵包當成主食,不管是早餐或是晚餐,麵包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於2020年5月成立稽查專案,查核在台北市設有3處以上門市的連鎖烘焙業者,共稽查29家,初查結果其中13家食品衛生缺失,經北市衛生局限期改善後,複查結果皆符合規定。
2020/07/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616475968
今年首例肉毒桿菌中毒病例,為北部4個月大的男嬰,食用自製蔬菜泥副食品後,出現呼吸急促及發燒症狀。自製副食品應注意維持製備環境整潔、以肥皂洗淨雙手,並注意生熟食避免交叉污染、根莖類產品應洗淨、削皮並澈底烹煮後再用,而且新鮮現做,儘早食用完畢。
2020/06/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616472768
台北市中山國小附設幼稚園在2020年3月24日起發生因食用校園餐食後集體身體不適,至少有80名師生(74位學生、6位老師)上吐下洩,其中3位學生檢出沙門氏菌感染,是台北市近3年最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在事件過後,才發現幼兒園對於食品中毒的通報流程有所疏漏,更沒有規範不能提供生冷食物,教育局如今已修訂「臺北市公私立幼兒園午餐作業參考手冊」並令各級學校及幼兒園據以遵行。
2020/06/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593472275
校園午餐,分為兩種型態,一是委由團膳業者供餐,二是在校園設置自立廚房,由校廚與團隊共同完成,就近提供午餐給該校孩童,甚至還能支援鄰近學校。近年來,新北市政府積極推動校園食安政策,結合自立廚房與團膳監廚,三管齊下,一起為新北孩童的校園午餐把關,並奠定穩固基礎。
2020/06/22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616468161
隔夜肉可以透過涼拌、高溫爆炒,甚至在剛煮好時迅速封裝隔絕空氣,以減少油騷味產生。
2020/06/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975469535
北市中山國小附設幼稚園在2020年3月24日起發生因食用校園餐食後集體身體不適,至少有80名師生(74位學生、6位老師)上吐下洩,其中3位學生檢出沙門氏菌感染,是台北市近3年最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家長控訴事發後近3個月期間,被台北市政府、中山國小、點心廠商互踢皮球,從中《食力》發現有4大缺失,建構出幼兒園不被重視的食安黑洞。
2020/06/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739469559
北市「中山附幼食物中毒事件」中,廠商「麥香雅」連續11年得標負責甜點與飲品的採購,然而在有限的預算下,明顯承擔過於複雜的採購任務,扛下無法承擔的責任,最終因為採買了無照市場攤商的壽司,引發至少80名師生食物中毒,從中也透露出整個台北市幼兒園供餐體制中可能潛藏相同的危機。
2020/06/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357469597
根據歐盟統計,動物製品中最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雞蛋與蛋製品」,其主要病因常源自沙門氏桿菌。而根據2019年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中毒案件病因物質分類統計」,在細菌性食品中毒事件中,沙門氏桿菌更是排名第三的病原菌,但實際通報率卻常低於1%。
2020/06/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852469642
2020年3月24日開始,台北市中山國小附設幼兒園學童接連爆發多起嚴重腹瀉、高燒的案例,家長控訴,校方、北市衛生局、北市教育局處置速度過慢,直到5月19日才確定為此次為食物中毒案件。《食力》認為,由於教育部目前並沒有幼兒園的學校午餐相關管制基準,且中山附幼也並未做好食物中毒案件處理SOP,未能替孩童飲食安全把關!
2020/06/16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098466028
美國普渡大學藉由「噬菌體(Phage)病毒」對細菌的專一特異性,設計出一款針對「O157:H7型大腸桿菌(E. Coli O157:H7)」的噬菌體,藉由植入NanoLuc螢光素酶基因片段,並藉由其反應生成物與螢光素Nano-Glo®的進一步反應生成螢光,藉以監測食品是否遭到「O157:H7型大腸桿菌」污染。
2020/06/12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234464109
飲食是人民健康的基礎,為了推廣食育,新北市政府近年來致力於飲食生活教育、健康飲食教育、膳食製作教育及食農教育四大面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吃得營養、吃得健康、甚至吃出文化,打造幸福的食育城市。
2020/05/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111457914
洪瑞珍第二代經營者、董事長洪峻聲,因為仿冒品牌「洪家手作洪瑞珍三明治 」在香港引發近百人食物中毒事件,首次大陣仗召開記者會澄清。從2015年有民眾將洪瑞珍三明治帶到香港引發搶購熱潮,卻因代購的保存不當、引發食安事件開始,洪峻聲就亟思品牌轉型的腳步應該加快,如今除了大動作提告仿冒品牌,還進軍韓國取得好成績,一天可賣出15萬個三明治。
2020/05/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616457364
知名三明治品牌「洪瑞珍」發源自彰化北斗,全台共27家門市都由洪氏家族經營,但卻有一名家族成員在未經授權同意下,打著洪家二代的名義、以「洪家手作三明治」為名在香港展店,近日在香港引發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洪瑞珍董事長洪峻聲鮮少面對媒體談家族的事,如今因為冒牌影響商譽,2020年5月25日在記者會後接受《食力》獨家專訪表示:「我很重視家族團結,但這件事情得在我這一代了結。」
2020/05/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234449505
新北市「食安智慧監控中心」於2020年5月7日正式啟動,為全台首創利用物聯網大數據與智慧監控機制,來管控校園午餐食品安全,未來還盼能加入農業檢驗報告,往更上游管控食材採購品質與安全。
2020/01/2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975407038
米飯具有豐富澱粉質,可提供穩定能量及血糖,相較於其他精緻麵食可能隱含油脂或過多的蛋白質,甚至食用糙米亦能補充維生素B群,而麩質過敏者亦可安心食用米飯。
2020/01/27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739408452
在過年期間,親友圍爐吃年菜是重要習俗之一,但是吃不完的年菜怎麼保存比較好呢?國人保存剩菜常會有錯誤觀念,按照以下4個食物保存建議,避免食物中毒!
2020/01/17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5739404557
「生機飲食」主要是選擇少過度加工、多攝取植物性食物的飲食型態,然而癌症病人因有免疫力差、肌少症的狀況,使得有些情況並不適合生機飲食的型態,最好還是需要與營養師諮詢後再選擇此種飲食方式。
2020/01/1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616404369
正確、有效的冰箱管理,是食品安全的第一步,不同食材都有其不同的存放時效及方式,就連放在哪一層都是一門學問!了解並正確遵守不同食材的貯藏方式存放食物,對擁有強健的身體也有大大的幫助。
2020/01/03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5593400771
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飛機餐就是一種難吃的食物!但其實錯不在廚師!讓飛機餐變得難吃的是你的味覺!為了挽救一到高空中就「走鐘」的味覺,空廚們需要耗費多少心力,才能讓我們在空中也能吃到滿意的餐點呢?
2019/12/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975397730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2019年執行機關學校合作社食品抽驗,總計抽驗76件熟食產品,一般食品衛生標準(大腸桿菌群、大腸桿菌)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
2019/12/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739393659
2019年12月12日晚間發生日籍學生觀光團出現疑似食品中毒症狀,截至13日下午4點共有73人腸胃不適,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已介入調查並請醫院協助採檢,後續將就供膳食品業者進行調查以釐清原因。
2019/12/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470391885
為了保障新北市學童團膳衛生,新北市府及校方人員嚴格監督所有廠商對於食材來源及出餐流程,都經過層層把關,就是要確保每一個新北市的學童,一週五天都能吃到衛生且安全的校園午餐。
2019/12/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357391697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2019年7月至11月,共28件疑似食品中毒通報案,較2018年同期24件,增加4件。其中一件檢體檢出仙人掌桿菌,且達食品中毒判定標準!
2019/11/20 https://www.foodnext.net/life/culture/paper/5111385519
生魚片為一種家喻戶曉的日本料理,刀法多種也考驗著廚師的功力,因為刀工能影響口感,這樣掌握刀工切刺身的技術又稱為「引刺身」。此外,為了吃到刺身的鮮美,山葵只能沾在魚料上不可拌入醬油中。
2019/11/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234383202
新市國中2019年10月23日通報群聚腹瀉,該局針對發病師生及所有廚工進行採檢,檢驗發病師生8人、廚工3人檢體中,分別有4人、1人檢出諾羅病毒陽性,食餘檢體「海帶花生湯」則檢出仙人掌桿菌超標,南市衛生局將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進行後續處辦。
2019/11/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975380933
2019年11月1日新北市市長侯友宜於議會中宣布:將於2020年寒假開學前成立全國首創之「食安智慧監控中心」,首先針對校園食品衛生安全把關,再擴大至全面食安監控。
2019/11/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111381214
新市國中2019年10月23日通報群聚腹瀉,南市衛生局針對發病師生及所有廚工進行採檢,檢驗發病師生8人、廚工3人檢體中,分別有4人、1人檢出諾羅病毒陽性,病原性細菌則未檢出,尚待食餘檢體檢驗結果出爐後,綜整研判原因及後續處辦。
2019/10/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852379948
花生為黃麴毒素的高風險食材,而貢糖即是以花生作為原料,金門縣衛生局抽驗19家貢糖業原料及成品共計53件,檢驗「總黃麴毒素」含量,其結果皆符合衛生規定,也呼籲食品業者製作食品應確保原物料符合衛生標準,維護民眾食用安全。
2019/10/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593378679
台南市政府衛生局(南市衛生局)2019年10月23日接獲新市國中通報校內師生發生疑似食品中毒症狀,衛生局隨即前往調查,截至23日中午共有236人出現腸胃不適症狀,171名學生請假休息。
2019/10/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593374879
新竹縣政府推動「浪漫台三線食品衛生安全標章」認証制度,針對該縣餐飲業者食品衛生做評核,此次獲得授證業者共計122家。
2019/10/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357374093
新北市長侯友宜2019年10月7日率領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衛生局及農業局,無預警稽查位於五股區的宏遠團膳工廠查核作業環境,現場發現有作業區食材籃置於地面及更衣室紫外線破損未修復等缺失,開出限期改善通知單。
2019/09/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357371293
屏東縣衛生局於2019年抽驗轄區內25家知名便利超商、大賣場、早餐店、速食店業者所販售的即食熟食產品共計30件,檢驗結果共有6家業者,7件產品不符規定,經複驗後餘1家「潮州鎮味亦美」仍與規定不符。
2019/09/18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739366658
翻開食藥署的「非登不可」食品業者登錄平台,登錄之食品業者已經突破47萬家,卻僅靠編制不到700人的食藥署管理!如此懸殊的比例,光要處理食品產業的業務,其壓力與工作量可想而知。食藥署早應開始著手建立「食品技師簽證制度」,以專業的食品技師協助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能量的放大,對各個產業類別食品業者之食品安全衛生進行確認與審查,通過後予以簽證,妥善維護國民健康。
2019/08/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739359556
大西洋飲料於2019年8月22日主動通報新北市衛生局,7月4日及7月18日製售寶特瓶裝的蘋果西打(2000mL)產品,被民眾客訴反映有懸浮物之情形,大西洋飲料也在8月19日主動停止問題產品生產線。目前也已開始將生產日為2019年7月1日至8月18日商品全數下架回收。
2019/08/0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351649
蘋果西打總經理孫幼英和黃姓廠長雖預見未確定並清除汙染源前,生產線某處可能還有汙染源,卻仍持續生產飲料,7月~9月總共生產了218萬餘瓶,且回收產品後,明知產品可能因為隱含汙染而持續衰敗變質,仍由黃姓廠長指示不知情的員工篩檢,將外觀清澈、無雜質的退貨品標示成「篩檢良品」,重新封膜後再度出貨,違反食安法遭起訴。
2019/07/3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111350613
臺北市衛生局統計2019年4月至6月共13件食品中毒通報案,較去年同期增加3件,民眾要注意夏天常吃的生菜沙拉、生魚片、飲冰品等,是屬於食品中毒的高風險食物。
2019/07/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593336776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針對市售三明治、滷味、飯糰、便當、輕食餐點等即食熟食食品進行抽驗,共計抽驗13件,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衛生局呼籲餐飲及食品販賣業者,應做好衛生自主管理,也提醒消費者應注意店家整潔度,購買食品注意色澤及氣味是否正常,購買後應立即食用完畢,避免常溫下細菌過度滋生。
2019/06/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975328931
根據《食力》「食在有活力!早餐吃什麼大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消費者購買早餐最重要決定因素前3名,分別是:好吃、方便、經濟實惠,而「環境整潔、食材有履歷標章」等安心衛生的要素,則比例相對較低。臺北市政府在食材登錄平台上提供許多相關資訊,包括揭露食材來源、包材耐熱程度、熱量與過敏原等資訊,民眾可多參考。
2019/06/16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975304232
微生物無處不在,當我們一口口吃下營養滿分食物的同時,其實微生物也在覬覦著你的食物!但透過瞭解這些微生物生長的關鍵因素並在日常食材的挑選、保存或操作時多加留意,其實人人都能成為「食安達人」,保衛你吃下肚的每一口飯!
2019/05/14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357319396
當在海洋裡這些讓人看的眼花撩亂的熱帶魚進入我們的食物鏈,是好看又好吃還是背後有你不知道的食安風險呢?
2019/05/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234319508
最近發生義美鮮奶因酸敗而被下架的事情,其實食品的殺菌成敗影響因素有很多,原料、殺菌強度、包裝、保存缺一不可。
2019/05/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470318089
台灣家樂福自主回收法國家福公司產製疑受大腸桿菌污染之「家福SAINT FELICIEN牛起司」,食藥署呼籲消費者停止食用相關問題產品,並向台灣家樂福洽詢辦理退貨事宜。
2019/04/2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111311110
在食安問題頻傳的時代中,應該要洞察媒體報導食安新聞背後的原因及事實的真相,勿輕信所謂的「食安專家」給的建議,更需要提高自身對食品的鑑別能力,尤其是「食源性疾病」的食安問題。
2019/04/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234310108
美國政府在2018年10月展開了「減少食物浪費制勝計劃(Winning on Reducing Food Waste Federal Interagency Strategy)」,而美國農業部(USDA)、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在2019年4月9日公佈了計畫的最新進度,側重於6個關鍵領域,包括加強機構間協調及與企業合作,減少整個供應鏈的糧食損失和浪費等。
2019/04/07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111304218
一般人經常會有加熱剩菜食用的習慣,但剩菜可能會孳生仙人掌桿菌,嚴重有致死風險,因此應注意剩菜的保存及加熱方式,避免食物中毒。
2019/03/3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852302149
儘管HACCP管制系統較常用於食品製造上來進行食安衛生管理,但目前我國法規並未強制規定餐飲業者要導入HACCP,但連鎖餐廳金色三麥竟然每間分店都通過了HACCP驗證,是全台第一也是唯一。
2019/03/2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234298203
非洲豬瘟來勢洶洶,你我日常生活常丟棄的廚餘也與他息息相關!全球剩食議題興起,法國、義大利等國甚至立法禁止浪費食物,近年台灣政府也積極宣導廚餘減量,但若要真正減少食物的浪費,還是需要從法律著手。
2019/03/20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616297960
英國首相Theresa May透露,她會把果醬瓶裡發霉的果醬刮掉,接著吃剩下的果醬,BBC節目實驗,除了果醬,「特定種類」的起司、麵包等食物都能吃,但也有專家表示黴菌的毒素可輕可重,短期可能沒事,但如果毒素長期累積在體內,有可能造成肝腎負擔,甚至致癌。
2019/03/06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5098291227
重組肉是將多塊肉重新拼湊成完整的肉排,或絞打製成絞肉,加工時已接觸外界細菌的區塊被混入肉排內部,可能導致細菌性食物中毒,只有加熱至全熟才能充分殺菌。
2019/03/03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5098290522
豬肉從運送至後續分切、展售到消費者購買回家,都是處於室溫狀態下,且在屠宰後的體溫約在37至38度,採開放式運送則豬屠體的生菌數會大幅度增長。
2019/02/25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975288432
台灣的肉品來源大多是溫體肉,其細菌數遠遠高於CAS的冷凍冷藏肉,建議民眾在購買回去時先以緩慢的乾淨水源清洗表面,將肉品分裝後再冷藏冷凍,這樣在解凍後就不需要再清洗了。
2019/02/22 https://www.foodnext.net/tv/tvlectures/tvsolution/paper/5616287068
「肉議題」正夯!動物福利、藥物殘留、食物中毒、環境保護、素食主義⋯⋯這些「肉議題」裡,你聽過多少個?
2019/02/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616282963
農曆春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盛事,少不了團圓聚餐的場合,食品藥物管理署提供預防食品中毒的五要原則,希望大家可以快樂過新年。
2019/01/3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852280244
從人員到環境、從烹調到運輸,團膳製備環環過程都藏著食安問題的風險,揪出問題並謹守把關,才能盛出營養又安全的校園午餐。
2019/01/2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852279742
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加工肉品列於第一級致癌物後,大眾嚴重擔憂亞硝酸鹽的致癌問題,但亞硝酸鹽卻是防止肉品產生肉毒桿菌毒素的重要成分,因此不需一味渲染亞硝酸鹽的恐怖,而是改變烹調方式來降低風險。
2019/01/21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5470275780
由於馬鈴薯芽眼判斷不易,發芽的芽眼,尤其是長綠芽的芽眼,茄鹼含量特別高,建議整顆馬鈴薯都不要食用。
2019/01/20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5098275823
工業化生產檸檬酸開始於1809年的義大利,當時主要是從柑橘類水果中提煉。1917年,美國食品化學家居禮(James Currie)發現利用黑麴菌發酵就可以非常有效率的生產檸檬酸,成本也更低廉。快速、大量又便宜的檸檬酸,徹底改變了食品添加工業。
2018/12/2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739266557
2019年即將到來,2019年1月1日起開始也有多項攸關民眾權益之食農重大政策或措施上路,張大眼睛看《食力》為您做的綜合整理吧!
2018/12/2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education/paper/5111263414
新北市政府正在推行的「新北惜食分享網」,希望能建立消費大眾愛惜食物的行動風潮。局長林奇宏指出「惜食不只是節省物力、環保、公益,更大的願景是,重新建購業者與民眾對食品、食材消費的信心」,因為打擊食物浪費不僅是愛惜資源、也與你我息息相關。
2018/12/16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knowledge/paper/5098258324
微生物包括三種類型:細菌、黴菌、酵母菌。產生上吐下瀉症狀的都是細菌引起;黴菌則是會造成短期或長期的毒性,但幾乎不會使人上吐下瀉;酵母菌則不會造成食物中毒。
2018/12/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false/paper/5739257750
吃進去的食物是否帶來健康,是由其中的化學組成所決定,而不是由什麼神奇來源的故事所決定。同樣地,也沒有仙女棒灑下奇幻金粉的魔力,使自家烹煮(或也可稱為「家庭加工」)的餐點比工廠生產的東西更健康。
2018/11/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593252174
近期美國及加拿大發生O157:H7型大腸桿菌食物中毒病例,與食用到受污染的蘿蔓生菜有關,由於台灣的蘿蔓生菜來源99%都來自於美國進口,因此食藥署對美國、加拿大蘿蔓生菜之輸入規定,必須檢附美國及加拿大食品安全主管機關證明文件,未檢附則暫停輸入查驗申請,也呼籲台灣民眾這段期間減少食用生菜。
2018/11/1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975249739
灃食教育基金會公布2018年10月最受網友熱議的十大食議題,10月份最受網民熱議的食議題為義進金雞蛋食安事件、其次是非洲豬瘟疫情。
2018/11/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616247860
快炒店「食」的學問多,先搞清楚何種最乾淨、新鮮,以免吃壞肚!
2018/10/23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5234142202
飲食時具有三大要素,分別為:1 、賦予身體體力的營養要素。2 、身體健康所需的衛生要素。3 、讓身體和大腦產生喜悅,所需的感覺要素(簡單說就是味覺)。
2018/10/1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616244965
灃食教育基金會2018年10月19日公布2018年9月份「全台灣網路熱門食議題大調查」中,8月第一名的非洲豬瘟事件仍佔據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則是亞培罐裝營養品異質事件。
2018/10/0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5470140583
對於需要補充營養,或是正處於發育期的人來說,一天吃超過一顆雞蛋也沒關係,因為身體機能正常的人,並不會因為吃了含有膽固醇的食物,就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018/09/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111139912
追電視劇配上冷滷味是工作後的一大享受,但關於滷味背後的衛生問題你應該要知道,免得將細菌吃下肚!
2018/09/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industry/paper/5593136879
網購平台便當業者及便當販賣機供應商,應依規定完成食品業者登錄。
2018/07/18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additives/preservative/paper/5357129591
紅麴之醫療保健功效在歐美醫學界為備受重視的課題,在台灣也有獲得健康食品認證之產品上市,台灣對紅麴製品中橘黴素含量已訂出最低含量標準,使民眾在使用紅麴保健與健康食品時能有所依循標準。
2018/06/21 https://www.foodnext.net/tv/tvlectures/tvtaste/paper/5739125353
蔡岳廷以數位科技為檢驗產業帶來創新變革,提供中小規模的食創家簡易的操作平台,他如何觀察台灣食創家?以及對產業環境有何見解呢?
2018/06/1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357122991
食品防禦(Food defense)和食品詐欺(Food Fraud)是在國際間非常重視的議題,但是對於台灣人來說,似乎仍有些陌生與模糊。究竟什麼是食品防禦,什麼是食品詐欺?又該如何防範這類的食安事件發生?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前副局長David Acheson以簡要清晰的方式,為我們說明食品防禦的重要性,以及食品詐欺該如何預防。
2018/06/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852123646
衛福部2018年6月11日公告「食品中微生物衛生標準」草案,除了檢驗大腸桿菌群之外,更將新增「腸桿菌科」作為衛生指標菌,同時在微生物的檢驗項目上也將提高採樣數,使結果更具統計代表性,以期準確掌握食品中的病原菌。
2018/06/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739123058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國民健康調查指出,購買外食難以攝取營養均衡的一餐,因此,為了讓在意健康的人能夠更方便地選擇營養均衡的食品,由日本營養改善協會、日本學校工商管理協會、日本高血壓協會、日本糖尿病協會、日本肥胖協會、日本肥胖協會、日本公共衛生協會、健康管理研究組等7個學術團體共同發起「健康飲食與食品環境檢查 Smart Meal(スマートミール) 」認證,以期能促進國人身體健康,此認證已於2018年4月開始實施。
2018/05/31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5616122965
購買冷凍食品時,最重要的是注意冷凍食品的保存溫度與方式,若溫度過高,會導致冷凍食品的品質變質,影響到冷凍食品的安全性,可藉由檢查外包裝是否有水珠、產品是否退冰軟化等來確認。
2018/05/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470121484
校園午餐發生食品中毒的高峰期,則分別在9月與11月,9月是剛開學、天氣仍炎熱時,氣溫有助於微生物更加快速的繁衍生長;11月則是秋冬季節變換之時,可能與天氣變化導致免疫力下降有關。
2018/05/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098121527
目前台灣的校園午餐普遍於國中小學施行,但因為國中生已有較高的自主能力、能決定自己想吃或不想吃什麼,因此本次封面故事的討論主軸鎖定在「國小的校園午餐」,從形塑校園午餐基本樣貌的「食材、基改、成本、安全、美味」5大爭議主軸來談,到底校園午餐出了什麼問題?
2018/05/2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852121541
從江戶時代起,日本九州即有生食雞肉的傳統,溫暖宜人的氣候加上火山所帶來的肥沃土壤,得天獨厚的條件讓當地飼養的雞品質優良,除了烹煮食用外,生食雞肉時舌尖裡豐厚的口感與均勻的脂肪,帶來有別於生魚片的美味感受,但當你沈浸在人間至高的享受時,可否想過其背後所帶來的食安隱憂?
2018/05/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357120096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邱家琪博士指出,飲用瓶裝水致病有3個要件:身體組織(如:口腔、消化道上的黏膜等)受傷,或者身體狀態不佳,免疫力下降,以及足夠的病原菌,當這3種因素組合起來,就可能致病。
2018/05/13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5111119718
吃肉乾、肉鬆等肉類加工品,美味難以抗拒,卻總是讓人有點不放心?肉乾裡的亞硝酸鹽健不健康?是不是用品質不好的肉?重組肉是壞東西嗎?各式各樣的大哉問讓人總是嚇得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長期下來沒傷身也傷了心。
2018/04/2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470118487
許多婆婆媽媽們常以為冰箱萬能,食物只要在冰箱裡,放上幾年都不用擔心變質腐敗,事實上,低溫雖然能夠延緩微生物生長,讓食物保鮮更久,但是,把食物丟進冰箱並非一勞永逸的保存方式,錯誤使用冰箱保存食物,更將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2018/04/18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additives/flavorings/paper/5975117837
肉乾的成分中除了豬肉或牛肉、糖外,最常見的食品添加物有亞硝酸鈉(保色劑)、己二烯酸鉀(防腐劑)、多磷酸鈉(品質改良劑),各有不同目的與使用上的限制,只要了解成分的用途,且不要大量食用,面對洋洋灑灑的成份表不用過於緊張。
2018/04/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5593117770
搭火車不能錯過的鐵路便當,是許多台灣人記憶中的滋味,鐵路便當每日供餐量大且販售地點廣泛,平均每日售出5000到20000盒,但製備到實際供餐時間長,若餐盒烹煮及貯存過程中稍有缺失,可能引發大規模食品中毒事件。
2018/04/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234115906
ISO22000是由國際標準組織制定,並包含四大主要元素:互相溝通、系統管理、前題方案PRPs(Pre-Requisite Programmes)及危害分析和關鍵點控制HACCP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2018/03/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616109266
當你眼前食物的顏色出現異常,甚至發出奇怪的臭味,你會吃下它嗎?應該是不會,因為你知道食物應該是壞掉了。但食物沒有出現異樣就代表它安全嗎?或許食物裡面你看不到的地方,藏有許多微生物及毒素等等,不慎食用可能還會引發不適等症狀。這時候除了依靠檢驗單位對產品進行檢驗,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2018/03/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975111132
最近李斯特菌在國際間引起食物中毒致死的案例頻傳。南非從2017年1月起,因感染李斯特菌致死的人數累計至今已達180人;無獨有偶的,澳洲至2018年3月7日止,也傳出有4人因李斯特菌感染而死亡。究竟造成感染的禍源是什麼?消費者該如何自保?
2018/03/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098110120
炎炎夏日最清涼解渴的刨冰與手搖飲,卻經常被檢出大腸桿菌或大腸桿菌群抽標,就連2017年初也發生過饗食天堂的壽司被檢出大腸桿菌不合格,引起軒然大波。而除了大腸桿菌與大腸桿菌群這些細菌之外,食品也經常傳出被真菌毒素污染的疑慮,這些肉眼看不到細菌與黴菌,會對健康產生什麼樣的危害呢?
2018/03/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470110182
打開新聞三不五時都在報導「腎臟科醫生說某某添加物吃多了會洗腎」、「毒物科醫生說某某添加物吃多了會致癌」,讓社會大眾對於食品添加物充斥著負面印象,但你知道嗎?如果沒有食品添加物,我們可能早就因為食物中毒死亡了。
2018/03/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975110332
2015年五十嵐與英國藍等知名手搖飲料店接連發生茶葉被驗出農藥殘留超標、同年台南與高雄也爆發開業20年的陽春麵廠商被驗出苯甲酸含量超標,以及2017年饗食天堂的壽司被檢出大腸桿菌超標,除了上述案例,三不五時打開新聞也都是「市售蔬果被驗出農藥殘留超標」、「進口食品發現有輻射殘留」,好像這些吃進肚的食物都是毒藥,讓許多人看得又氣憤又害怕,然而超標真的有那麼可怕嗎?殘留都是廠商的惡意添加嗎?
2018/01/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593102973
在家裡吃最安心?其實在自宅食物中毒的機率比想像中的高!2016年共有59件案例,計425名患者(佔整體8%)食品中毒的攝食場所是自宅。案件數最多的是餐廳(供膳之營業場所),有299案,1,638位患者(31.1%)。患者數最多的場所則是學校,共有64案,計2,499名患者(47.5%),由於學校發生食品中毒案件時,往往有多位學生受到影響,因此高居患者數排行榜之首位。
2017/12/3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5616100961
李斯特菌常存在於環境中的土壤、水、哺乳動物的糞便中,約5%的健康成人的糞便中亦可分離出李斯特菌。李斯特菌主要以食物作為傳染媒介,所引起的病症稱為李斯特菌症(Listeriosis)。雖然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不常見,但孕婦、老人、免疫力低下者得到李斯特菌症,可導致流產、敗血症或腦膜炎,且死亡率可高達30~35%。曾爆發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類型廣泛,包含生菜沙拉、牛乳、豬肉、哈密瓜、冰淇淋等多種食品。近年國內未有嚴重的食品中毒案例,然而在美國食物中毒死亡的原因中,李斯特菌排名第3。
2017/12/27 https://www.foodnext.net/tv/tvscience/tvmachining/paper/5234106309
為何幾乎沒有聽說在飛機上發生大型食物中毒的案例呢?空廚食安維護究竟是如何辦到的?這就帶您進入空廚廠房內瞧瞧!
2017/12/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852999449
2017年1月1日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在家中吃早餐時,誤食姑婆芋引發食物中毒,緊急送醫後雖已無大礙,但仍舊成為元旦當天的熱門話題,加上5月又發生有餐廳誤用姑婆芋導致顧客食物中毒事件,使得誤食事件的聲量,一舉躍上《食力》2017年最受Facebook網友熱議十大食安事件的第六名!
2017/12/2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593799675
食,是我們每天都會面臨的事情,食品安全自然也成為民眾最關心的議題,特別是近幾年爆發多起食安事件,例如2011年塑化劑、2013年毒澱粉、2014年餿水油、2015年手搖飲農藥超標事件,更是讓民眾對於食品安全的信心大打折扣。到底這麼多食安事件是如何發生的?政府應該如何防堵?而2017年民眾最關心的食安事件又是哪幾則?
2017/12/19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4234599306
王的早餐,其實也如同一般人,只是多了皇家認證的品牌,也喝紅茶、吃餅乾、和營養穀片,只是晚上是絕不吃澱粉類。比較出乎意料的是,女王堅持點心餅乾,要裝在特百惠保鮮盒裡才能保持新鮮,查爾斯王子也繼承這項保鮮盒習慣,同時也是避免浪費,吃剩的留待下次吃,或者化身為其他料理,像是剩下的烤羊排,下回就拿來做牧羊人派。
2017/11/2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4111196718
營養午餐在學童的校園回憶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根據衛福部統計,2016年國內食品中毒案件,全台有5,260人中毒,其中2,499名患者攝食場所為學校,比例高達四成七,也因此讓家長更重視校園食材安全與衛生管理。
2017/11/23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4357995794
液蛋對一般消費者來說,是有點陌生的名詞,但簡單講它就是去掉蛋殼的蛋,也就是俗稱的打蛋,目前市面上已有少數的超市和量販通路可以看到如同牛奶新鮮屋包裝的零售商品。但事實上,液蛋在食品業的使用相當廣泛,大多是以瓶裝或塑膠袋裝或桶裝等業務包裝型態,提供給烘焙食品業者,鮮食製造廠,學校或團膳食品業者製作如炒蛋、煎蛋、歐姆蛋、蛋糕、蛋捲、 糕點等產品,再供應至消費端。
2017/10/2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4739592956
鍾情於(吃)鳥類動物的英國,在這個夏天,芬普尼蛋事件才剛落幕,秋天又碰上雞肉衛生安全問題。在這「雞蛋不寧」的下半年,考驗脫歐程序中的英國食安權威。
2017/09/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739588254
許多人認為海鹽能讓菜餚的滋味更加豐富,因此近幾年使用海鹽的風氣盛行,海鹽在餐桌上逐漸變成不可或缺的角色。最新的研究指出,海鹽中帶有真菌孢子,您在使用海鹽調味的同時,很可能也讓您的菜餚引入了真菌孢子的污染。因此,使用海鹽作為調味時,建議在調味後立刻食用完畢,若調味後有長時間的放置,會導致孢子萌發、真菌滋長,使食物腐壞。
2017/09/05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4357987292
在購買食品的時候,常常會看到包裝上面會有「本公司榮獲ISO22000、HACCP驗證、Halal驗證」;食品公司的老闆在新聞裡說:「我們的今年目標是拿到FSSC22000的驗證」;巷口買雞排的時候,老闆娘說「我們雞肉是有SGS的啦!」到底 這些各式各樣的名詞,他的功能是什麼?
2017/08/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234585709
黃麴毒素(Aflatoxin)是真菌在生長時產生的代謝物,主要能生產黃麴毒素的菌為Aspergillus flavus及Aspergillus parasitcus等菌。花生、玉米、米、麥、豆類、堅果、中藥材等食物,都有可能受到能生產黃麴毒素的真菌的感染。黃麴毒素的毒性非常強,有很強的肝毒性、致癌性、免疫抑制力等,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歷史上也有許多因吃進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而急性死亡的案例。
2017/08/21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4975385535
Inscatech這類安派食品偵探蒐集情資的行業被認為錢景看好,據《彭博社》報導「分子標記」、「遺傳指紋」等基因技術,也成為了Inscatech正著手開發期望未來幫助天然作物認證、從假貨中分辨出真實產品的趨勢技術。
2017/08/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470385080
各家航空公司的飛機餐總是被鄉民們嫌棄很難吃,但對於飛機餐是如何製作與選擇食材,或是飛機餐的份量與口味依舊是網路上的熱門話題,到底飛機餐有哪些常見的迷思或者不為人知的冷知識呢?
2017/08/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616185161
暑假到了,您又要變身暑假飛人了嗎?是否已經選好了想吃的飛機餐點了呢?你期待飛機餐嗎?還是說你其實不期不待?似乎有許多人對飛機餐的既定印象是「不夠好吃」,這底下其實有非常多尚未被人所知的苦衷,是什麼苦衷?其實絕大多數都是因為「高空食安不能搞飛機」的關係啦!
2017/07/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111181511
菜熱熱的不能放冰箱,菜會壞掉!」 「隔夜菜不能吃,會有致癌物!」 「雞蛋不能放冰箱門,開開關關容易壞!」
2017/07/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593781573
今日值方丈和尚生日,特設素麵以供諸僧。我適見後園中有蕈二枚,紫色鮮豔,其大徑尺,因擷以調羹澆麵。但覺其香味鮮美異常,未及親嘗,忽然頭暈倒地,不省人事。今甫醒而始知諸僧食麵死矣,不知是何故也了。——《庸庵筆記》
2017/07/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098781428
用餐後若有剩菜待稍降溫後應儘速放入冰箱中低溫保存,且在冰箱內存放期限為3~4天,取出後須充分加熱到75度C以上才能再食用,以確保食用安全。
2017/06/2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4852979645
近50年來,由於國際情勢的動盪與轉變,恐怖攻擊事件頻傳,特別是2001年美國發生911事件後,世界各地的恐怖攻擊更加頻繁的被關注與報導,其實除了大家印象中的自殺炸彈客、大規模爆炸案之外,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物恐怖攻擊也逐漸受到許多國家的高度重視。2002年美國通過《公眾健康安全暨生物恐怖準備與回應法案(簡稱生物反恐法,Bioterrorism Act)》,就是為了讓食品與相關供應鏈免於受到恐怖攻擊的威脅,而隨著2017年3月開始的短短3個月全球又傳出多起恐怖攻擊事件,相關法案也再度受到國際關注。
2017/06/1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234578502
「天然ㄟ尚好」是許多人對於食的迷思,但卻忽略有許多天然毒素不小心吃下肚可能傷身或要命。2017年1月、6月便有兩起誤食有毒姑婆芋的「食安事件」,幸好並無造成致命的情況,但了解天然毒素存在哪些地方,進一步多留心注意
2017/06/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470377988
2017年6月有則新聞因起家長關注,台中市有一對2歲的雙胞胎因為在家吃壽喜燒時,食用了未煮熟的生蛋與肉,導致沙門氏菌感染,進而引發敗血症。到底該怎麼吃,才能避免小寶貝吃到沙門氏菌呢?先掌握基本原則,就是不要讓小孩甚至是年長者,生食雞蛋或肉類!
2017/05/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098774421
居家的飲食衛生和安全常需要多加維護,雖然許多人肯定拍胸脯保證平日有做好食材存放和環境清掃,但是魔鬼藏在細節裡,不小心忽略便可能導致居家食安出現警訊。美國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ersity)探討居家廚房的不當處理作法與食源性病菌滋生的關聯與影響,結果指出約一半的家庭廚房至少潛藏有1種食源性病菌,而12%的廚房更帶有多種病原菌。
2017/05/14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4357973695
什麼是你記憶中的「媽媽味」?那道令你思念不已的料理,連結了家的情感與記憶,停留在舌尖上,也刻劃在心裡面。 在生活步調忙碌而快速的今天,雙薪家庭多、小孩上安親班,全家要一起好好吃頓晚餐,並不容易。
2017/04/1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975370233
日常的食安危機時常出現在每日的三餐,甚至是餐間點心,有時難免聽聞食物中毒而上吐下瀉的案例,曾在2017年1月校園營養午餐出現過食物中毒事件,查證後發現原因是食物受到仙人掌桿菌所污染,這個被列為台灣食物中毒的前三大的原因,你也需要一起來了解為自己的飲食和健康把關。
2017/04/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470368886
每天在廚房烹調的你可能早就是烹煮老手,但是越是熟悉愈可能遺漏了有些處理食物的作法要留意!從購買食材後的處理、烹調時的控管以及食用後剩餘料理的保存等,這些雖然都有做,但是有些細節會不會不小心漏掉了呢?再跟著我們一起check一下!
2017/03/2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4616167662
近年外食與網路發展的影響,促成了共食網站等搭伙形式的產生,該作法讓缺乏時間下廚的家庭或個人能透過共食網站享用搭伙便當,而為加強控管飲食衛生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透過納管共食網站,輔導業者與搭伙買家應留意餐盒保溫、餐盒材質以及餐盒隔餐勿食用的三大原則。
2017/03/2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111166717
美國紐約市近幾個月來有一家大受矚目的甜點店Cookie Dough Confections,每日至少要排隊3個小時才能吃到,其所販售裝在杯中或甜筒上的球狀甜點,不是冰淇淋,而是生的餅乾麵糰!生餅乾麵糰是製作餅乾時,尚未經烘烤的生麵糰,看似平凡無奇卻能造成大排長龍的盛景,讓人想一探究竟,不過有些人或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生麵糰是可以食用的嗎?
2017/03/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4357965993
全國首創食安新政策,除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食品從業人員每年至少接受1次例行健康檢查之外,自本學期起臺北市餐盒業者承諾自主採檢廚工糞便檢體,加碼進行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及志賀氏桿菌等4種食品中毒菌檢驗,並勤洗手以維護食安,避免細菌性食品中毒再發生。
2017/02/27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additives/preservative/paper/4593763579
消費者的喜好往往影響食品添加物被使用的情況,例如脆口的蝦仁、粉絲不夠白、豆干不夠黃,消費者就不買單。食品添加物的使用也是成本,當消費者不再迷戀食品的外觀或口感時,相對也會影響食品業者的做法。
2017/02/2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616162767
2017年2月22日,台中市衛生局公布日前抽驗餐飲業的壽司,總計32件,其中初驗不符合衛生標準的有8件,爾後經複查仍有1件不合格,即為知名餐飲業者「響食天堂」販售的花壽司。此事件引起軒然大波,同時也引起許多民眾的疑問,為什麼要抽驗大腸桿菌呢?大腸桿菌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2017/02/10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packing/paper/4357960698
安全、營養的食品是一項人權,是一項重大的消費者議題,也是全球性的生存問題。
2017/02/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111160517
常溫保存的雞蛋,在1天時間裡變質的速度比在冰箱裡冷藏一週的變質速度要快很多。可惜的是,在超市裡,雞蛋常常沒被放進冷凍櫃;所以在選購雞蛋時,請盡量選擇距離保鮮期久一些的雞蛋。
2017/02/06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4593760274
日本靜岡縣環境研究所發現紅茶裡的一種酚類化合物-茶黃素,能抑制諾羅病毒感染動物細胞,也是科學史上第一次證實茶黃素具有抗病毒效果的研究。
2017/01/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4470357384
食品物流業者屬於食品業者的一環,需受到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與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的規範,對於儲存、運輸過程的溫度、環境衛生需進行嚴格控管,避免食品變質、滋生細菌。
2016/12/2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4234554803
在超市購買食品的時候,你是否曾經仔細看過食品上的標示?在標示上往往出現許多添加物成分,你看懂了嗎? 什麼是苯甲酸(鈉)? 它是存在於植物中的酸性物質;什麼是胺基乙酸與胺基丙酸? 他們自然存在於茶葉及茶水中;鹿角菜膠又是什麼東西?它是由天然紅藻中分離出來的膠性物質,這些食品添加物,你也許知道,或許完全看不懂成分,但是在現代的食品加工中,他們扮演著有用且有效的角色。
2016/11/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616150760
從早期雞肉含生長激素的謠言、不時有驗出雞肉抗生素超標的新聞,到近年來人人聞之色變的禽流感,還有「雞肉的X個部位不能吃」、「千萬別水洗生雞肉」等網路文章,在在讓民眾對食用雞肉存有疑慮;究竟如何安心吃雞肉?《食力》在此一次說清楚!
2016/11/29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4234550708
在人類的文明史上,懂得烹煮食物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段歷史可以追溯到4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食物加熱後食用可以大幅提高安全性,也會更好吃。
2016/11/03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additives/preservative/paper/4098747525
一提起「食品添加物」,消費大眾幾乎聞聲色變,食品添加物果真一無是處,危害這麼大?
2016/10/1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false/paper/4616145763
大家一定聽過「食物掉地上5秒鐘以內還不會被細菌污染」的說法,或許有些人相信、有些人不相信,但就科學上來說,這個說法到底是真是假呢?
2016/09/14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additives/preservative/paper/4852941949
了解素食加工品常見違法問題,避開高風險食品類別,為自己飲食安全把關。
2016/09/0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4852941244
若要生食蔬菜應該徹底清洗,尤其是芽菜與葉菜類因表面積大,且質地脆弱不細清洗,要採浸泡數十分鐘再以流水沖洗數次,並起冷開水沖洗後再生食享用。
2016/09/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616140563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指出,全世界每年生產的食物有三分之一、約13億噸會被浪費掉。而據日本環境省2013年估計,日本國內每年的食品廢棄物共有1676萬噸,其中632萬噸(37.7%)屬於尚可食用卻被丟棄的「剩食」。
2016/08/3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4593740175
手搖茶飲配料有許多可留意的要點,包含注意食材的處理與清潔以避免細菌超標、配料的保存溫度、是否有違法添加物、選購前可觀看店家的檢驗報告證明,不論是消費者或製作店家都應留心。
2016/08/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4470338485
夏季為飲冰品的食用熱門期,卻也是微生物含藏及繁殖相對活躍的季節,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為把關民眾夏季食用飲冰品的食用安全性,指示各地衛生局共啟動2016年冰品(冰塊)飲品抽驗專案,並於2016年8月17日公告抽驗結果,截至7月下旬,全國完成836件產品檢驗,而檢測結果836件產品符合規定,合格率為99.4%,而不合格者則為2件食用冰塊及3件茶飲,不合格原因為產品的生菌數及大腸桿菌超標。
2016/08/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739537459
引起人類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這些不起眼、微不足道的細小「微生物」,要借助顯微鏡才可觀察到它的原貌。若以食物汙染而言,這些微生物可能在水源、空氣、土壤、牧場或在加工過程中造成汙染。食用遭受病原微生物汙染的食物後,常見的食品中毒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虛弱等,有時候伴隨血便或膿便,但不一定所有的症狀會同時發生。一般食品中毒的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有些會持續1周到10天。
2016/07/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4975333635
購買飲冰品時可多觀察現場製作及販售場所的環境是否衛生,盛裝容器是否清潔,作業人員衛生習慣是否良好等,以降低食品中毒發生。
2016/07/01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4852933447
到英國的旅客、學生或打工度假者,雖然對英國冷冷的三明治和價格敬謝不敏,卻能享受世界美食聚集的好處,而英國餐飲業相當注重食品衛生與安全,即使只是賣咖啡、雜貨店或簡單的小吃類,全都得照著當地規定,層層關卡的監督一點也不能馬虎。
2016/06/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739531954
美國於2016年5月份在芝加哥舉行第18屆食品安全高峰會,以近年食源性疾病的控管規劃進行討論,為維護及發展美國食品安全,當地官方政府及學界持續針對食品的科學、技術等各方面執行研究及監管。
2016/06/02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852928440
位於亞熱帶地區的台灣,每年夏季除了防範登革熱、腸病毒等疾病之外,還需要注意食源性疾病,例如曾在2014年引起某校園食用營養午餐後集體腹瀉、嘔吐的仙人掌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
2016/05/23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4975327133
美國境內過去曾經爆發多起重大食品召回案件,讓消費者致病甚至致死,包括1997年哈森牛肉(Hudson Beef)回收2500萬磅的牛絞肉,因為受大腸桿菌污染的絞肉讓16人致病。2008年感染沙門氏菌的花生讓超過600人致病,讓花生食品業至今仍感其震撼。1998年美國莎莉集團(Sara Lee)因超過100人中毒及21人死於李斯特菌感染,而召回3500萬磅加工肉品及熱狗,損失超過1億美元。因食安事件造成的公共健康危害,及對企業形象、財務的重大打擊,不可小觑。
2016/05/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852926840
美國墨西哥速食連鎖餐廳Chipotle,從2015年開始連續在數州爆發食材遭病菌污染的意外,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及諾羅病毒,導致顧客食物中毒。
2016/05/16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4357926490
西方飲食文化中,習慣蔬菜洗淨調味後直接吃,而東方人則習慣將蔬菜煮熟,在營養素保存的觀點上來說,蔬菜當中的礦物質及水溶性維生素,確實較易於烹調過程中由水中流失,或水溶性維生素在烹調溫度中被破壞。 然而,有些蔬菜中的營養素,不僅不會被烹調溫度破壞,反倒在烹調過後,更能幫助身體吸收利用。
2016/05/07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4852925745
從莎莉菲隆(Sally Fallon)的書《營養學傳統》(Nourishing Traditions,暫譯)中,認識到浸泡堅果、種籽和穀物的健康飲食方法有多神奇。在菲隆說服我之前,我都直接把這些食物吞下去,不久就鬧肚子痛並感覺疲倦和飽脹。
2016/05/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470325583
網路流傳「雞蛋殼上長斑的雞蛋最好不要吃,因為這種長斑點的雞蛋,很可能是因為感染了細菌」,農委會表示此訊息並不正確。
2016/05/03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4852925545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全球各地約有220萬成人人死於水源不潔或食物中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尤其是在經濟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
2016/04/1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ow/paper/4470324088
行政院食安辦、資策會舉辦食安雲專家會議,廣邀專家學者與會。預計2018年達到跨部會食安預判、預警系統,專家也建議加入公民參與機制,提供隨手可得的食安資訊,讓民眾更有感。
2016/04/1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111123319
之前介紹了食品包裝標示有效日期的重要性,同時也剖析了該期限與安全未必有一定的關聯性。以市售的包裝食鹽為例,有效日期一般三到五年,站在法規的立場,這些產品一旦過期,丟棄也實在是無可厚非。
2016/04/05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4234522602
產品能保存多久其實沒有定律。有效日期較為嚴謹的推定方式,是可透過長期的保存試驗,考量分析微生物、營養成分、風味、色澤或質地等變化,綜合判斷儲存期間的相關變化,來決定產品合適的保存期。
2016/04/0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739521157
最近最火紅的烹調方式非低溫烹調莫屬──有別於大火直上的直接熱力,低溫烹調創造可以控制溫度的水浴槽環境,讓食材在其中以低於沸點的方式加熱到「熟」。因為沒有過度的烹煮,所以能夠維持食物的軟嫩多汁口感。
2016/03/14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4234520307
由黴菌引起的毒素在我們的食物中生長,原因在於我們種植以及儲存食物的方式——溫暖與潮濕是黴菌最愛的環境,堅果與穀物則是它們偏好的對象。
2016/03/09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470319681
關注美國食品安全網站不難發現,在當地幾乎每天都有食物被下架召回,其中以直接生食的蔬菜類居多,主要是因為這些生鮮蔬果受到細菌或病毒污染,已經或可能導致食物中毒。
2016/03/07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616119467
食品藥物管理署近日接獲幾起食品中毒案件,經調查發現,皆為攝食未徹底加熱之貝類水產品之食源性疾病導致。台灣四面環海,水產豐富,生蚵、生蠔是非常常見的養殖貝類。
2016/03/0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solarterms/paper/4852919243
鰹魚的肉富含肌紅素,呈現較深的紅色,口味比一般的白肉魚來的重。亞洲地區發展出加工鰹魚做成柴魚的方法──將鰹魚腹部的肌肉切下來煮熟風乾到水份降至15%以下,靜置放到發霉熟成,形成質地的木質化。使用時用刨刀刨成柴魚片就是一般常見的柴魚。
2016/03/04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4357919198
2016年2月美國發生8人因喝下生乳引發食源性疾病,其中甚至有2人是嚴重的溶血性尿毒症,回顧美國不時有生乳召回、孩童引用生乳治病等事件發生,這些未經加工處理看似新鮮美味的生乳,其實蘊含了喝下許多細菌的風險。
2016/02/18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975317736
與食源性疾病相關的細菌一般會在高於4.4°C開始增生,為了減少這些細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供了食品安全的標準規範:食物不應在4.4°C~60℃的溫度區間擺放超過2小時。
2016/02/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4470316386
在我們在乎購買到的食品安不安全、廠商黑不黑心之虞,買回家的食物應該有的處理原則卻往往被忽視,清潔、分離、烹煮與冷藏是安全食品處理的四個基本原則,可確保你與家人遠離食源性疾病,也就是避免食物中毒。
2016/01/25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4470314481
飯糰夾蛋、苦瓜炒鹹蛋、阿婆鐵蛋、法式吐司、蛋花湯、茶碗蒸、蚵仔煎、義式烘蛋……,不論傳統或現代、西式或中式、高級料理或平價小吃,雞蛋似乎都能「摻一腳」。一天三餐,想要吃蛋根本不怕沒機會。
2016/01/18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additives/preservative/paper/4739513550
在2015年12月出版的《104年食品標示法規手冊》中,食藥署開宗明義地指出「食品標示是食品生產者與消費者溝通的一種管道,生產者將食品品質及內容物經由正確的標示方式顯示在包裝外觀上,不僅代 表對其產品的負責態度,也是食品本質的呈現方式。」希望食品業者要遵守食品標示法規,詳述內容成分。
2016/01/08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4739512455
【台灣食安政策客廳會實錄】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食品添加物小組召集人許庭禎認為,現行的食品安全法規以「五非不可」的雲端平台作為管理方式,包括非登不可、非報不可、非驗不可、非追不可、非稽不可,要求資訊完全透明化,全力管理合法的食品業者,但是否能管理目前存在的非法業者?
2016/01/05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machining/paper/4111112017
重組肉具有可以提高次等肉製品的原有利用價值、價格比傳統整塊肉製品價格便宜等優點。但重組肉多重加工製程中,有更多接觸細菌的面積,最好全熟食用。
2015/12/30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4111111417
2015年度十大食安謠言,請大家「查證後分享」,讓謠言止於智者,人人都能是識食物者為俊傑。
2015/12/17 https://www.foodnext.net/life/health2/paper/3739519753
微生物幫助我們消化、分解垃圾、烘焙麵包,甚至合成我們使用的藥物。它們也能使我們生病,而且是很嚴重的病。
2015/12/11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3098769327
台灣食安問題是整個官僚、整個管理失能,特別在面對食安衝擊時候,沒有能力思考去怎麼改變、變革、調整、改進,食安法修了那麼多次是沒有用的。
2015/12/05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3098768327
路邊的果汁看來是路邊攤相對天然的選擇,但每年各地衛生局的抽檢結果可以發現,路邊的現榨果汁非常容易生菌超標。
2015/12/04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3593718177
不論春夏秋冬,一年52周,我幾乎有50週,每週都要吃一次火鍋,因為家人很愛吃火鍋,我在選擇火鍋料時,會非常注意火鍋料食材的安全。
2015/11/11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3098765022
食藥署公布104年度市售花生製品黃麴毒素檢驗結果,共抽驗218件產品,有七件花生製品的黃麴毒素超標,其中無品牌散裝供應連鎖火鍋店的花生粉總黃麴毒素超出標準三倍多,因此當天氣轉涼,進入吃火鍋旺季時,增添火鍋沾醬風味的花生粉被驗出有毒,不免讓人猶豫花生粉到底是吃還是不吃?
2015/10/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3098764222
繼連鎖飯店的附屬餐廳公開道歉後,說得誇張一點,幾乎全日本主要的飯店與餐廳都在連續舉辦記者會道歉。 「批評連連」可用來形容現今日本的狀況。才剛打完落水狗,又有菜單標示錯誤的餐館或飯店受到檢舉。
2015/09/30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additives/flavorings/paper/3234562303
相信今天各位的「食力」一定都進步了,因為爆料式的媒體報導供應學校營養午餐和便當店的米食大廠在烹煮白飯的過程中添加化學藥劑,新聞不斷重複放送「反丁烯二酸」「VN-151」和「VN-103」還有過氣的食安化學明星「順丁烯二酸」這些專有名詞。
2015/09/30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safe/paper/3098762327
米食大廠用添加物煮飯的烏龍爆料事件引起大眾恐慌,臉書上出現了很久不煮飯的人都開始嚷嚷「明天要自己煮飯帶便當 .....不讓小孩吃學校營養午餐了……」願意自己煮飯是好事。食力團隊提醒大家:自家煮飯不會加抑菌劑,當生米變熟飯後,請務必要做好保鮮保存,因為富含醣類、蛋白質的米飯一直是微生物繁殖的天堂。
2015/09/20 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3357911296
通常我在面對病患時並不強調飲食禁忌,反而希望能夠傳達「食物會告訴你能不能吃」 的觀念,讓病患自己了解與判斷什麼東西可以 吃、什麼東西不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