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第8屆亞太農業技術展暨會議2024年6月19日至21日在台南舉行,展示了眾多突破性的農業創新。從垂直養雞層架、水果廢棄物再利用、養殖漁業的整池原料、到環控畜舍與高床,各項成果都反映了農業技術在提升動物福利、推動循環經濟和環保方面的潛力。這些技術不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為產業帶來了節能省工的解決方案,也在永續發展上邁進了一大步。

採訪・撰文=郝致琪

第8屆亞太農業技術展暨會議於2024年6月19日至21日舉行,為拉近與台灣農漁牧業的重心地帶,今年展會移師至台南舉辦,為農漁牧業者提供更便捷的參觀服務。在智慧省工和環保永續等展覽主軸之下,今年農業技術的創新成果有哪些?

動物福利:讓雞住進「豪宅大廈」!亞洲第一套垂直養雞層架

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寸土寸金的生活空間不僅是人類生活的寫照,對於牲畜來說活動空間也是一位難求。以養雞產業為例,傳統籠飼養殖中一籠就擠了8、9隻雞,動物的生活品質乏善可陳。而今業者和消費者皆越來越重視動物福利,因此對於台灣來說,如何兼顧動物福利和土地利用效率顯得尤其重要。

丹麥品牌LANDMECO推出的垂直養雞層架跳脫了平面空間的框架,增加雞隻在垂直面上可以跳上跳下的可能,並讓雞在水平面上的活動空間更為寬裕。在這套設備中,首先會於中雞階段(76週齡以下)訓練雞的跳躍能力,待準備產蛋後再移駕至垂直層架生活,並以燈光等環控方式管理雞隻的進食與作息。

垂直養雞層架在同樣的坪數內為雞創造更多活動空間,不僅提升動物的生活品質、也讓單位面積土地的利用更有效率。(郝致琪攝)

一般認知中可能會認為,顧及動物福利意味著須和產量與獲利作出妥協。然而,代理商宇昇環控有限公司經理邱振添表示,垂直養雞層架由於空間利用效率的提升,可以飼養的雞隻數量較同面積的養雞場多了2倍,可謂動物福利和經濟效益的雙贏。邱振添說道:「LANDMECO的自我定位不只是設備商,更站在農民角度做設計思考。」動物福利並不是零和遊戲,因此「在追求對雞更友善的養殖方式的同時,對人的友善也一樣重要。」從前籠飼的養殖法是方便了人、卻犧牲了動物的權益;而今天當產業在致力提升動物福利時,也不應走向另一種極端,讓人力的投入不敷成本。

於是,除了為雞爭取更多生活空間,這套設備還以更便利的清潔方式、輔助燈控、趕雞設備等自動化管理系統來節省人力維護成本,透過設備的升級實現更輕鬆的管理和更優質的雞蛋。該設備在亞洲的落地狀況除泰國外,目前台灣嘉義縣布袋鎮已有一戶雞農至丹麥完成實習並成功引進該設備,這將作為台灣動物福利設備與飼養方法擴散良好的起頭。

循環經濟:農廢再利用 吃完水果果肉、果皮還能拿來穿!

香蕉和鳳梨在台灣種植面積龐大,是國人消費量名列前茅的水果選擇,相應而生的廢棄果皮量也非常可觀。綠冠農業有限公司攜手普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設計研究院,將這兩種水果的纖維製成紡織紗線,再進一步製成帽、鞋、襪品等紡織品。除纖維之外,葉肉的渣料部分還可製成皮革或包材。待該技術成熟至可穩定生產後,預計2025年會完成商品化,屆時不僅能實現農廢與全果利用、也能為耗材提供新的環保替代方案。

普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業務林慶麟表示,香蕉和鳳梨質地較軟和長纖維的特性,能夠取代蕁麻、瓊麻等傳統織料,並以不同混編比例達成不同布料的柔軟度及厚度。而香蕉和鳳梨在東南亞地區也是消耗量大的水果,因此該技術應用在東南亞市場也極具發展性。

透過農業技術創新,香蕉和鳳梨的水果纖維可被製成紡織品、皮革和包材,為農作物副產品尋得再利用價值。(郝致琪攝)

環境友善:免換池水與高節能的養殖漁業「保養品」

台灣的養殖業相當發達,高品質的漁產也讓台灣聞名國際;然而在養殖優質漁產品的同時,卻未同步解決養殖漁業對環境帶來的破壞。對此,在教育部創新創業競賽中奪獎亮相的台灣藻安有限公司,以天然的菌組和奈米複方作為養殖池中養藻水的原料。這項創新產品所使用的奈米黏土中含有源自火山口的礦物質,吸附性強,因此能夠完整包覆隔絕養殖漁業中常見的細菌和病毒。另外,透過在空池時先放入菌組的方式,養出綠藻後便能免換池水,讓水永續循環利用。

「台灣藻安」推出奈米黏土和可供藻類生長的菌組,可幫助養殖漁業阻隔病害、並營造永續循環的生態環境。(郝致琪攝)

台灣藻安有限公司負責人鄧之琳說明,免換水的特性不僅能夠減緩養殖業集中的沿海地帶因為超抽地下水而地層下陷的問題,也能達到節能效果,以藻類護池,讓馬達不必一直耗能運轉。此外,有了藻類作為打底基礎後,養殖池岸邊的藻類也能一併生存下來,作為魚的天然飼料,不但能為養殖戶省下飼料成本,也能打造更環保永續的養殖生態環境。因此鄧之琳笑稱,這是為養殖場精心設計的「保養品」,不但為業者節省維護成本、也能降低對環境的傷害;而為魚群提供好的水質和生長環境後,消費者也能吃得更安心。

在對農民的推廣上,鄧之琳表示很多養殖業者難以接受抽乾池水再重新養藻水的空窗期,因此如何說服業者拋棄慣行農法、轉而投向更永續的選擇是一大挑戰。在多數業者仍顧慮短期轉換成本大於長期獲益的情況下,需要花更多力氣讓業者理解從根本打造優質養殖環境的重要性。

省工節水:密閉環控、節水高床的畜舍 資源利用效率化也讓人畜共好

在畜牧業中,畜舍的異味問題一直是有待解決的外部成本之一。傳統的開放式畜舍不但會造成異味污染,也會讓牲畜暴露於空氣中的傳染疫病風險;此外,鐵皮屋頂的材質也讓動物在高溫炎熱的天氣下生活環境更加惡化。為改善畜舍的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所設計的密閉環控畜舍不僅能避免異味擴散、提高異味分子捕捉效率;還能阻絕外來的禽鳥與鼠患;更透過排風扇、循環風扇與水簾片系統,讓風吹經水幕後能攜帶水氣,並為畜舍達到降溫效果。該設施經實測最大可讓室內外溫差達攝氏6.8度,在夏季時能提供動物舒適涼爽的生活環境、冬季時也有更良好的保溫作用。

比起傳統開放式畜舍,密閉環控畜舍能達到降溫、阻隔外來鳥換鼠疫和避免異味擴散的效果。(郝致琪攝)

除了密閉環控之外,工業技術研究院還設計了肉豬舍的節水高床。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吳億貞說明,高床節水的方式為透過漏糞孔的設計讓豬隻和排泄物分離,進而降低須清洗的頻率,豬隻更乾淨後健康度也能隨之提升。節水高床除了能省水之外,還能省工、也更省時:經實測證明,全面改建高床的豬舍節水量可達50%以上、省工66%,每100平方公尺畜舍每週沖洗時間由32分鐘降至11分鐘。在缺工大環境下,節水高床對於仰賴人工的豬隻清洗工作實為受惠不少。

節水高床透過漏糞孔的設計減少豬隻清洗的頻率,不僅能節水,還能省工、並改善豬隻的生活環境和健康度。(郝致琪攝)

在氣候變遷、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缺工等多重挑戰之下,農業正面臨著不同的困境與轉機。對此,政府也持續擬定計畫與補助,並藉由產官學的多方合作來推動農業技術的革新。屏東科技大學生物機電工程系副教授陳韋誠表示:「要判定一個國家是否先進,一看交通與便利性、二則是看農業。政府在農業的資源投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這個國家越進步。」可知農業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持續創新的農業技術將成為國家繁榮與穩定的重要支柱,並為未來的永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蚵殻粉抗菌再利用 製成跑鞋、讓馬拉松選手穿著跑5000公里!
解決農作廢棄物堆置難題!高雄市與台積電推廣益菌肥 化農廢為綠肥、增加土壤力
尊重蛋雞生命!晶華酒店集團宣告2026年前台北各館餐廳全面採用非籠飼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