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限塑禁令再多一條!行政院環保署2023年2月3日公告將修正《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公告事項第二項草案,8月1日開始實施,業者不得再提供生物可分解免洗餐具。
整理=編輯部
限塑禁令再多一條!未來塑膠免洗餐具不論是否生物可分解,一律禁止業者提供。行政院環保署考量台灣回收環境條件,以及減少更多免洗餐具使用量,2023年2月3日預告將修正《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公告事項第二項草案,預計在2023年8月1日正式上路,違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
8月1日起PLA餐具也要禁,違者依《廢清法》開罰
早在2002年7月開始,環保署就規定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有店面餐飲業等8大類管制對象,不得提供塑膠類免洗餐具,並於2006年及2019年2次修正,擴大管制政府部門、學校餐廳、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內用飲食不得提供使用各類材質免洗餐具。
現在環保署為避免生物可分解塑膠(PLA)影響我國既有回收體系,並進一步減少免洗餐具用量,進一步對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免洗餐具進行限制,預計於8月1日起實施。
新法規定,業者未來將不得提供任何塑膠免洗餐具,違反規定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第51條第3項處以最低新台幣1200元罰鍰,且可連續開罰至改善為止。
環保署:PLA不適合國內回收條件 故全面禁用
根據歐盟於2022年11月30日提出之生質基、可生物降解和可堆肥塑膠的政策框架指出,生物可分解塑膠建議用在減量、再利用及回收手段均不可行的特定用途。
而我國實施限塑政策後,業者近年多以生物可分解塑膠作為限塑後之替代材質,但該材質須在特定條件環境才能快速分解,加上國內目前缺乏合適的再利用方式與堆肥設施,經環保署考量,除了避免影響既有回收體系、衍生相關環境問題,並為進一步減少免洗餐具用量,本次預告調整非塑膠類免洗餐具定義,將生物可分解塑膠免洗餐具納入不得提供之範圍。
生物可分解塑膠(PLA)因為國內無沒有合適的再利用方式及堆肥設施做處理,因此自2023年8月1日起禁用。(圖片來源:行政院環保署官網)
什麼是生物可分解塑膠(PLA)?
PLA是一種不使用石油,改用植物澱粉或糖發酵產生的乳酸聚合而成的塑膠,屬於生質塑膠,可被生物利用分解,市面上許多飲料杯、蛋盒、餐具、容器等,都會使用PLA材質,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為了環保,生質塑膠PLA為塑膠吸管的完美替代方案?
▶塑膠廢棄物持續分解,微粒充斥海洋!科學家發現「貽貝」或許是過濾解方
▶農業廢棄物大變身!他讓果渣化身3億支環保吸管、外銷30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