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現行學校午餐相關規範散落在多個不同法源中,中央僅有《學校衛生法》中有幾點條例,其餘由各地政府、學校個別執行與管理,一國多制的情形被喻為「多頭馬車」。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2022年4月13日召開「學校飲食健康促進法草案」公聽會表示,2019年~2022年朝野立委已擬出8種版本的草案,但專法遲遲未有進程,事關全台153萬國中、小學童的午餐品質,學校午餐的專法設立刻不容緩。
撰文=編輯部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2022年4月13日召開「學校飲食健康促進法草案」公聽會,邀請中央與地方行政機關、專家學者、民間團體出席參與,希望可以廣納多方意見。各界代表對於專法的設立必要性與急迫性皆表認同,但學校午餐的權責歸屬、供餐方式、價格制定、營養師與廚工的人力安排等,都還有待完整討論,才能讓專法訂定後,得以被地方政府確實執行。
中央管理還是地方自治,缺乏專法下22縣市政府各行其是
現行學校午餐相關規範散落在多個不同法源中,中央僅有《學校衛生法》中有部分條例,其餘由各縣市政府各自執行、更多的是由學校自行管理,一國多制的情形被喻為「多頭馬車」。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指出,在2019~2022年,已至少有7位立委提出8種版本的草案,但迄今仍未有專法或相關法案的成立。中央沒有明確訂出權責歸屬,22縣市政府各行其是,「學童校園午餐的營養、食安誰顧?」
從校內廚房到外包團膳廠商,3種供餐方式誰有「法」管?
中華民國餐盒食品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明信分享,從供餐方式來看,全台分為三種:公辦公營、公辦民營、民辦民營,其中約有36%為民辦民營的團膳業者供餐,但與公辦公營的學校午餐收費價差竟然只有5元!不像公辦公營有國教署明定食材成本要佔72~75%,民辦民營要有利潤、又有各種人力設備雜支,外包團膳的食材成本佔比實在不得而知,而這些都會反映在學童的校園午餐食材上,這樣價格的午餐,家長真的放心學童天天吃嗎?
但以目前專法草案來看,主要針對公辦公營在擬定,陳明信提出可將這36%的團膳業者一併納入專法,他分享日本政府派遣專業團隊進入民間團膳公司,讓這個產業可以更盛產、不被排除在外。
全台午餐價格百百種,光靠補助就可撐過物價上漲嗎?
目前中央推動校園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每人每餐補助6元。教育部政務次長蔡清華表示目前教育部鼓勵多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從2018年推行至2022年2月為止,全國採用3章1Q食材的平均覆蓋率已從53.34%增為93.27%;並於2021年9月1日啟用「教育部校園食材登錄平台2.0」,落實學校午餐來源資訊透明。
對此,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金惠民提出疑問,想要多樣化菜色供餐,又堅持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真的對學童午餐有幫助嗎?農委會農糧署副組長白秋菊對此回應,在2016年以前,針對校園午餐使用的生鮮蔬果進行抽樣,件數超過3000件,農藥殘留合格率為91.4%,而在2021年底,合格率已超過97%,認為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對學童午餐的食安有一定的保障。另外,陳明信對政府物價上漲、補貼卻不漲的部分提出質疑,白秋菊表示在2022年3月24日已開會針對未來補助經費是否依物價作滾動式調整,目前細部內容尚在研擬中。
陳明信也提到,在與《食力》合作調查後,發現全台各地學校午餐收費從免費到60幾元不等,許多專家學者與立委提出台灣在收費方式可以效仿日本與韓國的《學校給食法》中的午餐收費模式,家長方以「使用者付費」精神負擔午餐的食材費,而人力、設備等雜支,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編列經費支出,這樣的話家長較易接受食材費用依實際物價做滾動式調整,地方政府也不用因為免費午餐或該補助多少而有龐大的財政壓力。
城鄉差距導致經費、人手不足,台灣的孩子不該被差別對待!
比起都市區的學校,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文宣部主任羅德水擔心偏鄉、離島因營養師人手不足,加上章Q食材取得不易導致補助難申請、午餐經費更緊張,學童午餐的營養與安全更難以保障。金惠民分享她曾到南部偏鄉訪視,發現未設有營養師的學校,乾料庫房擺滿著她從未看過的廠牌,孩童的午餐中加入了各種人工調味料,「孩子的味蕾從小被破壞」,這樣子的校園午餐,明顯不符合營養又安全的訴求。
蔡清華在這部分回應,未來計畫將偏鄉學校組成「校群」,成立聯合採購聯盟、設立中央廚房統一供應,也會安排營養師人力來把關學校午餐。農糧署也配合教育部政策廣設「偏鄉食材供應平台」,協同原民會鼓勵偏鄉小農、原民申請章Q履歷認證,讓章Q食材的覆蓋率可以更提升,從2018年到2022年2月為止,覆蓋率已從53%提高到91%。
立委高金素梅表示在營養師人力編制上可參考學校校護的編制方式,目前學校營養師一年僅有54萬的薪資,未來可考量提高薪資、給予補助,營養師才能成為學校的安定人力。金惠民也分享高雄市教育局經過與營養師公會討論後,未來會派遣公職營養師到偏遠學校,確保偏鄉的孩子也有營養師的把關。
參考日、韓《學校給食法》,希望不只保障供餐也落實教育
日本與韓國分別於1954年和1981年訂定《學校給食法》,並建立完整的學校給食制度。出席的專家學者皆表示,台灣可以借鑑他們的經驗訂定專法,其中涵蓋專業人力如營養師與校廚配置的相關規定,不僅可以保障學童午餐的食安問題與營養健康,也可以將飲食知識落實在日常教育中。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林如萍分享,她曾訪問日本的學校老師,日本會將營養教育融入午餐時間,透過廣播介紹今日菜色的農產地、營養價值等,營養師或老師也會去關心不吃的學童,落實飲食教育「從餐盤看到產地到餐桌」。
有在日本多年教書經驗的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林明煌分享,日本推動食農教育已久,讓他有了想在學校設立「食育專科教室」的想法,由營養師與各領域老師合作教學,雖然學校只需負責供應午餐,但完善的飲食教育觀念需從小就開始培養。
然而,目前台灣法規是訂定40個班級以上的學校才有一位營養師,甚至許多偏遠學校沒有營養師資源。根據《食力》統計,全台有479位駐校營養師,平均一位需負責3200位學童的營養與健康,人力不足、業務繁多,經費又不充裕的情況下,營養師真的很難兼顧齊全。金惠民與多位專家學者提出,希望未來可以調整每20班、約500位學生就有一位營養師,並且配合食農教育將營養師做區域分配,才能將經費與專業人力做最好的運用。
專法並非中央說的算!考慮可行性,地方才有望落實
經過公聽會的多方意見討論,蔡清華表示,學校午餐這件事非中央做任何決定即可定案,在訂定專法時,還要考慮可行性,在經費編列、人力編制、地方政府是否可以負擔,這些都是需要經過更完整的討論、作為起草法案的基礎,這也是召開此次公聽會的主要目的。
蔡清華也分享,未來專法涵蓋內容不只有午餐供應部分,還包括食育、營養習慣養成,目前在108課綱或九年一貫的課程中的健體領域都有相關的教育計畫,如同各界專家學者的意見,未來營養師應納入教育體系、與學校教學做結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農業是糧食安全的根基!食育讓吃在地食當季不只是口號
▶食育是素養教育也是文化傳承!不只在校學、更要終生學
▶學會正確擇食很重要!養成內在能力,創造健康的飲食Fash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