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2021年10月21日公布28位首波「外太空食物大賽」獲獎者,創新方案從太空烘培麵包袋、食物粉末印表機、香菇生態系統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
撰文=羅璿
科技進步,星際離人類越來越近,連貝佐斯、馬斯克都在2021年搶登月,只不過,空間狹小、無地心引力、長時間旅行等限制下,如何讓太空人吃得好,更是當今難題。
因此,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2021年初發起首屆「外太空食物大賽」(Deep Space Food Challenge),10月21日公布首波獲獎者,從全球食品新創、大廚、高材生中選出28個新食物創新計畫,除了為未來人類進攻月球鋪路,更希望能解決地球偏遠地區糧食不足問題。
拼2024年重回月球!太空伙食要好吃、能餵飽4位行員3年
「阿提米絲計畫」排程下,NASA預計於2024年再把太空員送上月球,這將是1972年阿波羅17號以來首次人類重返月球,且拼在2030年登陸火星。
只不過,以往外太空人只能吃包裝食品,不僅需要存放空間、不新鮮,味道上也難以滿足太空人。因此NASA在2021年初宣布首屆「外太空食物大賽」。考量到太空航行的長時間、太空人所承受的心理負擔、有限的空間等多因素,NASA評選共有5項指標,包括:
1、能供外太空人3年食物供給不需補充
2、能餵飽4位太空人
3、也能提升地球城市、偏遠、受災地區的食品供給
4、最大化食品產量、最小化浪費
5、好吃、營養、安全、不需要太長備餐時間
細胞培養肉很常見!麵包真空袋、3D列印食物粉出現
28個獲獎計畫中不乏3D列印、細胞培養肉、垂直農場等最近備受關注的生產技術,也能見到近期興起的真菌、微生物,食用昆蟲等「食材」。當然,也有不少獨樹一格的創新出現:曾為NASA設計可以披薩3D印表機的矽谷新創Beehex這次帶來「萬能食物生產器(Universal Food Fabricator)」。這台機器把植物、培養肉處理成乾燥粉末、存放在完全密封的粉末匣後,就能用3D印表機列印出該食物,保存期限至少5年。
由佛羅里達大學學者提出的「太空麵包(Space Bread)」則讓星際烘焙成真。以往,在外太空烘焙、吃麵包根本遙不可及,因為如果有麵包屑亂飄進引擎,恐造成機械故障。太空麵包是一個能注入烘培原料的密封袋,並在原料中間完成發酵成為麵包,並能被吸出進食。
除此之外,來自德國的「太空牛(Space Cow)」則是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排廢物再轉化成食物。來自哥倫比亞的ALSEC 更結合微膠囊化、納米技術、人工智慧和 3D 列印等4種指標性技術研發能夠製作粉末蜂蜜、替代蛋、巴西莓等。美國康乃爾大學「大咬一口紅(BigRedBites),更是研發出一個封閉性的孕有藍藻、酵母、蘑菇和不同植物的共生系統,自成一個生態循環系統。
今天太空食物,明日地球伙食!氣候變遷成糧食危機
除了為外太空的胃著想,NASA與各方積極推動太空食物研發,更是害怕未來地球環境變遷,也是NASA舉辦此比賽的目的之一。隨著地球氣候越來越極端、疫情下糧食安全問題越來越明顯,也能從芬蘭、澳洲、德國、泰國、沙地烏阿拉伯、巴西、義大利、印度等多國獲獎作品中看見,世界各處皆有人正為此努力。
如今外太空「食衣住行」中的「衣」與「行」已被滿足,那「食」可以如何更好,也是全球食品研發商、科學家與學者,都在為未來思考的問題。
審稿編輯:童儀展
延伸閱讀
▶上太空已經夠辛苦了!太空人也需要美食來撫慰
▶太空傳來的好消息!NASA太空站上也能種出安全且營養的生菜
▶移民外太空的理想糧食 美國太空總署肯定「藜麥」
參考資料
▶NASA Announces Winners of Deep Space Food Challenge
▶Why growing delicious food in space is more than just a matter of taste
▶Trio of Triangle scientists form Cosmic Eats, win NASA Deep Space Food Challenge
▶Student team creates award-winning food concept for 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