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加拿大探討食品詐欺之研究發現,63%的消費者關心食品詐欺問題,又以高齡消費者及患有過敏或身體耐受性差的消費者最為重視。
撰文=曹皕晴
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於2017年2月公布一份針對加拿大消費者對於食品詐欺看法的研究-《食品詐欺與風險感知(food fraud and risk perception)》,研究發現63%的消費者關心食品詐欺問題,又以高齡消費者及患有過敏或身體耐受性差的消費者最為重視。
食品詐欺是指食品在製造、包裝時,在成分使用與添加、食品標示以及銷售時,在業者已知的情況下有所誤導或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包含食物摻假、假冒、標示錯誤或偽造等皆屬之。其中,食品標示上有所誤導或欺騙的情況,例如聲稱其爲有機食品但其實不然,或成分未標明可能含有引發過敏的成分等十分常見。而達爾豪斯大學的研究,針對1088位在加拿大至少居住滿一年的消費者進行調查,藉以了解不同性別、年齡、教育水準、地理區等的消費者對於食品詐欺的認知與看法,發現超過6成消費者非常關心食品詐欺的問題,尤其是高年齡且具高學歷者,以及對於食物易過敏者,皆特別關心食品容易有詐欺風險。
食品詐欺事件在各地皆曾傳出,而2013年歐盟更曾探討食品詐欺的高風險食品,以橄欖油、魚類及有機食品,被列為前三大最可能產生食品詐欺的食品。而達爾豪斯大學的研究也調查受訪者的認知,約有42.7%的人認為曾購買過造假的食品,而其認為可能被造假的食品種類,以魚類及海鮮占27.9%,葡萄酒或油品等液體類食品則占20.9%,接著依序為水果和蔬菜、熟食肉類、烘焙食品等。研究也似乎反應過去相關食品類別或許曾發生食品詐欺事件,而使得消費者對同類型食品易產生疑慮。
而消費者是否有過購買到造假食品的經驗,對於消費與看待管理機構的信任度也具差異性。研究發現,未曾經歷購買到假冒的食品等食品詐欺情況者,傾向相信食品相關管理機構能協助減少食品詐欺情形,而認為自己曾購買到造假食品等消費者,則相對偏向更相信自己或其他消費者的判斷力,透過自我認定來把關以避免購買風險。由此來看,曾有過購買到食品詐欺的消費者,會更主張相信自己所認為的,而並不相信相關機構有足夠的管理機制來防範食品詐欺。
延伸閱讀:
▶食安四大寇:殘留超標、混充造假、過期改標、生菌超標!
▶預防食品詐欺 美國建資料庫協助業者做風險管理
▶台灣需要專責風險評估機構
參考資料:
▶CANADIANS CONCERNED ABOUT FOOD FRAUD
▶Food fraud: study shows Canadians fear risks
▶European Parlia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