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當通路願意採取於以利潤最大化為主要考量的方法,超越單純買賣的關係,重建生產者與消費者間信任與溝通的橋樑,才能夠獲得消費者的信賴。透過消費者、生產者、通路商3方攜手,共同促進一個良善的「產銷消」循環,才是通路應該呈現給消費者「買到賺到」的意涵。
撰文=蘇郁晴
當我們在購物商場買東西時,常會被黃底紅字的特價標示吸引,希望可以從琳瑯滿目的商品中挑選到 CP 值最高的那一個,滿足「買到賺到」的小確幸。
而你是否曾經想過,當我們走進商店,是誰建構了我們眼前的消費世界?商品低價、特賣的背後,可能隱含供應鏈層層剝削、偷工減料等問題。在這樣以「利益最大化」的惡性循環下,則演變為你我都不陌生的社會議題,像是塑化劑事件、黑心油事件。最終,真的是消費者賺到了嗎?
購物時,我們常會被黃底紅字的特價標示所吸引。(圖片來源:社企流提供)
通路商「如何選品」?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溝通很重要
面對食安問題層出不窮,串連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通路商」,更扮演著相當重要角色——多數人日常的消費行為,都是通過便利商店、量販店、網路平台等通路商,也就是說,當一瓶牛奶要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第一關便得經過通路商的選購,此時,通路商「如何選品」便是關鍵。
當通路商以利潤最大化為主要考量,透過要求最佳進價、銷量與迴轉率目標等條件來要求生產者,甚至追求坪效,將貨架空間當作房地產般來操作,勢必會篩選掉某些看起來利潤不夠豐厚的產品。在這樣的情況下,為求在通路上有一席之位的生產者,很可能會轉而壓低原料與人工等生產成本,來符合通路的上架要求。如此作法,不僅壓縮了生產者的生存與發展空間、更讓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產生鴻溝。
不只是買賣關係 重新定義通路的價值
然而,若通路願意採取不一樣的態度,超越單純買賣的關係,重建生產者與消費者間信任與溝通的橋樑,一切就會完全不一樣。
像是台灣的蔬食連鎖通路「里仁」,優先支持栽種有機蔬果的農友,也和願意挑戰少化學添加物的廠商合作,在消費需求還未形成市場規模之前,共同開發符合本土食材、保育生態與環境的產品。也正因為和農友、廠商是夥伴關係,因此里仁沒有收取上架費、不退貨、也沒有缺貨罰則。而要鼓勵一個支持好產品的產銷循環,消費者的認同與支持才是關鍵,所以里仁積極投入消費者溝通,期望引導更多人看到良善產業鏈的社會價值與農友廠商的用心付出。透過舉辦多種食農體驗活動,希望消費者了解每一個購物選擇的影響力,進而支持對健康好、對環境好的永續產品。
里仁支持有機農製造好產品。(圖片來源:社企流提供)
又如「上下游新聞市集」,是關心農業、友善土地的社會企業。他們以「新聞」平台傳遞食農、環境等相關資訊,令消費者看見好產品的價值;也開闢線上「市集」作為小農的雜貨鋪,提供給消費者健康、安心的在地農產品。
國際上,如英國的購物超市「HISBE」,店名來自「how it should be」,表達「做對的事,而非只是賺錢」的經營理念。該超市推廣「站在生產者與消費者角度思考的購物法則」,只上架秉持公平交易和環境永續性的在地小農產品,同時也向消費者公開產地和生產流程等資訊,並承諾產品的品質與安全性。
英國購物超市「HISBE」只上架秉持公平交易和在地永續性的小農產品。(圖片來源:社企流提供)
西班牙有機連鎖超市 營收回饋社區 創造永續發展
另外還有西班牙規模最大、成立最早的有機連鎖超市「PCC Community Markets」,以「三重基線」為經營原則,兼顧企業獲利、社會責任與環境責任。他們將自己定位為健康食物把關者與健康土地投資者,將部分營收回饋給所在社區,並透過支持農場、舉辦食農教育課程等方式,攜手消費者與生產者打造更美好的生活、邁向永續發展。
西班牙有機連鎖超市「PCC Communityl Markets」藉由食農教育向消費者推廣當季食材。(圖片來源:社企流提供)
這些通路與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不是單純的買賣關係,而是秉著互利、共好的精神,擔任兩者間的橋樑——一方面支持生產者產出優質產品,另一方面讓消費者明白好產品背後的悉心耕耘、進而透過購物實際支持。如此一來,消費者能吃得健康、用得安心;生產者也更願意投注心力去產製好產品,透過 3 方攜手,共同促進一個良善的「產銷消」循環。這才是通路應該呈現給消費者「買到賺到」的意涵。
【本文為社企流與里仁合作之「良善供應鏈專欄」專文,由社企流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便宜貨真的買到賺到?不一樣的通路思維,重塑正向循環的消費世界】
延伸閱讀
▶通路的能力愈大責任愈大,家樂福推動食品鏈革新
▶每一次的選擇,都在改變這個社會!看這些品牌怎麼用「不正常」救世界?
▶拒絕過度加工!更健康、能溯源、又天然的產品才能符合消費者需求!
▶社企典範/里仁創業初心 是共享而非回饋
▶他們想做的不只是提供美味,而是用美食來改變社會
▶做農友的後盾!放下外觀與價格的評斷標準,選購友善土地的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