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日本農業運銷體系中,大多數農友所生產的農產品,都是透過農協或批發市場送往下游,也因此出現資訊被截斷的問題,造成上下游交流功能不流通,影響農業經營發展。
撰文=大泉一貫(宮城大學榮譽教授)
在日本農業的運銷體系當中,除了部分較為先進的經營主體之外,大多數農友所生產的農產品,都是透過農協或批發市場送往下游。串聯起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運銷流程,在某個節點上被截斷,使得位居下游的顧客或實際需求者,需求幾乎完全傳不到上游。
農產運銷流程斷裂,讓生產者和消費者距離遙遠
日本農產品運銷流程之3大運銷體系。(圖片來源:財團法人豐年社提供)
運銷流程斷裂的程度因品項而有高低之分。肉品領域早有企業跨足經營、建立食品鏈的案例,而稻米和蔬果則是到了最近才有類似案例出現。除了肉品之外的這些品項,食品鏈會建立得如此緩慢,是因為既往的法令造成了運銷流程斷裂的制度化。
稻米的流通依「食糧法」(主要食糧供需及價格安定之相關法令)規定,蔬菜、肉品和花卉的流通則依「批發市場法」規定辦理,而生乳的流通是受「加工原料乳生產者補貼暫行措施法」管制。這3大運銷體系當中,稻米和生乳的相關法令原本就是為了讓生產調節制度化而設計,因此截斷流程的力道極為強大。
此外,在上述這3大運銷體系當中,還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都埋藏了截斷生產者和消費者交流的「功能」。上、下游之間的斷裂,就發生在圖表上有×記號之處。
上下游資訊不對等,造就農產品運銷市場不全
這項「功能」,在蔬果、肉品和花卉等的批發市場制度裡,指的是批發市場內部的「競標」;在稻米的運銷體制當中,是指全農和盤商之間透過「場外交易」議價;在酪農及生乳方面,則是指定生乳生產者團體與乳品製造商之間所進行的「價格談判」。
這些流程被截斷的運銷體系,在產地端都有農協的「無條件委託銷售制度」運作。它意味著當農產品出貨到農協時,農友是無條件委託農協銷售,農協將所有銷售所得加總計算後,再依每戶農家的出貨量多寡付款。在這一套銷售機制當中,許多交易資訊都僅在前端往來兜轉,後端的農家只會接收到「賣了多少錢」的訊息。
當日本從糧食短缺轉為糧食供給過剩之際,原本應該有機會從「產品導向農業」轉型為「市場導向農業」,並在過程中解決資訊流中斷的問題,但結果卻是一切因循舊規。
日本農業無法轉型的理由總歸4點
1、「農產品的收成會受自然條件影響,實際需求者直接向農友採購會有風險。」
2、「要為流通期間極短的生鮮產品訂定價格,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批發市場。」
3、「要和採購能力強大的下游通路交手,應該要整個產地聯合起來,強化對抗下游通路的力道。」
4、「對政府來說,這種方式最便於發放補貼,所以偏好各產地匯整交易。」
會被提出來解釋無法轉型的理由,大概就是這幾項。每項理由看來似乎都言之成理,但恐怕都只不過是部分人士的幻想。
想改善現有運銷制度,最終有賴企業攜手農業
現在已有先進的農業經營者跨越了資訊中斷的節點,成功建立了可直接串聯生產者和實際需求者的運銷體系。當前的課題,在於如何將他們打造出來的食品鏈,擴及到日本所有的農產運銷體系。再者,想改變現有的運銷制度,就要將食品鏈農業推廣到全日本。
唯有讓更多企業跨足到農業領域,帶入以往農業界所沒有的知識、資訊和專業,才能成功。
內容來源=《2025 農業關鍵字》,財團法人豐年社出版
延伸閱讀
▶農業出口大國的秘密!企業化的丹麥農業,有什麼值得台灣借鏡?
▶農糧署攜手「全聯福利中心」,力推「小農直採」銷售平台!
▶很難追溯源頭的農業痛點怎麼解決?新科技讓生產流程更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