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農委會推動多年的「溯源餐廳計畫」對於重視食安、鼓勵溯源和減少碳足跡等多重理念的落實有所助益,但經消基會調查發現,台灣溯源餐廳的數量仍舊不多,有許多餐飲業者甚至不知道有相關制度可以依循。另外,現有制度的公信力與推廣、教育方式也都有待重新審視並調整。
整理=編輯部
隨著食品安全意識抬頭,消費者對於餐廳食材的來源與安全性越來越重視,開始會留意食材是否可溯源,而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簡稱消基會)與大台北地區的扶輪社於2019年10月1日~2020年1月31日期間,共同針對大台北地區一共115家餐廳,調查並詢問其食材是否有產銷履歷、是否為溯源餐廳,檢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已推動7年的「溯源餐廳制度」成效。
調查結果發現,大台北地區平均僅有19%的餐廳可以被標示為「溯源餐廳」,有44%餐廳經營或服務提供者不知道溯源餐廳制度的存在,整體執行效果不盡理想,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農委會花2750萬元推「溯源餐廳計畫」,全國共有255家餐廳取得標章
農委會因應食材溯源的趨勢,於2013年開始推行自願性參與的「溯源餐廳計畫」,鼓勵餐廳業者使用產銷履歷透明的食材,並明顯標示,以照顧消費者的健康權益及落實環境永續理念。目前全國擁有溯源餐廳標章的餐廳店數已達255家(部分餐廳為連鎖店家)。
以消基會爬梳到的資料顯示,農委會近5年投注了相當大的資源在推動「溯源餐廳計畫」,合計共約2750萬元:2015年(550萬元)、2016年(1000萬元)、2018年(500萬元)、2019年(400萬元)、2020年(300萬元),總體投入資源相當多。
農委會對於「溯源餐廳」定義的規範是:溯源餐廳平台必須在農委會產銷履歷資訊系統上接收農友的出貨資訊,再由餐廳端確認收貨,藉由產銷履歷嚴謹的批次、總量管理機制,確認餐廳使用產銷履歷食材的品項與數量。此外,溯源餐廳還得明確標註,餐廳中哪一道餐點使用何項產銷履歷食材。
僅有19%餐廳可被標示為溯源餐廳,連鎖餐廳的參與度最高
在大台北地區抽樣的115家餐廳裡,調查人員發現有93家(占81%)並不是「溯源餐廳」。其中,一般餐廳、飯店未參與溯源餐廳的比例高達90%,速食店有80%未參與,反倒是連鎖餐廳參與度較高(31%)、但也有69%未參與。
44%餐廳沒聽過溯源餐廳制度!
調查人員接續詢問餐廳工作人員,為何沒有加入溯源餐廳的行列,而得到的答覆是,有41家(44%)餐廳不知道「溯源餐廳」的制度;23家(25%)餐廳的食材宣稱安全(採用具有產銷履歷的食材),但未標示於菜單、餐廳官網和餐廳明顯處,亦未加入「溯源餐廳」的申請;5家(5%)不願意加入;2家(2%)不知如何溯源;2家(2%)正研擬加入申請;另外19家老闆不在,無法得到相關意見。
由這些答案可以看出,雖然農政單位推動溯源餐廳的時間超過7年,但還是有許多餐廳和消費者不知道或不夠了解此制度。
溯源食材種類多元,多數餐廳從主食溯源開始做起
另外,根據調查資料可知,飲食的食材包括主食(米、麵)、蔬菜、肉類、海鮮、蛋奶製品、水果和辛香調味等皆具有產銷履歷,但多數餐廳對於食材的溯源以主食(米、麵)、蔬菜為優先,對於水果和辛香調味料的溯源則較缺乏。
溯源餐廳制度的改善空間大,公信力待加強
消基會進一步說明,目前提供溯源餐廳認證的服務系統有「台灣農業跨領域發展協會(AMOT)」與「有心肉舖子」,以協助有心將餐廳轉變成食材可溯源餐廳的經營者達到目標。然而,消基會也質疑視這2家認證服務協力單位的公信力尚待加強。
1、球員兼裁判
機構內既提供認證,又兼售履歷食材,立場是否不夠超然?
2、溯源餐廳的星級授予和消費者的期待有段差距
消費者進入標榜食材可溯源的餐廳,總是認為這家餐廳所提供的食材是可溯源,是令人安心的,但仔細看過餐牌,才發現「一星餐廳」裡僅有「一個食材」是可查詢履歷,這樣的結果與消費者的期待有段不小的差距。
台灣農業跨領域發展協會針對溯源餐廳的評鑑標準,依據產銷履歷食材的使用量分為3個等級。(圖片來源:台灣農業跨領域發展協會網頁)
有心肉舖子的網頁上能搜尋溯源餐廳,同時也有販賣具產銷履歷的產品。(圖片來源:有心肉舖子網頁)
教育與宣傳需要加強
消基會指出,一個政策的良善美意,還需要找到適切點徹底落實執行,以溯源餐廳的推動來說,7年累積下來投入的經費不下2千萬元,然而調查結果卻顯示推動成效不算好,因此呼籲農委會,依據這次的調查結果和業者反應,適時調整溯源餐廳制度的推動方式,加強教育和宣傳,更期待餐飲經營者進行資訊設備和技術的提升,讓消費者可以直接掃描QR-Code,進入食材溯源的領域,對食材有深入的理解和信任。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從農場到餐桌 只有一個「溯源餐廳」APP的距離
▶產銷履歷農產品 每月480萬件產品供選購
▶建立熟食食材追溯透明化 產銷履歷串連溯源平台受家樂福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