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中颱杜蘇芮於2023年7月27日襲捲台灣南部,造成1.8億以上的農漁禽畜及設施的災損產值,截至7月31日估算,尤以高雄市為最大重創地區,同時也有盛產期中的牡蠣大量流失。因此《食力》特此詢問位在高雄的青農及東石的蚵農,了解為何他們能夠倖免於此次重創的原因。
採訪·撰文=張語屏
中颱杜蘇芮帶來的強勢風雨,於2023年7月27日淩晨正式登陸台灣南部,根據農業部於7月31日晚間6點估計,農作物被害面積2949公頃,主要受損作物為香蕉,被害面積達1131公頃,占總體損害面積30%以上,其次為二期初期水稻有750公頃以上,及西瓜、番石榴、及食用玉米,農漁畜牧加上民間設施,總計有1億8089萬元災損產值。
高雄市及屏東縣為此次受颱風農業重創的縣市,其次為花蓮縣、雲林縣、台南市及台東縣等地。禽畜損失以雞隻為主、其次為鵪鶉,受損漁產主要為吳郭魚,在漁業設施上,則以箱網及牡蠣平台翻覆為主要損害。
受中颱杜蘇芮風雨影響,高雄市農業產值損失6877萬元、屏東縣6624萬元。圖為高雄市梓官區受颱風影響的葉菜類作物。(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提供)
高雄市農損最慘重 梓官青農提前準備、地力培養讓損失降到最低
在高雄市梓官區青農李法憲的多元生態農場中,在2.5公頃田區除了農作物,還有雞舍、黃牛及羊,李法憲透露,他唯一擔心的就是這些動物,因此已提前移置安全的空間,由於個人田區平日有做好地力和生態管理,久未有颱風造訪,這次的中颱杜蘇芮侵襲大南部,因此藉此次風雨判斷農作物的適應情況。
然而,田區裡除了倒了一顆樹以外,2023年7月12日插秧的水稻田並無受到颱風影響,加上水稻田地將近3週沒有經過翻耕,土壤相對穩定,排水管溢流到排水溝的雨水清澈,田中有座生態池發揮了很好的功能,李法憲認為,土壤與環境對了,他們應對氣候變遷的能力一定會提升。
中颱杜蘇芮侵襲大南部地區,但是做好地力管理的稻田發揮良好排水功能。(圖片來源:李法憲有機農園臉書社團)
盛產期中的牡蠣因風兩導致流失 平掛養殖損害較少
而因強勢的風雨,也有盛產期中的牡蠣大量流失、產量恐怕大量折損的消息,位在嘉義縣東石鄉白水湖的蚵農黃飛龍向《食力》反應,由於他們屬於平掛式固定養殖,雖然影響不大,但仍有衝擊到鄰近的保麗龍浮棚而壓到自家蚵棚;黃飛龍也表示,至於其他地區流走的牡蠣,應屬於浮棚式養殖的牡蠣。
雖然天然災害帶來的災損,並非能完全防備及全然無損,李法憲也於個人社群平台說明,為能讓短期葉菜生長更好,不得已的耕犁,卻也因強降雨,土壤的淋洗與沖刷情況相對較嚴重,有機質被洗出來,養分也會減損,期盼能有農民能共同找出對策,降低或不以耕犁種植的方式。而黃飛龍因平掛式養殖牡蠣,固定式能降低災損,卻反而受到鄰近保麗龍浮棚式養殖因繩子未綁緊,反而湧進、覆蓋了原本安心無虞的蚵架區域,造成影響。
嘉義縣東石鄉的牡蠣養殖,圖中較近者為保麗龍浮棚式養殖,遠處則為平掛式的固定養殖方式。(張語屏攝)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氣候衝擊下如何打造出韌性農業?走進百大青農李法憲的農場 看見農業永續的可能解方
▶掌握生產關鍵籌碼 避免成為極端氣候下的難民農夫
▶面對生態危機從微小地方做起!復育微生物群落 有助於提升植物生長率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