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有機種植」不用灑農藥、維持農作與土地的永續是現今大多數人的追求,但在嘗試有機種植之前,卻有很多層面的問題必須思考,例如:土壤、栽種成本、加工作業與通路價格等等。
撰文=梁正賢(池上建興碾米廠第3代糧商)
2003年發生「白米炸彈客事件」,隔年我去世新大學談池上萬安有機生態村,遇到學生要去聲援楊儒門,我跟他們說,農村應該是「有米樂」,是一首歡愉的農晨曲,每天早上起床快快樂樂做田去。而且因為種植有機,不用灑農藥、擔心健康,那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在池上種稻是很優雅的。
但我從來不會隨便鼓勵人家去種有機,若真心想嘗試有機米的人,我建議必須先思考以下幾個實際運作的問題:
一、改善土壤
「土壤」是有機種植的首要條件,務必先了解土壤的有機質狀況,才能進行土壤改善。土壤改善要如何進行,要清楚土、堆肥、碳化稻殼的混合比例,與其他明確且可執行的作法。若本身條件太差,改善成本過高,就必須審慎評估。
二、栽種成本要精確計算
種有機不能只有熱忱,要先做成本效益分析,價格、收成量預估、有機肥料、工資或其他成本等,都要精確細算。是自有土地或是代耕?代耕者多了租金成本,同時也牽涉有機驗證的對象,是地主?或是代耕農友?這些都必須事先確認清楚,否則後續執行會很麻煩。
三、加工與倉容準備
有機與慣行的加工作業須分開,烘乾後的有機米稻穀,要放在專區的平倉冷藏倉庫。自己或配合的米廠是否有足夠且完備的加工與倉容設備,也要列入考量。
四、通路與價格制定
自產自銷或有配合米廠?配合米廠對有機米的收購價格是否合理?有機轉型期間的價格也須考慮。
內容來源:《共擔池上》,圓神出版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有機3.0 朝向更為永續的農業發展
▶里仁跨海加拿大有機契作農產10年有成!成功開拓海外市場 疫情下更能穩定供應鏈
▶日出禾作:重振地方百年咖啡文化!青年返鄉推廣有機耕作 帶動社區環境意識與多元產業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