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鶯歌陶瓷老廠新旺集瓷與日本中川政七商店聯手,觀察到台灣餐具中高價位的市場有個空缺,從使用者需求出發,把品牌轉型為「Koga許家陶器品」,專賣餐具,打造專屬台菜的餐桌新日常,還要重現鶯歌榮光。

撰文=吳雨潔

台灣人的餐具,似乎總是風格混搭。鶯歌陶瓷老廠與日本中川政七商店聯手,從使用者需求出發,不只打造專屬台菜的餐桌新日常,還要重現鶯歌榮光。

「做磁磚就像是印鈔票」般的華麗年代,曾經是鶯歌的日常。隨著產業轉移、消費習慣改變,鶯歌陶瓷也陷入低點。

傳承到第4代,位在鶯歌老街上的新旺集瓷營運長許世鋼分享,他阿公許新旺從燒碗改成燒磁磚,同樣是陶瓷,技術卻不同,「還曾經燒壞19個窯。」不過,跟著台灣經濟起飛,的確有過一番好光景。

爾後,陸續收掉海外廠,將產品重心從磁磚轉回生活用品,經歷過「奇形怪狀、根本沒考慮功能性的視覺系產品」,如何重塑品牌個性、調整產品定位,是深耕在地多年的他,接班後最大的課題。

因緣巧合,台灣設計研究院(簡稱設研院)醞釀推動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劃。設研院副院長艾淑婷指出,該計劃以設計角度切入地方創生,邀請日本中川政七商店團隊跨海輔導,目標是振興產地,打造從原有工藝產業向外擴散的生態系。

台灣設計研究院選中新旺集瓷推動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劃。(圖片來源:天下雜誌提供)

入選的產地必須有上下游的產業鏈,同時也得考慮被輔導品牌的財力、生產力跟企圖心。該計劃的第一顆產地之星,便選中了新旺集瓷。

蛻變的過程總是辛苦與挑戰。新旺集瓷從財報、經營策略,到產品邏輯、生產等面向,都一一被體檢、必須重新擬定。許世鋼笑說,「感覺自己上了一堂很硬的企管課。」

重新思考,台灣人對餐具的需求是什麼?

生活用品要走進一般人的生活裡,中川政七商店建議許世鋼,把品牌轉型為「Koga許家陶器品」,專賣餐具。許世鋼起初懷疑,「台灣人對餐具的使用不若日本人講究,而且進口的選擇太多,真的是商機嗎?」

中川政七商店的觀察卻非如此,他們看到,「中高價位的市場有個空缺,最重要的是,還沒有真正符合台灣人用餐習慣的餐具。」

例如,台灣料理常有湯汁,深度3公分的餐盤最順手(像日本盤子多是1.5公分);橢圓型的餐盤,擺整條魚最剛好(市面上以圓盤居多);喝湯慣用的調羹,也跟西式的扁平湯匙不同;餐具的材質還要能放入電鍋使用……。從使用者需求往回思考,設計出的產品,才有市場。

鶯歌陶瓷老廠與日本中川政七商店聯手,從使用者需求出發,打造專屬台菜的餐桌新日常。(圖片來源:天下雜誌提供)

從碗到磁磚,經過幾個世代,在許世鋼手裡,再次回到餐具的製作。無論是新旺集瓷或Koga許家陶器品,家族的記憶,其實一直都存在於品牌的DNA裡。

一改過往陶瓷產業只會努力生產 從賣產品到賣體驗

艾淑婷說,生活商品在乎獨有的樣貌跟客群,然而,「形塑風格的人沒進到陶瓷產業,導致只會努力生產,卻缺少風格。」鶯歌曾有過輝煌富裕的年代,但跟隨時代轉變的腳步卻慢了些,現在正是補上軟實力缺口的好時機。

「好天落坱,下雨落膏。」長期燒窯的鶯歌天空,原先總是一片灰,但或許能如設研院院長張基義所言,「過去的鶯歌賣產品,未來的鶯歌賣體驗。」當鶯歌的天空陸續閃耀起產地光芒,這裡的未來,相信不再灰茫茫。

【本文獲天下雜誌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日本百年老店跨海輔導!鶯歌陶瓷四代,打造出最「台」餐具

延伸閱讀
專做國宴餐具的鶯歌老品牌 如何燒出一碗麵的鄉愁?
幫料理搭配最美的衣裳!美食上桌前,該怎麼選擇適合的器皿?
美麗的擺盤是是餐飲業成功關鍵之一,從顏色到份量 秘訣一次告訴你!
拒絕Uber Eats 50次、砸錢建串接系統 獨家直擊鼎泰豐5大外送心法
獨家分析》達美樂疫情下大賺,為何晶華仍決定賣掉它?
「華人冰王」揪台南名店做美食包、永康街聯名賣便當 在地串聯打敗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