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想去屏東卻只知道墾丁或小琉球?路過大大小小的魚塭裡養得都是什麼?屏東縣政府首次串起漁村,預計於2023年9月推出「屏東海米小旅行」2日遊,讓民眾專程停下來,走進外銷產值數十億、撐起台灣養殖漁業的鄉鎮,遊程享盡水產大小知識。
採訪·撰文=張語屏
屏東是沿海城市,尤其以墾丁聞名海內外,由於位於台灣最南端,因此讓趨之若騖的群眾,沿途經過包括九如、林邊、佳冬、枋寮、枋山等5個鄉鎮,往往也只能路過而不入,雖可看到大大小小的魚塭風景,卻難以窺見她們支撐起整體漁業的真實面貌。
首次結合屏東養殖漁村 將推出魚塭巡禮2日遊旅程
為讓民眾能專程走訪漁村,屏東縣政府首次串聯起5個養殖鄉鎮,結合屏東在地水產特色、產業文化、單車導覽海岸生態與社群文化等內容,預計將於2023年9月,以魚塭巡禮的2天1夜旅遊行程整裝上路。
屏東縣除了養殖漁業繁盛,也為黑潮洋流第一站,有豐富的海洋資源與生態。圖為藝術家在屏東縣南平社區所繪製在地資源。(張語屏攝)
一眼判斷屏東魚塭特色、3種在地特產
擔任屏東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總幹事的養殖漁青陳啓宏,也是屏東縣佳冬鄉養殖產銷班第8班班長,在88風災後回到佳冬鄉創立「樂漁8」品牌,當產業逐漸穩定,他與團隊投入魚塭走遊導覽、提供餵食龍膽石斑魚體驗活動,讓遊客認識在地故事以及產地特色。
屏東縣佳冬鄉養殖漁青陳啓宏回鄉創立品牌,也擔任魚塭走遊導覽,為大眾解惑屏東魚塭特色。(張語屏攝)
陳啟宏表示,屏東的魚塭雖然看起來大同小異,卻有別於雲嘉南縣市的泥土堤。「屏東養殖漁業有3寶,午仔魚、龍膽石斑、龍虎石斑,在2022年以前,是主要的外銷高經濟魚種,因此大多以水泥土堤建設,成本雖高、但比較堅實穩固。而只要看到一個魚塭水池裡有超過5個水車、且有自動餵養的飼料筒,就會是午仔魚;在水池邊依序掛著籃子的,則是龍虎石斑魚,若見吃生餌的,則會是較大體型的龍膽石斑魚。」
大多在養殖石斑魚的魚塭堤岸會放置籃子,是漁民以餵食龍虎斑飼料所用,也可撈起觀察魚的表徵健康狀況。(張語屏攝)
科技養殖企業化規模 感受養殖漁業不同面貌
位在林邊鄉的力佳綠能生技則讓人看見屏東不同面貌的養殖模式。力佳綠能從育苗、研發飼料與益生菌、檢驗技術,室內、陸地及海上箱網養殖全部包辦,為讓消費者更加親近產地,除了提供不同品種魚群生長階段了解,民眾也能體驗池邊釣鱸魚、動手為午仔魚初級加工去鱗去鰓去內臓、製作午仔魚一夜干,甚至也有另外提供海上箱網體驗魚群擁簇的特殊遊程。
可深入屏東企業化養殖業者,窺見從魚苗養殖、室內、陸上魚塭及海上箱網,包含針對魚種研發專有飼料等的生技養殖發展。(張語屏攝)
了解午仔魚特徵與生長需求,親手去鱗、去鰓及去內臓,製作午仔魚一夜干的食魚體驗。(張語屏攝)
滿桌的在地食材 吃盡屏東風味
除了產地的餵魚、釣魚、全魚處理,也在食品觀光工廠,親手製作解鱈魚香絲、石斑魚丸,也以單車漫遊南平漁村,看見大鵬灣早年的石蚵養殖模式、近眺小琉球、月牙灣認識沙蟹。而在遊程期間,所見所吃,都是交織著屏東在地食材,一杯泌涼的「奉茶」,是來自屏東滿洲、全台灣緯度最低的茶葉耕種地的的港口茶。
晚餐則是由在地二度就業媽媽自主進修中西餐手藝和擺盤藝術料理的漁村料理,有林邊的箱網鱸魚湯,船長捕撈回來的油魚、細心手作油魚子、東港鮪魚炒飯、田厝鄉的鹹鴨蛋黃炒豬肉、恆春的雨來菇炒蛋、大鵬灣的涼拌海菜及南平里的帶殻新鮮石蚵炸牡蠣餛飩佐莎莎醬等,餐桌上滿是在地故事。
遊程中享用海邊漁村料理,認識屏東各式特色食材,餐桌上滿是在地故事,圖中有東港鮪魚炒飯、油魚子及大鵬灣的涼拌海菜等。(張語屏)
深度體驗漁村生活 發現養殖產業
屏東縣政府海洋及漁業事務管理所表示,2023年9月首次將推出「屏東海米小旅行」2日遊,希望能整合屏東漁村與產地特色。未來藉由在地業者團隊的引領之下,輕鬆享受DIY體驗、當地食材料理同時,也將融入深度的漁村生活與文化,也將發現,養殖漁業在生物科技與漁人經驗的古法傳承之下,交融與進步,正在漁村裡並存發展。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農村觀光行程了無新意?日本推行「綠色旅遊」 量身打造深度留宿體驗
▶裏山型男主廚江舟航前進漁村 將梓官地區特色食材融入「烏魚子香蒜麵包」
▶將蚵仔寮古法與儀式做出品牌故事 讓漁村不再只有海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