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斜槓青農從事本業之餘投入農業,在農業經濟逐漸式微的歸仁北區,從頭學起打好農業基本功、積極整合資源、團結小農,藉由食農教育與產地文化小旅行,有朝一日希望再生歸仁農業風景。

採訪·撰文=張語屏

在2010年台南縣市合併之前,台南歸仁曾是農業重鎮,根據行政院農委會及台南市政府2021年數據統計,歸仁的老年人口佔近4成,而耕作面積近3000公頃,卻有500多公頃是休耕狀態。

台南市政府在2019年公告的都市更新計畫報告中,將狹長型的歸仁區規劃為北區「精緻農業發展區」、中間「都市生活核心區」及南區「高鐵學研文教區」。

而當你搭乘高鐵到台南,走出高鐵車站印入眼簾正是位在歸仁區的三井購物廣場,不遠處則是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而逛完三井之後的你還在台南歸仁,接下來會想去哪裡呢?

在側重都會發展、農業能量減少、人口老化之下,有一群青年返鄉,他們身兼農夫、證券分析師、廚師、機械板金工程師、教師及文史研究者的斜槓工作者,正在歸仁推動農業復興、找回傳統飲食與農業習俗,為台灣各地落沒的各鄉村發展獨有的農村經濟學。

曾是天皇米產地的歸仁 輝煌的農業史料已不復見

紅瓦厝國小導師許耿肇在校園蓋屋頂農場,也致力記錄歸仁農業文化與歷史。他表示,歸仁除了盛產楊桃、大目釋迦,曾經被稱為「台南大後院」,是主要供給大台南地區糧食基地之外,更是提供「天皇米」的神饌田之一,從歸仁農會仍保留著的保種百年「八角樓」榖倉,可窺見這些已逝的名號。

返鄉青年各有所長 兼職半農推動農村經濟

2013年回到歸仁的謝丙寅,觀察到北歸仁一帶的農工產業,產值愈來愈低,農業影響力式微,需要被更多人關心,否則在地農業一定會被遺忘,除了證券分析師的本業身份,還一頭栽進農業,運用財務管理知識逐年整合小農與跨域結盟,成為百大青農,想盡辦法找資源,希望歸仁農業有朝一日也能形成大型農場。

而從外地到歸仁務農的廚師彭耀緯,察覺到歸仁土地與租金年年上漲並不便宜,他以選對作物、一步步穩紮穩打的精神,認為即使務農有收入也不應冒然擴大種植,由此建議有志從事農業的青年,鼓勵應把握時機,確認好從農的心意後,農業仍是值得投入的產業。

林仁皇從空軍退役返回歸仁時,也是名機械板金工程師,投入農業近12年,對於歸仁離開農業的人數,比鼓勵返鄉從農的人數多到不成比例。他觀察政府每年輔導返鄉青農政策,認為應該回歸經濟根本,創造讓年輕人願意回來的產業環境。

在地農會 是支持農業發展的重要角色

而推動在地農業發展,「農會」則佔了很重要比重。許耿肇表示,農會的經營狀況與農業方針,在在影響著當地農業發展。

歸仁農會推廣股蔡惠芳在推廣歸仁在地農業文化、輔導青農過程中觀察到,若非農業後代或承接原有技術或土地的青農,其他空手投入農業的青農,第一步就是面臨生產技術還有種植與收成工具、環境硬體的建設,一定會有經濟壓力,而歸仁也多為小農,大家忙於生產耕種,難以再有包裝、行銷規劃、辦理文創觀光的心力。

許耿肇表示,「每年農會依規定,需撥出盈餘的62%推動農業文化與鼓勵青年從農,但當農會裡的金融部體系健全、經費充沛,做多少是多少,端看農會意願。」歸仁農會財務健全也關注當地農業與文化發展,這些暫時看不到的績效,放眼歸仁農業的未來,絕對有幫助。

回到歸仁這群維持本業之餘還繼續從事農業的斜槓青農,邊做邊學、全心投入,在產地優化種植管理、發揮農產附加價值、整合小農與資源盼能發展規模農業經濟的規劃者,也有與青農密切合作的食農導師,記錄與研究歸仁農業史料。就盼有朝一日,歸仁的農村風景、農業經濟,會以不同的面貌再次出現,讓旅客專程到訪歸仁。

審稿編輯:童儀展、林玉婷

延伸閱讀
證券分析師斜槓百大青農!謝丙寅運用金融專業 建立歸仁小農產業鏈
板金工程師也能種出好荔枝!林仁皇讓歸仁荔枝產期提早 提升競爭力
走傳統產銷通路、不打個人品牌!廚師斜槓青農彭耀緯如何用實務管理突破小農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