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過度攝取高熱量的食物,會引發腦部類似「上癮」的反應,讓吃垃圾食物的大鼠,不由自主的嗜吃成癮。由於這樣大吃大喝的舉動,會促使腦部分泌快樂激素多巴胺(Dopamine),導致長期食用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成習慣後,要調整飲食,變得更為困難。
作者=蔡佳珊,黃沛云
下午放學時分,距離晚餐還有一、兩個小時,還在成長發育中的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找尋可以充饑的食物。學校旁的小攤販,傳來炸雞排、炸薯條的香氣,隔壁的飲料店大排長龍。大太陽底下,孩子們已等不及要灌下冰飲,暢快一下。不一會兒,孩子們各個手中都多了一些紙袋、塑膠杯,一個個笑咪咪的感到滿足而愉悅。
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是會上癮的,也許有些家長會認為,零食、速食等食物偶爾吃一下無妨,不要剝奪了孩子們享受食物的樂趣。但在《食物的全球經濟學──從一片披薩講起》一書中,作者莊莫(Paul Trummer)提及,根據一項小鼠的實驗結果推測,人類若降低飲食中的脂肪含量,就會引起類似戒除尼古丁、嗎啡等的戒斷症候群現象。
美國史克里普斯研究院的學者肯尼(Paul Kenny)和強森(Paul Johnson)也經由一項餵食研究確認,過度攝取高熱量的食物,會引發腦部類似「上癮」的反應,讓吃垃圾食物的大鼠,不由自主的嗜吃成癮。由於這樣大吃大喝的舉動,會促使腦部分泌快樂激素多巴胺(Dopamine),導致長期食用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成習慣後,要調整飲食,變得更為困難。
一般來說,像炸雞、鬆餅、炸薯條、洋芋片、甜甜圈等,都空有熱量且沒有營養,而麵包、蛋糕、酥皮濃湯、鳳梨酥等食物都含有高量的「反式脂肪」。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小兒腸胃科葉勝雄醫師表示,反式脂肪只會使壞的膽固醇增加,好的膽固醇減少,進而引發心血管問題,有百害而無一利。
特別是酥油、乳瑪琳等人工氫化反式脂肪,普遍存在於酥脆蓬鬆的糕餅點心當中,對人體危害不小。目前衛福部僅要求包裝食品必須標示反式脂肪含量,每100公克的固體或100毫升的液體中,反式脂肪只要超過0.3公克,就得要明確標示;但若在0.3公克以下,則可以用「0」標示。也就是說,即使標示為0,也可能有0.3公克被吃下肚。
目前研究已發現,反式脂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每天攝取5公克的反式脂肪,會增加25%心臟病發病率。也有學者認為可能影響嬰幼兒、青少年的生長,誘發氣喘、糖尿病和過敏等疾病。而懷孕或哺乳期婦女,過多攝入也會影響胎兒健康,使得幼兒腦部發展遲緩。
兒童最熱愛的速食,更與小兒過敏人數的與日俱增息息相關。英國BBC報導,在全球五十多個國家共五十多萬名小孩的飲食習慣調查中發現,孩童若一週吃三次或三次以上速食,罹患嚴重氣喘的機率會增加39%。
這項調查也指出,孩童若能在日常飲食中充分攝取水果,就能降低11%~14%的風險。董氏基金會表示,蔬菜、水果中含有天然的抗氧化物,是對抗過敏的天然方法。所以要避免罹患氣喘,建議孩童維持每天攝取五份蔬果、一週食用兩次新鮮魚類。
如何讓小孩對冰品甜食說不?
那麼,要如何防止孩子們被垃圾食物吸引呢?全職媽媽林孟淳的女兒小茵,打從幼稚園起,就會主動拒絕學校慶生會上的巧克力蛋糕。
原本在媒體業的林孟淳,有一回因為感冒連續咳嗽三個月,因緣際會之下,她接觸到中醫,開始探索中醫理論,研究作息、飲食對身體的影響。辭掉工作後,林孟淳從幫小孩做副食品開始,就儘量尋找有機商店、自然農法的食材,也很少再外食。對於孩子的飲食習慣,她也花更多時間關注、培養。
譬如直接杜絕孩子們接觸冰品並不容易,於是林孟淳耐心溝通,先讓孩子手摸著冰棒,問她這樣有什麼感覺?舒不舒服?當孩子回答:「冷冷的,不舒服」後,她再告訴孩子,「所以你吃下去後,肚子也會冷冷的,不舒服,身體還會發抖。」另外像氣泡飲料,她也是先讓孩子將氣泡礦泉水含在嘴裡,再問她喜不喜歡,有什麼感覺,孩子回答說:「有泡泡,不舒服。」從此,這些冰品、氣泡飲料,對小茵都不再具有吸引力。
小茵從幼兒園開始就接受華德福教育,學校主張均衡清淡的飲食、無味精,少吃糖、巧克力等加工食品,保護孩子們味覺的發展。同時也選購無農藥、化肥、生長激素的友善耕作食物,並教導孩子們飲食相關的知識。
在一次學校的慶生會上,有家長提供了巧克力蛋糕,上方還有用奶油裝飾的玫瑰花。小茵回家告訴媽媽:「裡面有巧克力,外面有奶油,但我都沒吃喔!因為吃了會變笨,我不要變笨。」
有一回,林孟淳在家中烤了一個減糖的檸檬蛋糕,剛好小茵感冒咳嗽,不適合吃甜食,但她不聽媽媽勸阻,還是吃了一小塊。沒想到到了晚上,小茵的咳嗽加重,整晚都沒辦法好好睡覺,林孟淳來到她房間,問她:「下次你可不可以等身體好起來再吃?」小茵點點頭。從此之後,她知道吃甜食不好,自己會主動拒絕。
看不見的食品添加物危機重重
存在於餅乾、糖果、飲料中,還有一個看不到的殺手──食品添加物。為了讓零食的色澤鮮豔、增加賣相,人工色素常常被添入孩子們的零嘴中。營養師吳映蓉表示,已有研究證實人工色素和過動有關,而這些食品添加物也可能是過敏原。
對於如何讓孩子辨識食品添加物、拒絕有害身體健康的零食,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說:「我常常覺得小孩其實比大人好教。」幾年前,有一個2歲多的法國小女孩,帶了一顆糖果給他們家小孩吃。她的小孩翻到糖果包裝後面,指著阿拉伯數字告訴小女孩:「妳看!這個有毒!」從此,這名法國孩子開始懂得認零食標籤上的阿拉伯數字,舉凡有數字如黃色4號、5號、紅色6號、40號等,她都知道不能吃。
不只孩子要遠離垃圾食物,懷孕媽媽也要提高警覺。王懿萱的第一胎寶寶出生後,孩子有過敏性體質和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讓她開始尋找可行的改善之道。她發現,原來她從懷孕期就吃錯了東西,早餐店的三明治、奶茶,都含有反式脂肪、塑化劑、打了抗生素的蛋。而到了下午時分,她辦公室的抽屜裡也都放了零食、餅乾,可隨手充飢,特別她還是親餵母乳,一直餵到孩子八個月大。
直到後來懷第二胎時,她幾乎不碰奶、蛋、反式脂肪這類食品,改吃天然、有機的食物,老二出生後,果然就沒有過敏和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
藉機會教育和孩子溝通,
哪些食物不適合身體
為了不讓孩子接觸食品添加物,王懿萱從小就給孩子大量的水果,代替零食、餅乾。但是小孩上了幼稚園後,學校提供的餅乾、糖果卻深受孩子喜愛。為此,王懿萱花了許多心力和師長溝通,請師長不要給她的小孩吃零食,並為孩子準備了黑糖塊在書包裡。當其他同學拿到五顏六色的糖果時,老師會幫忙從書包裡拿出黑糖塊給他吃。
當然,看著學校慶生會上,別的孩子吃著津津有味的蛋糕,王懿萱的孩子也會覺得羨慕,然而一旦他吃了蛋糕,皮膚馬上又開始發癢、起疹子,嚴重時還會流膿,彷彿燒燙傷一樣。所以每當知道學校有慶生會時,王懿萱也會為孩子準備一小塊無奶蛋、食材較健康的蛋糕在他書包裡。因為知道自己身體的狀況,現在當有其他大人再給予零食時,王懿萱的小孩也懂得主動說:「那個我不能吃。」
小孩子並非大人想像的那般不理性、愛胡鬧,有時只是少了溝通和引導,當他們明白垃圾食物對身體不好,還是會懂得割捨、拒絕。畢竟,沒有一個大人可以提醒、陪伴孩子一輩子,與其責備或控制,不如設法讓他學會自己判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終身受用無窮。
本文節錄自未來Family網站授權轉載,全文連結請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