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日本甜點和菓子不僅是甜點,更多是當時歷史的投影,像是みたらし団子(御手洗糰子)象徵人的五體,以及玉兔造型的和菓子是在向彌彥神社祭拜伊夜日子大神(天香山命)反省。
撰文=青木直己(學習院大學、東洋大學兼任講師,NHK大河劇飲食文化考證工作)
鎮守於京都市左京區的下鴨神社(京都),正式名稱為賀茂御祖神社,是創建於西元前的神社。
御手洗糰子(みたらし団子)可說是現代和菓子中的常見種類,但御手洗糰子原本是下鴨神社的神饌菓子(用來供奉神明的祭品)。相傳後醍醐天皇(1288年至1339年)某天駕臨下鴨神社,在御手洗池洗手時,水面突然冒出一個大泡泡,接著又陸續出現四個小泡泡。據說每串御手洗糰子的五個糰子,即是象徵人的五體。
創業於大正11年(西元1922年)的龜屋栗義,將御手洗糰子發展為現今的形式。(圖片來源:PCuSER電腦人文化提供)
前端第一顆象徵頭部,後面則象徵身體。在古代,作為氏神子孫的氏子家族負責製作糰子。(圖片來源:PCuSER電腦人文化提供)
象徵五體的神饌菓子 驅除厄運
一本介紹日本各地名產的古書《毛吹草》(1638年序),將御手洗糰子列入洛外的名產中,御手洗糰子在江戶時代已經是家喻戶曉的門前菓子(在神社或寺院旁邊販售,與神社或寺院有極深淵源,參拜者可以在現場食用或購買當作伴手禮的和菓子)。當時的御手洗糰子,是沾上醬油的烤糰子。
五個糰子象徵五體,最上面的糰子比較大顆,代表人的頭部。以前在舉行夏越祓儀式時,會在神壇供奉象徵人體的糰子誦經,祭拜後將糰子帶回家吃,藉此驅除厄運。
熬煮紅豆的湯汁製成的申餅
每年的5月15日,下鴨神社與上賀茂神社會舉行葵祭,在江戶時代之前,每逢葵祭前一天的申日,人們會在神壇供奉用熬煮紅豆的湯汁製成的申餅,但申餅到了明治時代失傳。然而,到了2011年,下鴨神社的御用和菓子店—兼氏子的寶泉堂,為了延續這道傳統點心,依據江戶時代的文獻加以重製再現。朱華色(天空因破曉時的光線所呈現的染紅色彩)餅皮即是申餅的特徵。
申餅。(圖片來源:PCuSER電腦人文化提供)
玉兎縮起身體的外形 代表受到懲罰的兔子正在反省
玉兔是源自創建於西元前392年的越後一宮彌彥神社(新潟)的門前菓子,也是在參拜後一定購買的知名伴手禮。
相傳從前有許多兔子棲息於彌彥山,經常下山大肆破壞農地,受到兔子侵擾而感到困擾不堪的村民,前往彌彥神社祭拜伊夜日子大神(天香山命),懇請大神的協助,大神聽到村民的請求後,下令這群兔子不得再來破壞農地,從此以後兔子便沒有在農村現身了。
村民為了感謝大神,製作了兔子垂下耳朵、縮起身體造型的餅,將餅獻給大神。大神將餅命名為「良幸餅」,其後演變成為現今由各個店家製作的玉兔和菓子。
在江戶時代誕生的兔子饅頭,到了明治時代演變成加入內餡的米粉菓子,之後又成為以米粉製成的打物菓子。到了現代,可見以和三盆糖製成或是包有內餡的玉兔等,種類繁多。
玉兔的造型源自於文政4年(1821年),榻榻米工匠本間貞製作的玉兔造型饅頭,據說原本為麥饅頭。(圖片來源:PCuSER電腦人文化提供)
大仏餅(大佛餅)與日本第一的大佛齊名 家喻戶曉的名產餅
文祿四年(1595年),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全國後,為了彰顯自身的威信,命工匠在方廣寺(京都)建造約19公尺高的大佛。
當時在方廣寺門前販售的和菓子就是大佛餅,流傳後世(《都名所圖會》1780年)。
僧人梵舜曾協助創建祭祀秀吉的豐國神社,根據他所撰寫的日記《舜舊記》之慶長12年(1607年)2月28日條記載,豐前小倉藩主細川忠興曾送給梵舜附有一枝紅梅的50個大佛餅,可知大佛餅在江戶時代初期已經是名產之一。
大佛餅屋之後遷移到誓願寺(京都)門前,生意興隆;但到了第2代也是知名浮世草子(又稱浮世本,日本小說體裁之一)作者的江島其磧,於正德四年(1714年)接手後,因營業不善,將餅屋轉讓給姑姑經營。
在天明年間(1781~1789年),江戶淺草地區也有販售大佛餅,據說同樣生意興隆。江戶時代後期的戲作(江戶時代後期通俗小說類的總稱)作者瀧澤馬琴在《羈旅漫錄》(1802年出版)寫道:「味道甚佳。」
《都名所圖會》可見方廣寺門前的大佛餅屋圖畫,呈現熱鬧的場景。百姓買了大佛餅會直接在店裡吃,或是購買盒裝的名產。(圖片來源:PCuSER電腦人文化提供)
內容來源:《和菓子絕美圖鑑:歲時物語‧生活節慶‧文化解謎,350+日本尋味事典》,PCuSER電腦人文化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砂糖與雞蛋讓日本和菓子產生文化變革?18世紀才成為平民美食!
▶日本婚禮不送喜餅送什麼?各式鮮豔和菓子 替大喜之日增添祝福
▶藝術與美感的饗宴 日本的和菓子與茶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