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華西街夜市於1987年改建,如今是臺北市的觀光夜市,到現在都還可以看到「滷肉飯的故鄉」招牌高掛。位於華西街的「阿義魯肉飯」,創辦人吳黃義在1967年起嘗試做過各種美食,最後在滷肉飯獲得成功;現在的第3代經營者開始翻轉經營模式,讓老店獲得新生命。
撰文=魚夫(作家、畫家、美食家)
現在的華西街夜市是1987年改建的,目前只有行人可以穿梭其間,變成了臺北市的觀光夜市。在此之前,其實是一條馬路兩旁被攤商給占滿了,美食固然很多,但牛鬼蛇神雜處⋯⋯蛇是真的有的哦,當時眾目睽睽宰殺蛇蟒的店最是令人觸目驚心,爭議也最多。
台灣各地都有滷肉飯的故鄉
變身後的華西街夜市,蛇店還是有,但看起來沒那麼野獸派了,而且進駐了有華西街凡爾賽宮之稱、勇奪米其林一星的「華西街臺南擔仔麵」,餐廳裡從桌椅到器皿,都朝精緻頂級的水準鋪陳。我從前在媒體工作,當然經常來店酬酢,不過在酒酣耳熱之外,仍感所費不貲,還是來碗滷肉飯才是王道啦!
如今在觀光夜市的重要入出口處都矗立起高聳的漢文化建築牌樓,還在牌樓下高掛「滷肉飯的故鄉」(有許多店家寫為魯肉飯)。在臺灣人人都可以說說自己故鄉的滷肉飯,幾乎全臺都有老店,但標榜此處是滷肉飯的故鄉,則不知所本為何?只是爭元祖也是多餘,能在滷肉飯之上再創新才有意義。
從剉冰到碗粿 阿義最後在滷肉飯找到出路
「阿義魯肉飯」的吳黃義約在1967年時為了養家活口,起初在和平西路賣剉冰,其後又經營肉粽、碗粿、自助餐等等,後來改做滷肉飯,看來是抓到了竅門,受到顧客的歡迎,乃搬遷到華西街來一試身手,「阿義魯肉飯」偏甜,豬油製程是利用前回留下的少許肉燥油來煏豬頸肉(糟頭肉),然後羼入鹽、胡椒粉、五香配料等,再用滷包浸在肉鼎裡炕,求其不油不膩,迎合更多年輕人的味口。
現在的第三代傅柏翰約在2017年決意承繼家業掌勺。他開始翻轉經營模式,先是試著推出蒜泥白肉和蚵仔盤測試顧客反應,結果後者較受歡迎,靈機一動,在一碗滷肉飯上鋪滿、鋪爆粒粒碩大的鮮蚵,這一碗令人垂涎欲滴的蚵仔蓋飯,馬上驚動萬教、轟動武林,再一回去,老店老顧客的老面孔漸少了,居然很多年輕的客群都出現了。
蚵仔滷肉飯是老闆下了許多心思的改良版美味,讓滷肉保有老味道的同時做出改良。(圖片來源:台北市市場處)
「阿義滷肉飯」的第三代經營者傅柏翰。(圖片來源:台北市市場處)
華西街夜市美食,我從少吃到老,現在看滷肉飯變蚵仔蓋滷肉飯,借福澤論吉一句話來說,可也算「一身二世」乎?
【美味店家】
阿義魯肉飯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華西街151號
內容來源=《魚夫人間味:邊吃邊說四十年》,圓神出版社出版
延伸閱讀
▶滷肉飯上的黃蘿蔔怎麼那麼黃?拆解國飯經典配料秘密!
▶蚵仔麵線的「紅」麵線不是靠染色!多一道工就讓它久煮不爛!
▶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7大夜市美食怎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