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盤式甜點」不論在設計、呈現(在盤中)、與完成後立刻上桌的方式都與正餐的主菜同樣重要。有別於將甜點盛裝在盤子並加上裝飾,而是將盤子當成畫布,利用「在盤中呈現」的特性,將甜點的結構打散重組,並選用合適的盤子、或是配合盤子的特性進行整體設計。也有因主廚判斷適合清晰直接地呈現主題,而不在盤子上做額外裝飾的「盤式甜點」。
撰文= Ying C. 陳穎(高端甜點師)
在餐飲業中,特別是高級飯店與餐廳,餐後甜點與正餐的主菜同樣重要, 且不管是設計、呈現(在盤中)、與完成後立刻上桌的方式(à la minute)都與料理的邏輯相同。
由於主要在盤中呈現,這類的餐後甜點稱為「盤式甜點」 (dessert à l'assiete),與「甜點店式的甜點」(pâtisserie de boutique)相對。 它作為一種獨立的甜點形式逐漸發展,現在除了在旅館、飯店、餐廳中可以享用之外,包含法國、日本、新加坡等地,也都出現了盤式甜點專門店,台灣現在也有極少數需要預約的甜點私廚有提供這樣的餐點形式。
「盤式」與 「盤飾」有何不同?
台灣許多翻譯都將 「dessert à l'assiette 」譯為「盤飾甜點」,字面看來或許較為精緻,但很顯然過於限縮了這個甜點的內涵、也弄錯了創作時的思維模式。
「盤式甜點」並不是預先做好一個一個甜點、然後盛裝在盤子上、最後加上裝飾而成,而是在盤子上呈現一道甜的菜式,內容可以包含水果、蛋糕、冰淇淋、巧克力、糖工藝,以及麵糊、奶餡、裝飾等技巧。
當一個甜點師構思一份盤式甜點的時候,就是將盤子當成畫布盡情揮灑,利用「在盤中呈現」的特性,將甜點的結構打散重組,同時考慮功能性目的與視覺效果,在設計甜點的同時選用合適的盤子、或是配合盤子的特性設計甜點,將兩者結合為一個完整的藝術品呈現。這種創作哲學與「料理」(cuisine)是一致的,而高級餐廳的盤式甜點,更絲毫不輸給前菜與主菜,顧客可以從中讀出主廚想傳達的訊息、希望分享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候主廚可能判斷某一道甜點適合清晰直接地呈現主題,不需要在盤子上做額外的裝飾,因此即使是「盤式甜點」,也可能根本沒有「盤飾」。
「將甜點做好放在盤子上」不能稱為「盤式甜點」
由於盤式甜點是在餐廳內做好後立刻送上桌,客人當場品嘗,所以能夠使用的甜點素材與表現方式比甜點店要多上許多。稍縱即逝的冰淇淋、舒芙蕾、泡沫;脆弱的巧克力、糖工藝裝飾;容易變得濕軟的蛋白霜餅與各種脆片;很快就萎謝的新鮮香草與花朵;需要有深度的容器才能盛裝的液體;冷與熱溫度的對比,利用容器平面與立體空間的維度表現等,都只有盤式甜點才能做到。
新加坡甜點師 Janice Wong 的招牌甜點之一「京都庭園」(Kyoto Garden),即是在盤子上以甜點重現了日式枯山水庭園的特色。(圖片來源:日出出版社提供)
在台灣比較常見、使用盤子盛裝的甜點,可能是冰淇淋或鬆餅加上巧克力醬與杏仁片等裝飾,但如前所述,相對於整個盤式甜點類別所能表現出的變化與維度,這樣的甜點表現法都很粗淺。另外在台灣也常會看到的,可能是在甜點店、咖啡店或飯店下午茶,顧客在甜點櫃中選好甜點後,由店家和服務人員將甜點盛盤,有時候會在旁邊加上一些裝飾(多半仍然是果醬、巧克力醬、杏仁或榛果片與糖粉之類的,有時加上一球冰淇淋)。這樣的甜點只是「放在盤子上的甜點」,而不能稱為「盤式甜點」。
「盤式甜點」也屬於正餐的一部份
以巴黎的豪華飯店為例,通常下午茶時間所供應的單點甜點 ,正是「甜點店類型的甜點」。它們和一般甜點店一樣放在蛋糕櫃中,或是由服務人員以托盤方式呈現(當然原料、作法、技術比一般甜點店進階許多)。而當顧客在飯店內坐下來享用,這些甜點上桌時的呈現方式,就和我們在台灣吃下午茶時所期待的差不多,就是放在盤中的甜點,唯一的差別可能是盤子與裝飾素材都更為講究。但如果將這些甜點與飯店內餐廳的餐後甜點做比較,就能夠看出兩者之間巨大的不同。 餐廳的餐後甜點,因為屬於正餐的一部分,因此會如前所述,設計更加豐富與細緻,也會使用更多時效性較短的元素。
內容來源=《法式甜點學》,日出出版
延伸閱讀
▶傳統英式下午茶 從點心擺設到飲茶皆有規則
▶全球首位最佳女糕點師!Jessica Préalpato靠自然派甜點贏得殊榮
▶15世紀少年的意外之作,造就義大利聖誕節必吃的國民甜點「潘娜朵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