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馬祖釀酒、食糟的風俗,是因著冬天的風而出現,馬祖人喝「紅酒」,並不限於宴會上飲用,而是為了因應強烈的海風,常備的生活必需品,而釀酒的副產品:酒糟,則是亙古以來稱職的配角,無論是當地婦女坐月子時要吃的紅糟雞湯,或是可口的家常菜,都可見酒糟身影。
撰文=羅云普
老酒作法示範=王捷妹
東北季風信守承諾,每年秋冬越海而來,令氣溫陡降,樹枝低頭,草葉枯黃。卻也因東北季風,島上各家繽紛著絳紅色的酒糟,在一片寂寥中,點綴了幸福的情意。
在臺灣本島各地期待著各地的元宵燈會時,馬祖人正投入於每年最重要的節慶活動:擺暝(pε21 maŋ53)。擺暝,是一系列夜間酬神的儀式,家家戶戶準備供品,還會用蔬果細心刻出的雕花點綴,向島嶼上各境的神明祝禱,祈求神明驅邪逐疫,保佑合境平安。
擺暝(pε21 maŋ53):本書採用國際音標。
記得初次在擺暝時來到東莒島──位於馬祖列島南部,大約2.64平方公里的小島,凜冽的寒風襲來,不停灌進羽絨外套,「帶來的衣服夠穿嗎?」我不禁有些擔心。想起掛在衣櫃裡的大衣毛衣高領衛生衣,真後悔沒多帶幾件。思維漸漸被凍得難以運轉,像停滯在夏天的日曆,掛念著陽光燦爛的午後。強烈的風,呼嘯著叫我面對現實。
或許,正是因為東莒人這般無畏寒冷,堅持從各地返鄉參加擺暝,才更能在所謂的觀光淡季裡,在烈風呼呼的聲響裡,感受到居民與在地密切的連結。也才能以在地的視野,細讀島嶼生活的紋理吧!
馬祖釀酒、食糟的風俗,是因著冬天的風而出現的。因此,冬季來到東莒,除了風的印記,還充滿了嗅覺的體驗。
福建地區釀酒食糟酒糟 可溯及北宋
漢人飲酒的餐桌風景,先秦即有記載。根據《周禮》,先秦時有5種祭祀用的酒,包括泛齊、醴齊、盎齊、緹齊、沈齊,《周禮註疏》進一步說明「緹者,成而紅赤,如今下酒矣。沈者,成而滓沈,如今造清矣。」由註解可知,緹齊的酒色為紅色,而沈齊則是沉於酒底的渣滓,亦即酒糟。
論及福建地區釀酒、食糟的歷史,北宋莊綽的《雞肋篇》可提供若干線索。莊綽提到:「江南、閩中公私醞釀,皆紅麴酒,至秋盡食紅糟,蔬菜魚肉,率以拌和,更不食醋。信州冬月,又以紅糟煮鯪鯉肉賣。鯪鯉乃穿山甲也。」《雞肋篇》點出福建居民釀造紅麴酒的現象,也提及紅糟的食用性,紅糟的滋味不僅可替代醋,還可用來烹調肉品。南宋的《朱子語類》更明確寫出福州人食糟的習慣:「今福州紅糟,即古之所謂醴酒也,用匙挑吃。」
金瓶梅、紅樓夢、儒林外史 都有酒槽料理的身影
由於酒糟具有調味的功能,因此不難在典籍中發現它的蹤跡。翻開明、清小說,《金瓶梅》有「舊紅糟兒培著,再攪些香油,安放在一個磁罐內」的紅糟鯽魚、《紅樓夢》的糟鵪鶉、《儒林外史》的糟鴨。清朝詩人袁枚,精於飲食,重視烹調之道,他的《隨園食單》提到糟肉、糟鰣魚、糟鯗、和糟菜等等菜餚。其中,糟菜的作法為「取醃過風癟菜,以菜葉包之,每一小包鋪一面香糟,重疊放壇內。取食時,開包食之,糟不沾菜,而菜得糟味。」透過仔細鋪排食材,讓酒糟的香氣深入菜葉,豐富食物的風味。
以紅麴釀的老酒 酒色紅潤適合喜慶
來到馬祖,除了品味各式紅糟料理,也得品嚐老酒麵線。那麼,老酒又有哪些文化意涵呢?
王鵬龍在〈日治時期紅麴管制下民俗中紅麴的運用之探討──以生命與歲時禮俗為例〉的論文中,探討了日治時期臺灣民眾運用紅麴的民俗。他指出,臺灣人以老酒待客,有表示重視與尊重之意涵。人們常說的「老酒」,其實是以紅麴釀造而成的「紅酒」,因酒色紅潤,深具喜慶之氣,從清領時期開始便是宴會上重要的飲品。
馬祖人飲老酒 是寒風下形成的飲食習慣
但是馬祖人喝「紅酒」,並不限於宴會上飲用,而是為了因應強烈的海風,常備的生活必需品。每當東北季風來襲,颯颯之間,氣溫陡降,讓逼近零度的冬天更顯寒冷。這時,飲下一杯家中自釀的老酒,暖胃也暖心。而釀酒的副產品:酒糟,則是亙古以來稱職的配角,無論是當地婦女坐月子時要吃的紅糟雞湯,或是可口的家常菜,如紅糟鰻、紅糟蟹、紅糟炒飯,廚娘們都習慣加上一匙飽含滋味的紅糟。那滋味,由廚娘對家人的愛,以時間調味,逐漸醞釀而成。
和東莒阿姨們聊天,時常聽到她們談到孩子離家在外,說好要回家的日期。我想,身為離離離島的居民,勢必得習慣「離家」這件事情吧!東莒的孩童國小畢業之後,就展開一連串「海外留學」的旅程。他們到西莒島讀國中、南竿島讀高中,接著前往臺灣本島讀大學。守在母親之島的親人,如同島上那座燈塔,始終殷切,等候孩子歸航。待他們一一返回母土,圍聚在故鄉的餐桌,品嚐家鄉味,一飲豐盛菜餚中寄託的祝福。出身馬祖的作家劉宏文說:「那是鄉村的味素,家家都有」,餐桌上最獨一無二的滋味,是家的滋味。
詩人羅葉寫過一首〈老酒〉,藉老酒歌詠友誼:
這樣的相逢恬淡如水/恰似剛蒸熟的糯米散發清香/萌芽的介紹,含苞的微笑/好比紅麴催化著這段時日的/攀談:深深淺淺,滔滔喃喃/化作糟粕在腦海隱隱發酵……/所以必須要妥善打撈/隔離與沉澱,讓酒有時間/好好整理自己的味道/如同友誼可藉分手來培養/所以不急著一口喝光/如此便能將彼此安安穩穩/放進心罈裡默默醞釀……
偶然的友誼如此,航行於現世的遊子,何嘗不在漂泊的日子裡,細細回味腦海中珍藏的,記憶的香甜與微醺。
離家,是為了返航;告別,是為了重逢。在酒香之間緩緩釋放的,是東莒廚娘們,醇厚的人情。
做法
老酒料理
Step 1浸泡紅麴 將紅麴與(礦泉)水倒入桶中浸泡一晚
Step 2浸米 將糯米泡軟(浸泡時間三到四小時)
Step 3炊米 糯米炊熟放涼
Step 4 糯米與紅麴水混合 糯米放涼至只剩微溫時,拌入紅麴水中
Step 5碾白麴 將白麴碾碎
Step 6碾白麴 將白麴碾碎
Step 7攪拌 第一週每兩、三天攪拌一次,拌過兩至三次之後便封桶靜置
Step 8裝瓶 快則15天,慢則兩個月,便可將老酒盛裝入瓶,瀝出來的酒糟即爲紅糟
材料
- 紅麴
- 圓糯米
- (礦泉)水
- 白麴
蛙蛤還有這招
• 理想的製作老酒氣溫為攝氏14 度
• 辨別好紅麴的方式為用手搓一搓,若呈現漂亮的紅色粉狀,即為好麴
• 也可先將紅麴碾碎之後再撒入水中浸泡
• 有些主婦喜歡在將紅糟瀝出時,保留多一些的老酒,讓烹調時酒香可以更為濃郁
內容來源=《好東島—酒黃·糟紅·田綠》,艸民們獨立出版
延伸閱讀
▶保健食品當紅炸子雞「紅麴」中的橘黴素,到底安不安全?
▶濃郁甘甜牛肉湯:台南人何時開始吃起牛雜與蔬果炕在一起的好滋味?
▶高粱酒,真的是越「老」越好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