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市場所販售之海參不便宜,比茄子粗,且都是用藥物發脹的,建議如果想吃,還是自己買乾貨回來發。而發海參共有4步驟,包括加水煮開、冷水燜至水冷、清洗海參內臟、新冷水煮開燜至水冷。

撰文=郭木炎(大葉大學休閒研究所碩士)

俗稱「海茄子」的海參,平時以過濾沙子中的雜質為食,是海裡的清道夫。其本身的香氣與味道單薄,但口感軟滑、爽口,多用於煮湯或涼菜。

梁實秋《雅舍談吃》裡的涼拌海參做法

大文豪梁實秋先生在他的《雅舍談吃》這本小品裡談到海參的吃法,一般都是燒來吃,無論是紅燒大烏參、酸辣海參、蔥燒刺參,都是燒法,或燴,不會出現炸的海參,或是乾炒海參。

在他家裡夏天的做法是涼拌,海參先發好,再汆燙後,切成細絲,越細越好,接著冰鎮,調一碗三合油(北方人的說法,醬油、麻油、醋的調合),一小碟蒜泥、一小碗稀釋到濃稠適宜的芝麻醬,要上桌時,將這些佐料與海參絲拌勻,既涼也香,他說比肉絲拉皮好吃多了。

海參在三國時代就有紀錄,現俗稱為「海茄子」

三國時代,吳國,沈瑩的《臨海水土異物誌》云:「土肉,正黑色,如小兒臂,長五吋,中有腹,無口,自有三十足,大如釵股,中食。」這是1500 年前形容的海參,而很多地方卻是不吃此物的,可能是看起來很醜, 又不知道怎麼吃。

山東濰縣,醫語:「參益人,沙、玄, 苦參各異, 然皆補, 海參得名,亦以能溫補也,人以腎為海,此物生北海鹹水中,色又黑,以滋腎水,生於土者為人參,生於海者為海參,故海參以遼寧海產者為良,人參像人,海參尤像男子勢,力不再參下。」

這段話是山東濰縣的一位醫生說的,海參是好的補品,而最好的就是遼東灣出產的遼參,甚至海參比人參還要好,是不是真的如此?但在山東的頂級刺參確實是比一般的人參貴多了。

海參是無脊椎的棘皮動物,也是海裡的清道夫,遇到敵人時,會將內臟吐出來嚇牠的敵人,後果可能還是會被吃掉。現在市場都是發好的,不便宜,比茄子粗,俗稱「海茄子」,建議如果想吃,還是自己買乾貨回來發,市場發的從一條約10公分大小可發到20幾公分長,4∼5公分寬,都是用藥物發脹的,少吃為妙。


在山東,海參是好的補品,最好的就是遼東灣出產的遼參。(圖片來源:食為天文創出版社提供)

自己發海參不難,冷水煮至發脹

自己發海參並不難,水發則是很簡單,就是花時間。第一次加水煮開,加蓋,燜至水冷,第二次換冷水,並剪開海參腹部,煮開後,加蓋燜至水冷。第三次先清洗海參內臟,在水龍頭下沖洗,清洗掉附著的泥沙,第四次再換新冷水煮開並加蓋燜至水冷,此時可檢查看看是否發脹完成,如不完整,可依此順序,再煮1∼2次,直到發脹完成,但不可發過頭,容易變得太爛,而無應有的嚼勁。

梁實秋家裡的做法是切絲,如果作為酒席的涼菜就不合適,此時海參已熟,汆燙後,切厚片、冰鎮、瀝乾,接著調味:醬油、鹽、糖、醋、胡椒粉,喜歡辣可加些辣豆瓣醬、辣油亦可,喜歡酸的,多添些醋,最後在北方一定會加些香油或幾滴麻油,如果剛好有初榨的橄欖油,不妨多放一些吧!拌海參就用一般的海參即可,如果用刺參就可惜了,海參與刺參,那可差別大了。

海參還有分等級,正宗刺參要價不斐

刺參、海參這樣的食材,單獨來看是沒有味道,需要其他食材的搭配,才能顯出其尊貴的一面,食材間的影響與交會,打造出的新火花,令人充滿驚喜。

過年前為拍這本北方菜去買刺參,台中的大菜市場,建國市場與東興市場都找遍,雜貨商也去問了,看到的都是已發好的海參,也就是海茄子,沒有刺參。

早期台中第二市場是賣高檔海鮮的,也有乾貨刺參,去問了一家老店,說有乾的刺參,買了2條,一條380元,想想比台北迪化街一條500元便宜,再問了,是哪裡的?老闆說:「土耳其的。」然而最好的是日本和山東遼東灣的,反正不吃,只是拍照,「型」像就可以,買回去一發,發現自己上當了,還是條海茄子,只是乾貨看起來是一樣的。

我想這位年輕老闆不是存心騙我,因為他認為這就是刺參。山東遼東灣的刺參,是正宗的刺參,現在就連大陸也是炒作的離譜了。頂級貨1 斤500克大約有40條,賣50,000 人民幣,平均1條1,250人民幣,是不是瘋了!

而中國的五星級飯店用的大概是8,000 元人民幣1斤的,每條大概在200 人民幣左右,在台灣,這樣的價錢是賣不動的。
如果你有機會到大陸去,看到上一碗清湯刺參或一段大蔥燒的刺參,只有10 公分左右大小,這一盅最少是300 人民幣起跳的,因為怕的是以海茄子來頂替冒充,所以一定是不切,完整的出來見你。

海參上菜,蔥為最畫龍點睛的配角

魯菜擅調湯,山東章丘有像水果般多汁的大蔥,造就了「上湯刺參」「蔥燒刺參」,這兩道揚名中外的菜。而在南方上海最有名的就是蝦籽(卵)大烏參。刺參和魚翅一樣,本身無味,須靠上湯或是極鮮的蝦籽同燒,一般的館子無法用刺參,只能用海參燒菜,其實味道是一樣的,早年台灣的川菜館有道海參燒肉,是用海茄子燒五花肉,軟糯滑嫩,對老人家而言,適口,但現在好像也少見了。大約在30 年前的川菜館裡,常開的一道酒席菜,非常適合祝壽、過生日,名稱都會叫做「長生不老」,也就是海參燒大腸,這道能上得了檯面的菜,現在也都不見了。

蔥燒海參還是刺參差別是很大的,但不變的是蔥,無論是一般的三星蔥還是大蔥,都是要煸出蔥的味道,如果用的是大蔥,就要剝開蔥才能出味,否則蔥還未出味,海參就糊了。早年用的是豬油,現也少用,其實豬油適量,用對了也是很健康,無須聽到豬油就嚇跑了。

北方燒海參,當然會用到八角,去腥提香,最重要的是不能用白開水去燒,要用高湯、上湯來燒,才會有味道、有價值。講究的餐廳是先做蔥油,一大捆蔥才做出一碗蔥油,大蔥只用蔥白段,先炸後再以雞湯蒸過的蔥白,這樣的蔥白與蔥油,才是蔥燒海參的精華之處,袁枚在300年前就說了:「魚翅、海參皆為庸俗之輩,須有好的上湯,才能顯出它的尊貴之勢。」看看,刺參、海參一樣嗎?

蔥燒刺參:做法

  • Step 1刺參與海參先泡水發脹,紅燒後不易縮身,口感較Q彈。

  • Step 2大蔥切長段後對切,再用手撥開大蔥片,入熱油中炸上色,紅燒後整體顏色較均勻好看。

  • Step 3薑切細碎後入鍋爆香,加入紅蔥油、胡椒粉、米酒、香油、醬油調勻後放入蔥段、刺參燜煮入味,起鍋前倒入太白粉水勾芡。青花菜汆燙後做盤飾。

材料

  1. 食材:刺參100g、大蔥50g、薑20g、青花菜10g
  2. 佐料:胡椒粉0.2g、太白粉5g、紅蔥油10g、米酒10g、香油5g、醬油20g

紅燒海參:做法

  • Step 1參照蔥燒刺參的做法1~2,取裡脊肉切片,加醃料胡椒粉、香油、醬油、太白粉醃製。倒入約100g沙拉油,油溫約60 ∼ 70度,肉片準備過油。

  • Step 2薑切細碎後入鍋爆香,放入蔥段、肉片及海參燜煮入味,以紅蔥油、胡椒粉、米酒、香油、醬油調味,太白粉勾芡後起鍋。

  • Step 3青椒切成三角形,汆燙後加胡椒鹽拌炒做盤飾。

材料

  1. 食材:海參100g、大蔥50g、薑20g、青椒1粒、裡脊肉20g
  2. 佐料:胡椒粉0.2g、胡椒鹽0.2g、太白粉5g、紅蔥油10g、米酒10g、香油5g、醬油20g
  3. 醃料:胡椒粉0.05g、香油1g、醬油2g、太白粉1g

內容來源:《細說北方菜:咀嚼北方飲食文化的轉變》,食為天文創出版

審稿編輯:陳怡岑

延伸閱讀
海草越來越少、垃圾越來越多!南韓傳統海女面臨失業危機
滿漢全席只是個傳說!竟然是被相聲塑造出來的美食饗宴?
承載無限思鄉情懷的肉骨茶,牽起馬來半島與華人的獨特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