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近來晚冬天氣依舊寒涼,吃點熱呼呼的燉食能暖胃亦能大開胃口。鰤魚滷蘿蔔和鯛魚燉蕪菁是京都冬季具代表性的配菜,這兩道「天作之合」作法不同,搭配上更無法對調,也因此才能各自品嘗到鮮味及甜味。
撰文=村田吉弘(京都知名料亭「菊乃井」店主)
在寒氣沁骨彷彿比叡山吹起落山風的日子,就要吃熱呼呼的燉菜。京都人家真的很常做燉蘿蔔或蕪菁。接下來要介紹的鰤魚滷蘿蔔和鯛魚燉蕪菁是京都季具代表性的配菜。鰤魚滷蘿蔔算是家常菜,鯛魚燉蕪菁是高級一點的配菜。有趣的是,沒有鰤魚配蕪菁或鯛魚配蘿蔔的組合。料理的世界有所謂的「天作之合」,彼此互相襯托變得更美味的食材組合。鰤魚滷蘿蔔和鯛魚燉蕪菁便是具代表性的例子。
鰤魚滷蘿蔔、鯛魚燉蕪菁是天作之合,千萬不可將食材對調
若是蕪菁配鰤魚,蕪菁會變得失色,換作鯛魚配蘿蔔,則是蘿蔔占上風。通常料理店會有鯛魚燉蕪菁,但鰤魚滷蘿蔔的味道強烈,無法列入菜單,所以不會有這道菜。常有人說因為鰤魚滷蘿蔔是下等菜……,這是誤解。我可不認為鯛魚比鰤魚高貴。兩者同樣都是神創造的大自然產物。人類擅自決定價錢,刻意做出等級評比,這是很奇怪的事。引出各自的美味與優點是料理人的職責。因此,即使都是燉菜,鯛魚燉蕪菁和鰤魚滷蘿蔔的作法並不同。
鯛魚和蕪菁是分開炊煮後組裝盛盤,稱為「炊合」。鰤魚和蘿蔔是一起下鍋滷。蘿蔔的辣味消除鰤魚的腥味,鰤魚的膠質中和蘿蔔的苦澀,因此兩者不能同鍋煮。
以前讀過的食譜提到,煮的時候要邊煮邊撈除浮沫,最近,我才知道不撈浮沫反而比較好。我和京都大學的教授們進行調理科學的實驗,共同研究學習,發現鰤魚或鯖魚和蘿蔔一起燉煮時,比起邊煮邊撈浮沫,不撈浮沫的作法反而比較美味。原來浮沫中含有魚脂和蛋白質,這正是鮮味的來源。
聖護院蘿蔔渾圓濃郁,天王寺蕪菁扁平清淡
雖然蘿蔔和蕪菁同屬十字花科,依採收地點的不同,形狀或味道也會改變。以聖護院蘿蔔為例,因為在京都聖護院一帶採收而得此名,但在大阪天王寺採收的天王寺蕪菁是其原種,改種在聖護院後變得碩大。形狀也有差異,聖護院蘿蔔渾圓飽滿且長,天王寺蕪菁較扁平,看起來像是鏡餅的形狀。作物的形狀、大小和味道因風土改變是很自然的事。東京人總說天王寺蕪菁淡而無味,聖護院蘿蔔生長在日夜溫差大的環境,滋味確實比較濃郁。而且肉質細緻,做成千枚漬後,味道果然有差。
京都近郊龜岡市的蕪菁田,長出色白精緻、肉質結實的蕪菁。(圖片來源:健行文化提供)
千枚漬是京都冬季代表性的醃漬物。將切成薄片的蕪菁夾入昆布醃漬。(圖片來源:健行文化提供)
簡單的蘿蔔料理 熬湯散發香氣
蘿蔔的日文漢字是「大根」,我認為蘿蔔是日本配菜的「根本」。被湯汁滷煮成黃褐色的蘿蔔散發出誘人香氣,任誰聞了都會食慾大開。且蘿蔔可以從頭用到尾。
蘿蔔的身體(根)通常是用來煮或蒸,由於富含麩胺酸,只用蘿蔔就能熬出美味的高湯。簡單的燉煮已經很好吃,用鹽搓拌也不錯,或是切塊炊煮後沾味噌吃。
以前的人會把削下來的蘿蔔皮放進竹篩,吊在屋簷下。用這些皮可以熬出美味的高湯喔。蘿蔔葉或莖也可炒煮或是拌入飯中。精進的想法是京都人的根基,對作物心存感謝,吃到盤底見天。
秋意漸濃露水結霜,天氣日益寒冷,根莖類作物的甜度增加,肉質也變得緊實。這對日本人來說,自古以來就是豪華大餐。今天又是冷颼颼的一天,今晚在家裡煮鰤魚滷蘿蔔吧。
內容來源=《和食之心》,健行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以食「肉」為目的!提及「京都涮牛肉」不可不知的「十二段家」
▶將「素淡」發揮到極致的禪料理!享受京都湯豆腐的「原味」
▶著重食物的「視覺」之美!京都菜餚被稱作「用眼睛看的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