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區塊鏈技術運用於食品產業能杜絕業者假造的可能性,進一步保障跨境食品安全。然而據Inscatech創辦人Mitchell Weinberg表示,除非每個數據提供者都能誠實,否則區塊鏈技術也無法防止食品欺詐,安派食品偵探蒐集情資的行業也因此被認為錢景看好。

撰文=張越評

曾是貿易顧問的Inscatech創辦人Mitchell Weinberg,多年前在上海吃了一碗冰後,經歷了一場可怕的食物中毒,這也促使他建立了一家全球食品偵探公司「Inscatech」,為跨國零售商和食品製造商調查全球各地的食品供應商是否涉及造假與食品詐欺。

Weinberg於2017年8月7日《彭博社》報導中分享其創立公司8年以來的統計資訊,他提及近幾年來,中國仍是食品詐欺事件成長最關鍵的地區,同時也是會開發新技術來對付食品詐欺偵測的地區。「據統計,我們進行調查的70%案例都有欺詐行為,但在中國這一比例接近100%」,從葡萄酒被鹽水稀釋,再到老鼠肉冒充羊肉串,全球最大的食品生產和消費國卻是造假食物的溫床。

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hina Market Research Group)董事總經理Shaun Rein表示,很多西方企業為了避免擔上「食品欺詐」的惡名,很需要Weinberg公司提供的服務,「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他說,「中國食品公司正在成為整個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這不僅僅是一個中國參與,而是全球性涉入其中,這一點非常重要」。

美國的跨國零售企業沃爾瑪公司(Wal-Mart)2016年10月也與IBM和中國清華大學合作,從農場到貨架追蹤中國的畜肉品流向,希望在出現問題時(例如在運送肉類的過程中發生污染)快速找到受影響的產品,沃爾瑪食品安全部門副總裁Frank Yiannas表示,只要某個國家食安問題獲得提升,同時也會是全體的受益,2017年3月29日沃爾瑪於中國成立食品安全合作中心,首批推出的技術項目即是「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是一種可多方參與紀錄的網路數據資料庫技術,能將境內、境外分散獨立的訊息串連起來,從而提升訊息的透明度及可追溯性,而且資料一旦被輸入即無法再修改,因此擁有絕佳的安全性,運用於食品追溯追蹤系統便能杜絕業者假造、修改的可能性,進一步保障跨境食品安全。

國際大型食品公司開始使用區塊鏈技術,讓所有的數據能永遠按照登錄順序被保存下來,運用到食品供應領域,幾秒之內就可以找到問題的源頭,達到食安問題出現時隨即就能追溯追蹤、下架的反應能力,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也已經與普華永道(PwC)合作開發區塊鏈系統以減少食品詐欺。

但據2017年5月《食力》採訪「Sourcemap」創始人Leonardo Bonanni表示,對於大型食品業者來說,其原料可以有上萬甚至超過10多萬種,而這些原料可以來自各個國家,為了讓整條供應鏈能清楚呈現、建構完整供應鏈資訊,技術漸漸不是門檻,「跨國溝通」反而成了最大的困難,因為各國市場發展速度不同,對追溯概念認同程度不一,因此要說服其他國家的供應商參與就成了最大難事。

Weinberg對於區塊鏈技術的信心也不高,Inscatech訊息採集主要就是靠當地知情人員提供,接著再順藤摸瓜找出生產過程中的食品詐欺現象,「只有提供數據的人可靠,這些數據才能有可靠性,大多數供應鏈都有一個或多個不誠實的數據提供者,意味著除非每個數據都被仔細檢查,否則區塊鏈技術也無法防止食品詐欺。」Inscatech這類安派食品偵探蒐集情資的行業被認為錢景看好,據《彭博社》報導「分子標記」、「遺傳指紋」等基因技術,也成為了Inscatech正著手開發期望未來幫助天然作物認證、從假貨中分辨出真實產品的趨勢技術。

延伸閱讀
「Sourcemap」創始人Leonardo Bonanni:跑太快就得想辦法活著等市場跟上來!
中國與沃爾瑪協作引進區塊鏈 進入食品追溯新紀元
比起食安問題,無知才更令人擔憂

參考資料
Inside the Secret World of Global Food Sp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