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鮪魚共分為3種不同魚肉部位,分別是赤身(紅肉)、中腹肉(中等油脂肉)、腹肉(油脂肉)。

撰文=增井千尋(日本人,4歲移民海外,住過紐約、倫敦與巴黎,對東西方美食皆有涉略,報導過許多日本與法國大廚,米其林指南第100期共同作者,母親為歐洲知名美食作家增井和子)

鮪魚是唯一一種根據特性再細分的魚:由於龐大的身軀,1隻鮪魚有3種非常不同的部位。處理這3種部位,就像在處理3種不同的魚。這3個部分即是赤身(あかみ,字義指「紅肉」),中腹肉(中トロ,中等油脂肉)及腹肉(トロ,油脂肉)。

赤身(あかみ)

壽司店裡的赤身,是鮪魚肉最紅且油脂最少的部位。肉呈現深紅色且有光澤,最為人所喜愛的是細緻的肉質、舒服的酸味及細微的血味。這是喜愛紅肉人士最愛的壽司料。

大間優質鮪魚的赤身是一道珍饈:香氣及味道豐富,帶點黏性的柔軟肉質無比美味。面頰肉特別好,細緻如禽類胸肉,但多了分布均勻的些微脂肪。

赤身有兩種:一種在魚身的背部,介於中心脊骨到魚皮之間,另一種是黏在魚骨上的肉,需要用湯匙刮下來,也稱為中落(なかおち)。中落的市價非常平易近人且非常美味,帶有深刻的鮮味。主要用來製作卷壽司。

如果說優質鮪魚與中級鮪魚的赤身顏色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那麼至少後者會因為缺少油脂的關係,比前者來得沒光澤。

中腹肉(中トロ)

中腹肉取自魚腹與魚背,是行家偏愛的部位。這塊稀有的肉位於赤身與腹肉之間。我們喜歡將這個細緻的部位切成數公分的薄片來品嚐不同風味,先是赤身的細緻,接著感受到的是腹肉剛入口時的脂肪,但中腹肉的油脂比真正的腹肉更高雅迷人。鮪魚是壽司檯上體積最大的魚,而中腹肉便涵蓋了鮪魚的全部風味。

腹肉(トロ)

大致上,西方人偏愛這部位。中腹肉的風味複雜,需要一些經驗去品嚐,而上腹肉則較單純,柔軟、美味,輕易就能愛上,而這特色卻又不會奪去腹肉在味覺上的精湛品質。

這塊肉位於魚的腹部,有些地方有大理石紋或條狀紋路。這柔軟多脂的肉如神戶牛肉般,散布著白色的油花。這個部位就如同豬牛肋骨上方那塊肉。呈現整齊的粉紅及白色相交條紋的部位,便是所謂的蛇腹( じゃばら ),即包覆著臟器的腹部底端。壽司師傅將這兩個特定部位合稱為大腹(oo-toro,大トロ),但外行人很少這樣區分。

若是中等品質的鮪魚,蛇腹部位由於油脂上的纖維非常明顯,形成很硬的筋膜,牙齒不易咬斷,必須久嚼。但如果是品質優良並經過良好處理的鮪魚,肉一接觸到舌頭,就會立即融化。

水谷說:「蛇腹總是讓我頭疼,如果很硬,就必須用力嚼,這樣吃起來並不方便。所以,必須將蛇腹放3~4天熟成,在分切時也要注意。怎麼做?我沒辦法跟您解釋⋯⋯就是下刀的地方,刀子切入的準確位置,這是一種直覺。我必須說,若鮪魚品質夠好,蛇腹的部位不會抵抗牙齒,刀子一切下,就像切開奶油一樣。油脂的品質不可能一直都是一樣的。」

延伸閱讀:
登上全球漁業貿易中心 築地市場是怎麼辦到?
沒有冰箱的古早日本人怎麼吃魚:教您江戶前壽司魚肉熟成的秘密
長達近12世紀的禁肉令 造就精湛日本魚料理

內容來源=《魚料理:一種日本藝術》,由大家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