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葡萄酒的酒體代表酒的酒精濃度與甜度,若兩者皆高則喝起來愈飽滿、品質佳。而要達到「平衡感」則必須考慮軟元素和硬元素,酸、甜、濃度、單寧皆達到完美平衡最為困難。

撰文=沈芸可(法國烈酒與葡萄酒產業工作者)

「酒體(body)」顧名思義是酒的身體,也就是酒的重量,是我們品嚐葡萄酒時會直接感受到的飽滿程度。酒體包含了一款酒的殘糖量、酒精濃度(酒體=甜度+酒精度),傳統認為葡萄酒的飽滿度越高、濃度越高,品質越佳,但這只是個中性不帶優劣的事實。

酒體飽滿往往象徵了葡萄酒來自成熟度佳、較為炎熱的產區、釀造過程的浸泡時間較長、有殘糖,或經由橡木桶陳釀;當酒體增加,入口存在感較強,會讓人比較有喝酒的感受,但並不能當成判斷酒款好壞的依據。

酒精濃度高低沒有絕對好壞

經常有人問我:「酒精濃度越高,酒越好嗎?」那麼酒精濃度只有11.5%的香檳,是否就不算是好酒了呢?

其實在很久以前,香檳的確是比較辛苦的產區,主因是香檳區緯度高、氣候涼爽,葡萄成熟不易,因此透過特殊的「瓶中二次發酵法」讓酒液帶有氣泡感,甚至是延長瓶中與酒泥接觸的陳年時間、裝瓶前添糖等種種做法,來消弭高酸、增加香檳的厚度與層次度。

但是隨著氣候暖化,香檳區的葡萄越來越成熟,氣泡似乎也不再是必須,酒精濃度超過13%的「無氣泡」靜態香檳紅白酒越來越普及,或許在未來,我們都會想念那個只有11.5% 酒精濃度的香檳年代,以後人們可能會改問:「是否酒精濃度越低,酒越好呢?」

葡萄酒5種口感結構 透過「身材」判斷風味

人有高矮胖瘦等不同體格,葡萄酒也是如此。葡萄酒的口感結構包括:

1、酸度

2、單寧

3、甜度

4、酒精度

5、風味濃度(有時會跟甜度放在一起,通常甜感較高的酒,給人的濃郁感較高)

一般來說,酸度和單寧的口感較銳利,是葡萄酒的骨幹;甜度、酒精度、風味濃度的口感較圓潤,是葡萄酒的肉。

有時我們會形容一支酒「纖細」,往往是因為它較為骨感,可推測是酸度較高的葡萄酒。相對地,若形容一支酒「豐滿」,則代表濃郁感偏高,可能是甜度或酒精度較高。若說一支酒很有「力量」,則代表它既有酒體,又兼具高酸與高單寧的架構。

入口的舒服順暢 取決葡萄酒的「平衡感」

相信許多人剛接觸葡萄酒時,有時會聽到別人在品飲時說出:「這支酒喝起來很平衡(un vin équilibré)」,這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又該如何感受它?想判斷葡萄酒的品質,「平衡」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可以想像成橫向線軸,兩側端點別為硬元素和軟元素,像個翹翹板,這種平衡稍微向一側傾斜是正常的,會決定這款酒的風格,但如果過於向一側傾斜,我們就會覺得這支酒不夠平衡。

這麼說似乎有點抽象,以製作醬燒豬肉這道菜來舉例好了,如果烹調時不小心把醬油倒得太豪邁、吃起來太鹹,在無法添加更多食材的情況下,大家會怎麼辦呢?加水會把味道給稀釋掉,不能解決整體的不平衡感,此時加糖就是個會讓料理吃起來鹹甜適中的做法。

在醬燒豬肉這道菜餚裡,醬油(鹹)代表了硬元素,冰糖(甜)則代表了軟元素,一般來說,料理要吃起來美味,軟硬元素(甚至是口感質地)肯定在各方面會達到一定程度的平衡。葡萄酒也是一樣的,美味葡萄酒的軟硬元素也需要讓品飲者感受到舒服和諧的平衡狀態。那麼在葡萄酒裡,軟元素與硬元素分別又是哪些呢?

軟硬元素平衡 喝起來才會酸甜宜人

軟元素:酒精、甜度

硬元素:酸度、單寧

當一支酒的酒精與甜度偏高時,我們通常會說喝起來很「圓潤」、「飽滿」。反之,當一支酒的酸度與單寧偏高時,我們通常會說喝起來很「銳利」、「剛強」。

這樣聽起來,似乎軟元素比較吃香?但你想想看,如果一個人單純只有圓潤飽滿,而沒有足夠的骨感或個性,是不是會覺得有些肥胖臃腫?所以高甜度的酒,往往也需要高酸度來平衡,這是甜酒的最高境界,甜在舌尖、舌側也會不斷分泌唾液,甜與酸同時達到天秤兩側的極致平衡。因此有些酒莊莊主會說:「我的酒,平衡度就像走在一條鋼索上的人,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就是這個意思。

以食物為例,若一塊蛋糕完全只有甜,而沒有任何酸、鹹點綴,是不是吃幾口就會讓人感到膩?所以甜點師經常會在餅乾蛋糕裡加少許鹽巴,或加入一些酸或苦的元素,為達到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的境界。當甜點搭配茶品時,茶葉裡的「單寧澀感」也是扮演與甜食平衡的硬元素,所以吃甜食時想來杯茶,就跟吃油膩料理想搭一杯高酸度白酒一樣。了解這個原則後,餐酒搭配是否一點就通了呢?

內容提供:《生活裡的葡萄酒課:跟著遊牧尋酒師,開啟無框架品飲餐搭之樂》,幸福文化。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紅白葡萄酒「酒色」是受到葡萄皮影響?學會這4種酒色辨別方式 你也是「葡萄酒算命師」!
為什麼紅酒、白酒呈現不同色澤?要如何去除釀造過程中產生的葡萄碎屑?
法國葡萄酒消費量下降了3分之2!粉紅酒、無酒精與低酒精葡萄酒市場逐漸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