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宴會上常吃到的九孔即為台灣土產鮑魚,其殼上的孔數因成長而增加。
撰文=曹銘宗(台灣文史作家)
是的!九孔是台灣土產鮑魚的俗名,因長得比進口鮑魚小,所以有人以為九孔不是鮑魚。根據中研院《臺灣貝類資料庫》,台灣記錄的鮑螺科鮑螺屬共有5種,最常見並養殖的是「九孔螺」,又分成平紋、粗紋兩種。鮑螺科即指鮑魚,所以九孔也被稱作小鮑魚、雜色鮑、珍珠鮑、台灣鮑魚(Taiwan abalone)。一般來說,鮑魚大都生長在冷水海域,九孔則生長在暖水海域。
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 台灣土產九孔滋味勝過一般鮑魚
台灣清代方志記載:「土鮑魚,一名九孔。」「九孔,鮑魚之小者。」「仙人耳,一名鰒魚。」「旁有九孔,俗呼曰九孔。」「俗呼為將軍帽。」「殼有孔,煆灰入藥,為石決明。」這樣已清楚說明:鮑魚古稱「鰒魚」,台灣的鮑魚較小,因殼有九孔而稱九孔,因長相又稱「仙人耳」、「將軍帽」。殼灰可做中藥「石決明」,有清熱、明目之效。
台灣日本時代詩人、板橋林家的林景仁,在他所著《東寧草》中稱讚台灣九孔:「九孔介屬。其殼九孔,作橢圓狀,可燒煉為灰瓦。肉美味雋,較鰒魚尤勝。3、4月間,雞籠出產最多。」他還寫了一首詩:「遑問蛤蜊事,且觀綺貝光。萬間身後庇,九略腹邊藏。堅守牢危石,飄流寄巨洋。延平應似汝,合拜介中王。」林景仁生於清末,曾留學英國牛津大學,並遊歷全球,他說九孔滋味更勝一般鮑魚,讚美九孔的外觀,隱喻九孔的內涵,並以之比擬鄭成功,稱之「介中王」,這應該是對九孔最高的禮敬了。
九孔(台語音káu-kháng)是台灣才有的俗名,所以《廈英大辭典》、《廈門音新字典》都無此詞條。九孔曾是台灣海水養殖的要角,後來因抗病力變弱等因素造成產量大降,經水產專家找出原因,可能是近親繁殖所致,於是就以野生九孔與養殖九孔配對繁殖,近年來已重新養殖成功,並改名「九孔鮑」行銷。新北市貢寮區所產的九孔,叫「貢寮鮑」。
九孔上有9個孔時,已經成長至成熟美味的階段。(圖片來源=台灣貝類資料庫)
九孔一定有九個孔? 孔數因成長而增加 九個孔時成熟又美味
不一定!「九」是數字,但也用來形容多數。鮑魚殼上的孔有吸呼、生殖、排泄作用,依種類有4至5孔或6至8孔,但9孔的孔數較多。根據《臺灣貝類資料庫》,九孔殼的上緣有一排小孔,孔數會因成長而增加,通常為7到10個。因此,當九孔長到可以看見九個孔時,表示已成熟味美。
延伸閱讀
▶蟹、蟳、蠘 傻傻分不清楚?
▶高價年菜食材挑選技巧大公開!
▶這些毒魚碰不得!不是只有吃下去才會中毒
內容來源=《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貓頭鷹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