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2019年9月的統計,目前全台有機耕作面積僅9251公頃,其他的土地仍然以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的「慣行農法」為主。長期推廣有機農業的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郭華仁認為,慣行農法使用的農藥化肥存在對人類、對環境、對未來不友善的3大疑慮。

採訪·撰文=黃敬翔

環境永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的主流趨勢,台灣自1986年起開始推廣的有機農業,也被視為富有永續精神、對生態環境更加友善的農法。但是30幾年推廣下來,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2019年9月的統計,目前全台有機耕作面積僅僅9251公頃,其他的土地仍然是採用化學肥料與農藥的「慣行農法」為主。

慣行農法有什麼不好嗎?「有機飲食更安全、更健康!」長期推廣有機農業的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郭華仁分享到,有機農業最關切的重點不是讓食物變得營養成分更高、更健康,而是如何更加善待土地,使用農藥化肥的慣行農法顯然對環境、以及居住在環境中的人類並不友善。

郭華仁認為慣行農法使用的農藥化肥,存有3大疑慮:

疑慮一:現定的農藥殘留容許值,真的可靠嗎?

「以茶葉為例,有一些專家說農藥噴一噴後,會停留在茶葉的表面,泡茶時不要喝『第一泡』就好。這個說法對,也不對。」郭華仁舉例,呈圓球狀的烏龍茶葉第一泡之後還沒綻開來,故農藥也來不及溶解。此外,農藥分為「接觸性」與「系統性」2種,其中屬於水溶性的系統性農藥是透過植物氣孔、根部等自行吸收,讓農藥能全面分佈於植物中,用水根本洗不掉,相較於脂溶性的接觸性農藥更有危險性。

雖然世界各國都有為農藥殘留制定農藥殘留容許值,台灣也有「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但郭華仁認為這些標準是否完全可靠,需要打上一個問號。「這是因為各國定農藥殘留容許值時,都是針對一種農藥而定的。」他表示,如果一種食材同時存在好幾種農藥,彼此加成產生「雞尾酒效應」,那該怎麼辦?

雞尾酒是2種以上飲料(包含酒精、汽水等)混合而成,有些人將農藥交互作用後產生的影響,稱作「雞尾酒效應」。

郭華仁舉例,過去就有水果曾經被驗出同時含有10幾種農藥殘留,至今全球在相關議題上仍然沒有定論。「2016年,歐盟答應要進行雞尾酒效應的研究。研究要花上好幾年,等到台灣真的要跟上,保守估計要20年吧!」他表示,若真的存在雞尾酒效應,現行的農藥殘留容許值就都必須降低。

「另外,農藥殘留容許值也無法防止環境荷爾蒙的危機。」2016年推出的《被推到前線的兒童》報告書中指出,從胎兒開始,腦神經就在發育,這個階段特別容易受到低劑量農藥的影響,容易對IQ或動作能力產生負面影響、也可能有發育障礙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與泛自閉症。郭華仁也指出,一些農藥產生的環境荷爾蒙,也會干擾內分泌,造成許多慢性病的產生。

疑慮二:農藥化肥對環境造成污染與危害

2014年,公視推出科學紀錄片《蜂狂》;2015年,紀錄片《老鷹想飛》上映。郭華仁分享到,這兩部紀錄片就說明了農藥的使用,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負擔。「農民追求生產效率,所以一直使用農藥。的確!農藥化肥可以讓產量穩定,但是影響了自然的生態體系。」

郭華仁指出,美國種玉米每年使用大量化學氮肥,釋出的「氧化亞氮(N2O)」,引發的溫室氣體效應是二氧化碳的300倍,進而破壞了臭氧層,氣候變遷造成的損失達到15~75億美元、每年有4300人提早過世。此外,使用氮肥會抑制土中固氮菌的作用與生長,但卻會促進其他微生物的繁殖,大量分解土中有機物質,造成缺氧、缺水、缺肥等後遺症。「根系長不好,肥料用更多,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疑慮三:若出現糧食危機,現在的農地能夠支持生產嗎?

「近代糧食產銷體系仰賴石油,」郭華仁表示,化學氮肥、農藥等都是工廠中用石油製造出來的;全球各國運送的糧食大多經由船運也都需要石油。他指出,在美國有30%的玉米收成後會用於乙醇(酒精)的生產以替代石油,這是鑑於全球石油儲量已漸枯竭而提出的可能解方。

在石油資源越來越缺乏的現在,台灣自給自足的糧食在2018年卻只有34.6%,且正在逐年下降。同時,台灣許多地方的農地無法支持生產,已成為依賴農藥化肥的加護病房式農業。「糧食危機被視為國安問題的一種,若石油缺乏、國際糧價上漲,無法買到糧食要怎麼辦?」他認為,糧食危機將會是年輕人未來可能會遇到的最大危機。

好農業才是最好的醫生!

「為求產量使用農藥化肥,結果近代蔬果礦物質成份比過去少。」郭華仁最後表示,農藥肥料趕走「農民免費的長工」,也就是多樣性的細菌、昆蟲,但是這些長工可以幫助農作物養得更好,他說「很多人都忽略了,其實好農業是最好的醫生。有機讓土地更健康,我們也才能更健康。」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我的有機等於你的有機!臺日簽署雙邊有機同等性,國產有機品將可被日本承認!
食品史上的5月30日:「有機農業促進法」正式施行,邁向台灣農業有機化時代
有機=無農殘?誤會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