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追蹤追溯最重要的就是不定期的演練,但台灣目前的食品稽查人力,相較於其他餘國家仍明顯不足,且專業程度比例偏低。

撰文=朱浚鋒(SGS 資深行銷專員)/投稿

回憶在2013年舉辦的「輸入食品安全管理國際研討會」,比利時聯邦政府食品與食物鏈安全管理中心(FASFC)博士Seghbroeck,在會議上闡述著該國的追蹤追溯體制,從大型食品加工廠到地區的小型商店都有自己的追蹤追溯系統。講者用自信的態度講出,在比利時的小型盤商,即使沒有電腦系統,也能用紙本記錄著跟誰購買、賣給哪些下游等資訊。也就是追蹤追溯最簡單的精神:上一步與下一步的交易記錄。

2013年年底衛福部食藥署推出了「食品及其相關產品追溯追蹤系統管理辦法」,要求食品業者應以書面或電子文件,保存完整食品追溯追蹤憑證、文件等記錄至有效日期後6個月。理想化的政策忽略了地方衛生局根本無人力確認,且食品業者也因為政策推廣太過於「多元化」而無法全面執行,且多半沒有自主管理的意願與概念,該辦法只是個畫餅(制定食安政策)充飢(沒人執行)的理想化脈絡。接著在2014年爆發了劣質油脂事件後,衛福部食藥署發布了「應建立食品及相關產品追溯追蹤系統之食品業者」,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已中箭再被畫靶的油脂產業,而且那是一個公告4天後就要開始執行的超針對條款。

其餘被指定的部分食品產業業者,在2015年開始建立追溯追蹤系統,以紙本或電子方式留存相關產品資訊、供應商資訊(進貨)、產品流向資訊(出貨)及內部追溯之記錄資料,並於每月10日前申報上一個月的食品追溯追蹤資訊,至衛福部食藥署的線上食品追溯追蹤管理資訊系統(非追不可)。然而某油脂公司於2017年被稽核出使用過期原料及回收成品再製,顯示政府拋出的食安五環並沒有準確套在把關食品安全的控制點上,記錄歸記錄、生產歸生產,沒有監控與演練,非追不可流於形式的破功了。

這幾年最忙碌且充實的,莫過於市場上大大小小的資訊公司了。食品業者為了因應相關政策的要求,建置了以百萬甚至千萬計算的資訊管理系統,參加了若干資訊公司團體舉辦的系統及私有雲的說明會。當然,官方舉辦的會議仍持續地在介紹非追不可平台已經去除了多少bug,以及上傳軟體現在已經有比較好用了。

然而令人心疼的消費者,一次又一次的對食品安全失望,對過期油脂新聞事件的麻痺,延續到從小到大的零嘴又出包。在迷茫之餘還搭配著如雨後春筍般莫名竄出打著食安名號的團體協會,讓人眼花撩亂。但其中最讓我覺得難過的,是每個月10日坐在電腦前,辛苦的計算上個月進了多少批號的原料、成品賣了多少出去,必須認真精打細算上傳到非追不可平台的品保人員,他們才是守護食品安全最重要的螺絲釘。

2015年比利時FASFC管理政策處長Vicky Lefevre曾經再次來台,分享著該國追蹤追溯的成功經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定期的追蹤演練。但台灣目前的食品稽查人力,平均每人要為近4萬名民眾的食品安全把關,相較於其他國家仍明顯不足,且專業程度比例偏低。建議要挽回消費者的信心,源頭管理中的稽核應是未來食安把關的重點。畢竟過期食品跟黑心,都是檢驗不出來的。

延伸閱讀:
食安溯源管理範圍再擴大!追溯追蹤新增3類食品業者
食品人的心聲:不人性的追溯系統大幅減損品管章效
飼料分廠也要分照?重蹈食品產業的覆轍!

歡迎食品相關產官學界朋友,一起推動食相關生活科學知識,投稿請寄至服務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