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台灣的馬鈴薯長期以來一直有個需要克服的問題,就是沒有足夠健康的種薯。以台灣目前生產的馬鈴薯來說,年需5,700公斤健康原種種薯,經過繁殖放大即可達到產量需求,但實際上,健康種薯的市佔率一直偏低──這是因為馬鈴薯生殖特性的關係,馬鈴薯是無性生殖,因此病毒疫病就很容易透過種薯傳播、傳染給其他健康的植株造成交叉感染。

撰文=蕭琮容

西式料理少不了的美味澱粉──馬鈴薯,到底從哪裡來的呢?台灣從日治時期開始種植馬鈴薯,時到今天,台灣市面上大部分的馬鈴薯是國產的。種苗場王至正助理研究員表示,台灣一年自產的量約五至六萬噸,進口一萬多噸,一年的消耗量平均在七萬噸左右。
馬鈴薯是源產於南美洲祕魯之一年生茄科草本植物,其性喜乾涼舒爽、日照充足、日夜溫差大的環境。台灣近年來的栽培面積介於1,500到2,600公頃間,雲林縣斗南地區栽培面積最大,其次分別為台中縣豐原、嘉義縣溪口及台南縣下營等地。馬鈴薯除了一般料理食用、還可以加工成冷凍食品。

但是台灣的馬鈴薯長期以來一直有個需要克服的問題,就是沒有足夠健康的種薯。以台灣目前生產的馬鈴薯來說,年需5,700公斤健康原種種薯,經過繁殖放大即可達到產量需求,但實際上,健康種薯的市佔率一直偏低──這是因為馬鈴薯生殖特性的關係,馬鈴薯是無性生殖,因此病毒疫病就很容易透過種薯傳播、傳染給其他健康的植株造成交叉感染。

農委會種苗改良場為了提供提供國內農友無病毒健康種薯,並與國際馬鈴薯種薯驗證制度接軌,今年起加強推行健康種薯產品標示,結合QR code驗證追溯平台,將種薯生產驗證過程全都露,未來將進一步串連食用薯產銷履歷系統,讓守護產地到餐桌的安全網擴大,食品安全的追溯系統可以延伸到馬鈴薯的品種安全上。

種苗場擁有多年健康種薯繁殖經驗,依循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公告之「馬鈴薯種薯病害檢定驗證作業須知」,與國立中興大學、農業試驗所、臺中區、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等研究人員,組成馬鈴薯專家輔導團隊,提供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資訊,並派員檢查馬鈴薯種薯之病毒、細菌及真菌病害發生率。讓台灣人吃好薯,從種源做起,提昇在地農產的競爭力!

參考資料:農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