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以群眾式生產(Production by mass)為核心價值,並現代化農業科技與管理為工具,除了第一線的農業生產,更致力於將土地、農產品、餐桌與消費者做連結,積極結合科技,串起人類與大自然的生產合作,建立全台第一雜糧生產體系!

撰文=食力企劃

台灣稻米生產量上升,生產量於2018年達到194萬公噸創史上新高,台灣人食米量卻創歷史新低,一人一年吃不到44.5公斤,生產量為需求量的120%,稻米生產過剩。因應近年來小麥、黃豆、玉米等雜糧作物的國際價格上揚,農糧署推動大糧倉計畫,引導稻農轉型種植有機、產銷履歷雜糧。

轉作雜糧的耕作模式,可以有效節省水資源、減少農藥與肥料施用降低成本,並有明顯增加農民收入等研究成果。其中,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以群眾式生產(Production by mass)為核心價值,並現代化農業科技與管理為工具,作為全台第一雜糧生產體系,期待創造國產在地產銷履歷黃豆為首選之風潮。

國產雜糧種類多元、營養價值高,符合現代人保健需求

台灣依賴進口雜糧,市售雜糧94%從國外進口。但其實國產雜糧因為里程短,不僅碳足跡少,搭配產銷履歷認證之可追溯的特點,也更加安全。此外,國產雜糧透過加工技術,幾乎可以不使用食品添加物,維持食物原味、新鮮度,甚至可以避免穀物儲存過程中的黴菌污染。

只不過,相對於大量生產傾銷的進口雜糧,台灣在地生產的雜糧在價格上較處於劣勢。以黃豆(大豆)為例,國產黃豆價格為進口基改黃豆的兩倍以上。然而,「非基改的黃豆」占整體進口黃豆的比例僅約3~4%,由於中華民國《植物品種與種苗法》規範 ,因此台灣國產的黃豆皆為「非基改黃豆」。

國內農友採用經各試驗改良場選育之優良品種,有別於進口雜糧,以適地適種、妥善分級處理及儲藏運送,讓國產雜糧具備品質優良、新鮮、衛生安全及非基改等產品特色。例如: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生產的國產黃豆,即有「新鮮」、「非基改」、「高蛋白質」、「產銷履歷認證」、「供應穩定」⋯⋯等優勢。

中都黃豆風味醇厚,是攝取蛋白質的絕佳來源

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國產黃豆選用蛋白質含量高達35%~38%的高蛋白質品種,非高澱粉質品種,適合製漿、豆腐,風味新鮮醇厚。黃豆有「植物肉」之稱,富含人體必需之8種氨基酸,其所富含的大豆蛋白,具有低熱量、富飽足感的特型。相對於肉類,黃豆不含膽固醇、飽和脂肪低,其所含的皂素、大豆異黃酮也能抑制醣類與脂質的吸收,可說是茹素或蔬食者絕佳的蛋白質來源。

動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雖然是良質蛋白質的來源,但所含的脂肪量也相當高,脂肪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也高,攝取過量容易增加高血壓、血管栓塞等罹患風險。因此每日飲食指南中建議豆類的優先順序應先於禽肉、畜肉。

台灣大豆除產品品質佳之外,新鮮、安全、非基改與食物里程短(環保)更是一大特色,加上近幾年農糧署積極輔導農民取得有機或產銷履歷驗證,品質安全有保障,消費者可以安心選用國產大豆。

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成功心法:參與式契作 x 現代化農業科技與管理

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以現代化農業科技與管理為工具,作為全台第一雜糧生產體系。國產黃豆除了生產節水、低碳里程數與當季在地新鮮之特性是其產品特色,在風味表現上也相當優秀,期待可以創造國產在地產銷履歷黃豆為首選之風潮。

穩定的品質與供應量需要自種植源頭開始改善管理,經過多年實際種植經驗累積,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分享,國產黃豆產業推廣的要點為:穩定的品質與穩定的供應量、合理的農民收入與合理的售價。

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以群眾式生產(Production by mass)為核心價值,並現代化農業科技與管理為工具,全台集合超過300位小農之農業生產圑體、目前於桃園觀音、苗栗通霄、台中大甲,台中大肚,雲林北港,嘉義布袋與台南善化皆有契作生產非基改大豆,契作面積超過210公頃遍佈全台,作為國內外消費市場、政府及相關圑體之介面、溝通管道。除了第一線的農業生產,更致力於將土地、農產品、餐桌與消費者做連結,積極結合科技,串起人類與大自然的生產合作,建立全台第一雜糧生產體系。

【本文由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委託製作】

延伸閱讀
台灣糧食自給率為什麼難提升到40%?陳吉仲:消費者要幫忙,單靠生產端力量有限
疫情獻上最佳助攻?為解決全球供應鏈危機,都市農業與垂直農場正加速發展
多吃口飯救台灣!每個人都該注意糧食自給率下降隱含的糧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