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食在有幫助】屏東縣有27個屬於需要地方創生的鄉鎮,特別在北邊地區,鄉鎮老化情況均高於全國平均值,以原住民部落三地門鄉比例最高。它地處偏鄉區域,資源與人力都較匱乏,照顧服務體系的建立與進入,有其急迫性與重要性。

採訪·撰文=張語屏

屏東縣北邊地區的鄉鎮老化情況,均高於全國平均值,面對如此高比例的年長人口,在通過長照2.0政策後,以在地老化為政策目標,「那也就表示,從以往的療養機構,回歸到家庭終老。」大仁科技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黃曉薇表示,因偏鄉年輕人力就已不足,而屏東縣又是農業大縣之一,回歸到家庭,照護者不足,其壓力重擔便更重,社區資源與互助系統的建立,就更急切與重要。

長照在地老化政策 壓力回到家庭 社會系統的資源源建立更加重要

以「活躍老化關懷實踐」、「照顧者喘息復能陪伴」與「長照專業知能培力」三大策略,建立系統性的專業知識進駐部落,針對長者以健康、亞健康長者,再進入最終病老者的三個長者族群,從健康飲食、用藥衛教、壓力抒解與信心建立,最終目標是讓各個社區的心智老化速度減緩,縮短最後臥床的時間。

終極目標為縮短長者最後臥床時間

「如果能夠縮短最後臥床的時間,長者與照護者兩端面對家庭與生命有正面的感受,體系資源不會太緊繃,整體社會的動能就能走得久一點。」早年台灣社會長者只要年老、初期生病,大多送往機構時,會直接到養護中心,像安養機構。「直送安養機構,這其實就是拉長了臥床時間,原本長者問題不大,卻因長期靜態不動,退化的速度,不到半年就可能臥床了。其實只要有正確的飲食、生活習慣和重心,他們仍然很健康,甚至可以成為老老人的照護者。」

近幾年,開始有了「社區關懷據點」,是讓還可活動的長者像志工一樣的學習,再者是給亞健康長者的「日照中心」,如同幼兒園2~6歲活動安排的托老中心,最後才是安養機構。黃曉薇談及從社區再回到教育端,透過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提供了更多社會結構的參與。

照護者到老中青幼的共同參與 打造空間互助共融

讓國小生參與,不只了解照護長者的專業,也會學習了解照護者的照護過程與心情。照護者藉由繪畫將心情抒發,在活動中與不同照護者分享,「他們從別人的照護狀況,可以看到可學習的部份,也會覺得自己的狀況,並沒有那麼糟的。」在2021年也在校內打造了「社區照顧職能實訓基地」,空間規劃從家具選擇、色系、多功能用途及區隔,都針對三個策略做安排。有柔合光線、暖色系的喘息復能教室、高齡復能體驗館、社區照顧膳食教室、老幼共融和全齡專題討論教室等,黃曉薇也是空間規劃主持人,表示要堅持這些推動,「會是大學資源與社區共享的基礎。」

以柔合光線、大地色系及原木質感打造「社區照顧職能實訓基地」 提供照護者有喘息與復能的相談空間。(圖片來源:大仁科大)

如何在長照的這片藍海裡 回歸到「人」的身心價值

對於校內大學生,由於大多也是原住民學生,看待家鄉社區的狀況,加上本身專業,能有更深切的感受。「對參加訓練課程的學生,其實會看到最殘酷的現實面,也是一種心性上的訓練。」黃曉薇談長者照護專業工作,對跨科系如醫護系、社工系、資工系的學生,能在進入社會前,看到社區、人及社會的現實問題 ,是有極大幫助的。「而且長照這是一片藍海,雖然無法立即為部落建立立即性的工作機會,未來的可能無限大。」

部落長者到大仁科大體驗「一日大學」,由大學生親身為長者服務,身心也有所成長與體悟。(圖片來源:大仁科大提供)

在社區裡也會導入AI機器人的協助,為社區長者做長期心跳血壓的監測,當有異常數據,照服員就能針對個案做深入照護。「然而科技走得再遠,還是要回到『人』。長輩的需求其實很簡單,他們只想要有人陪伴就足夠。」黃曉薇表示。

而不只針對學生,這個計畫的參與,意外的也讓關懷據點、文化健康站的專業照服員,也獲得了專業上的肯定與抒解。

原住民部落的文健站 Vuvu們的學習慾爆增

「和一般在平地社區關懷據點做的事一樣,只是官方支援系統來源不一樣,文健站(文化健康站)是原民會,關懷據點是隸屬於社會處。」三地門鄉社口部落文健站共有3名照護服務員,照服員白衣琪在為大小Vuvu參加聖誕節闖關活動,採排之餘受訪,「我們文健站的Vuvu會當活動關主,和小朋友、家人、部落居民,展示和USR計畫一年下來,作品成果展示。Vuvu在排灣族語裡,表示長者、年幼者。」

白衣琪2019年加入文健站,過往也是相關專業,另外兩位照服員為在2008年從事老人日託關懷的周詩儀、在2017年加入文健站的黃美珠,三位專業照服員對於USR計畫參與,大大的刺激了Vuvu們的學習慾。

有別以往接受照顧,部落長者學習為他人服務沖泡咖啡而感覺喜悅。(圖片來源:大仁科大提供)

為期一年溝通 長者態度與身心健康大轉變

黃曉薇提到Vuvu們對學校加入社區後的熱絡態度,對照過往回應照服員的反應落差很大。「教授團隊也和我們都有顧慮到,若是貿然地放進一群師生到部落裡,會打擾到原本長者的生活。在第一年時,教授們會定期到部落裡做宣導,也為照服員說明接下來兩年要做的規劃,有哪些方案,像是料理方式及醫藥的衛教及訓練,延緩失智的課程,以及對照服員及長者家人身心的紓解課程。」在第二年實際有活動課程時,黃美珠提到因為長者牙口不好,雖然要吃稍軟的食物,但仍需要有適當的咀嚼,而一般廚師廚工若無特別訓練,會煮出過軟或過硬的餐點,也需要色香味俱全,「所以針對這些,計畫有邀請護理師、餐飲系老師,和廚工做宣導,像是平時煮飯,就會多加一杯水。」

提供照護者與關懷據點廚師料理食譜,烹煮給長者的膳食也可以色香味俱全。(圖片來源:大仁科大提供)

主客易位的機制設定 讓長者從被照顧的角色 變成主動積極付出者

也因為長期和照服員相處,即使平時對Vuvu們說的是一樣的事,老師和學生說的效果差很大。「就像小孩子們對媽媽們耳提面命的話,總是偶爾才當一回事。有專業的老師進來,又有特別對年輕Vuvu們疼愛的心,過去他們很內歛,老人家在第一年預告開始期待第二年,變得很活潑,開始會主動表達,想要什麼課程、多一點遊戲,覺得老師說的都對!變化很大是好的,體力、動作,也會想要和年輕人有進一步互動,對生活的部份變得更積極。」在大仁科大為Vuvu們舉辦「一日大學」時,老人家過去只能聽孫兒談高等教育的種種,在一天內體驗一般大學生活、也有畢業典禮,讓他們成就感滿滿。

而最令三位照服員印象深刻的是,讓亞健康長者到不同村落、去照護失智症長者,「初期我們都好緊張,很怕原住民的Vuvu、和閩客村莊的老人家相處會有問題,沒想到他們克服族群、語言不同,也有透過肢體語言,互動都很好。」Vuvu們主動去照護長者,彼此對生命的體悟也有著溫暖的互動。

以繪本陪伴長者,藉由照護者口說故事、感受陪伴溫暖。(圖片來源:大仁科大提供)

照護的未來 典範轉移的可能性

USR計畫的長照專業知識培力,對三位照服員也產生幫助,因她們自己也是已屆退休的婦女,家中的成員小孩、孫兒也都看在眼裡,透過培力課程,「我們自己也有進步、期待。雖然山上的計畫資源不多,學校也提供如何申請公部門更多資源的方法,有機會和協會共同討論去爭取,即使計畫結束,我們自己也可以持續下去。」創造更多機會,讓長者安心、文健站有幫助,未來的年輕人也才有機會回到部落。

黃曉薇表示,也在此期間成立「全齡智慧照護中心」,這三年的USR計畫教案教材資料,都會轉移至中心,未來接續,媒合更多年輕人進入。任何計畫都需細心體貼與尊重,不貿然闖進他們原本的生活裡,才有機會讓部落接受,也願意加入,讓照護、被照護者,找到生命價值、找回對家人的愛,才能有機會一同讓社區翻轉。

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名稱:長照知識整合與實踐——營造屏東在地幸福活躍老化新願景
計畫團隊大學:大仁科技大學
【受訪對象】
計畫主持人: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黃曉薇

計畫簡介:計畫結合社會工作系、護理系、藥學系、餐旅管理系、資訊工程與娛樂科技系、幼兒保育系等跨系合作為基礎,集結跨系的產學能量共同執行本計畫,同時連結社區與公部門的各項資源,透過「活躍老化關懷實踐」、「照顧者喘息復能陪伴」與「長照專業知能培力」等三大策略,引導學生進入屏東縣的社區,包括三地門鄉的口社部落文健站、萬丹鄉萬丹紅日照中心、有限責任屏東縣第一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以及前進國小樂智老幼學堂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實踐各項計畫內容,達成預期目標。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扭轉屏東偏鄉困境 生態保育與社區觀光創造永續生機
一條從共森到創生的漫漫長路!屏科大推動林下「根經濟」傳承生態文化
讓屏東可可做出品牌與差異化!美和科大的產業破殼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