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19年花蓮農改場與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合作再開發4套農業環境教育教案,並在2019年7月至8月於宜蘭、花蓮轄區辦理研習活動,協助農場、學校老師調整教學場域及教材,運用於自己的環教場域。

整理=編輯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花蓮農改場),開發了4套農業環境教育教案,將農業的影響力延伸至學生、消費者及不同領域的社會大眾,並規劃相關教學流程、圖卡、紀錄單等集結成冊,發表「東部生態農業-台灣農業環境教育指南」專刊,讓有興趣發展農業環境教育的農友、休閒農場及學校教師都能按圖索驥,運用於自己的環教場域。

藉由環境教育 讓大眾認識農業環境議題

花蓮農改場長期在作物改良技術、農業經營管理、農民推廣教育上深耕著力,站在農業生產的前線與農民共同努力,解決農產業面臨的問題。面臨日益複雜的農產業現況,如東部產業六級化發展趨向、農業休閒產業蓬勃與食農教育政策推動等,花蓮農改場深感農業發展不能只有農業技術研發與推廣,必須走出舊有框架、跨域整合,以推動農產業的永續性及多元化發展。

花蓮農改場表示,透過農業環境教育的推廣,可幫助學生及社會大眾在探索過程中認識農業環境議題,進而改變大眾對農業的認知及消費行為,也有助於形成農業政策及解決農業當前問題的策略方案,成為農業發展的契機。因此,花蓮農改場2018年以場內技術為基礎,開發了4套農業環境教育教案,並規劃相關教學流程、圖卡、紀錄單等,讓有興趣發展農業環境教育的農友、休閒農場及學校教師,都能方便運用於自己的環教場域。

農業環境教育教案 有機農業、生態農業教學的好幫手

2019年花蓮農改場研究人員在既有農業研究基礎上,與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合作再開發4套農業環境教育教案,包括以「有機水稻栽培管理技術」理念開發的「水稻的一生」教案、以「原生野花復育應用於生態環境營造」理念開發的「花草不思議」教案、以「原住民作物保種與利用」理念開發的「Ina野菜廚房」,以及以「循環農業」理念開發的「農場物語」教案。

培訓班中學員操作「循環農業」教案情形。(圖片來源:花蓮農改場提供)

為了培育農業環境教育種子師資,花蓮農改場並在2019年7月至8月於宜蘭、花蓮轄區辦理研習活動,內容包含環境教育基礎論、遊戲式教學體驗、農改場研究新知、場域參訪交流等,學員來自全國各地,除農夫、休閒農場業者、農會夥伴外,還有學校老師、資訊人員、營養師、醫藥人員、攝影師、環保志工、環境工程人員、文史工作者等關心食農教育及環境教育的夥伴。除教案及農業知識的學習外,也協助農場或學校老師因地制宜調整教學場域及教材,有助於生態農業的推廣及產業六級化發展。

教案將收錄於「東部生態農業-台灣農業環境教育指南」專刊

為了讓更多想嘗試推行食農教育、農業環境教育的人員獲得一份為臺灣農業環境量身打造的環境教育指南,花蓮農改場將針對臺灣場域研發適合入門者操作的4套教案相關教學流程、圖卡、紀錄單等集結成冊,收錄於該場專刊「東部生態農業-台灣農業環境教育指南」(詳見https://www.hdares.gov.tw/ws.php?id=1612),歡迎推行農業環境教育的人員至網址下載,一起讓學生及社會大眾透過遊戲學習農業相關的理念,共同為農業的多元化與永續發展努力。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食農教育不應只坐在教室中學!苗栗青農合作社推出系列體驗活動
日本推動食育已近15年,台灣的進度在哪裡?
傾全國之力!日本政府如何以「鄉村六級產業」推動食農教育?